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在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的补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迅速发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机具进行土壤疏松、改善耕层结构,以提升土壤的抗寒排涝能力,抗倒伏能力以及蓄水保墒特性,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已逐步成为土地翻耕的主要措施。针对木垒县开展机械深松整地作业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效果、现状、制约深松整地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深松整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当地深松整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做好农机深松整地推广工作建议。深松整地技术,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农田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可以破坏因传统耕作过程机具压实形成的坚硬犁底层。进行深松时,由于只松土而不翻土,形成上松下实、虚实相间的土体结构。该形式的土体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土壤中生物、微生物生长,而且有利于土壤肥力自我恢复,减少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沙化、水体污染等环境危害,因此,深松技术可以大幅提高作物产量,尤其是深根系作物产量,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年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改土、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尤其在免耕法的基础上增加深松作业,效益更为显.针对国内外现有深松机具质量不过关、性能差,深松深度、机械强度达不到要求,且耕作阻力大,针对这些情况设计并研制了1S-3型振动深松机.通过对试验区实例进行的分析、核算和论证,表明技术上可行,机具配套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方位深松是土壤耕作方式上的一次变革,用以打玻犁底层,使耕作层土壤板碎,恢复土壤结构,消除各类土壤障碍,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形成适宜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体构造,使农作物产量每公顷平均增产1210kg,平均增产率为30%。全方位深松(40~50cm)的深松比阻较铧式犁耕翻比阻减小35%。本文介绍了“1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的技术规格.主要性能特点,工艺过程及松碎土机理,生产试验结果和经济性分析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耕作业历史悠久,但是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对此,在实践中必须要合理的应用各种现代化的农耕设备,通过农机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新疆昌吉州木垒县的农业发展中,逐步的应用了深松整地机,此种设备的应用可以解决耕层变薄问题,可以实现基于深松为主,灭茬、镇压以及碎土融合的耕作模式,在实践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推动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对此,基于新疆昌吉州木垒县为例,对农机作业中深松整地机的优化设计及田间试验进行简单的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从农村联产承包以来,土地分散经营,一家一户多采用小四轮整地,大机械整地越来越少,致使耕地越种越板结,犁底层变厚上移,耕层变浅,耕地抗旱抗涝能力差;另外,在栽培措施上,大部分农户重视地上部管理,轻视地下土壤耕作,土地多年不深翻,大部分耕地有5、6年,甚至10来年没深整过地,造成土壤理化性质下降,严重制约了作物产量的提高,精细整地已刻不容缓,近年探索实践利用大型机械深松耕整土地简单易行,实用性好,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秋季深松整地的作用,说明该技术是旱作农业区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伏秋整地是一项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技术。原来单一的平翻,目前已演变成翻、耙、旋、松、起垄、镇压等多种整地方式相结合。相应的耕作制度也由原来的连年翻耕发展为“三三轮耕”。新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促进了我省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巴彦的“永常模式”就把伏秋整地用为一项提高大豆产量的恬备技术,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提高整地质量是提高农业作物产量的必要前提,但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及阻力。  相似文献   

9.
1 选择合理的集流整地方式,提高整地质量 精细整地,保水抗旱是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特点。整地的作用主要是蓄水保墒、疏松土壤、加强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在抗旱整地技术方面,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反坡梯田、撩壕、水平台、水平阶、鱼鳞坑等整地方式,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上的地区造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木生长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土壤含水量可基本维持或满足树木正常生长发育。但是,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整地虽然能起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显著效果,但提高后的土壤水份还不能满足树木成活乃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份。因此…  相似文献   

10.
秸秆机械化整秆还田翻埋技术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次机械作业即可完成秸秆整秆翻埋还田的新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不同机具作业效果对比、作物秸秆状况对还田质量的影响、机械作业参数对覆盖质量的影响、秸秆还田质量对春季作业及幼苗生长生育的影响、整秸秆翻埋还田后的秸秆腐熟和土壤理化性能.指出整秸秆翻埋还田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农业增产增效技术,宜在一年一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土壤扰动是深松作业的重要性能指标,翼型深松铲铲间距对土壤扰动特性有重要影响,是深松机设计的关键结构参数之一.本文采用离散元法(DEM)建立了土壤深松03试验模型,研究了翼型深松铲5种不同铲间距(350,400,450,500,550 mm)在恒定工作速度(0.83 m/s)和恒定工作深度(300 mm)下对土壤扰动特性的影响.仿真与试验表明,铲间距越大,土壤膨松度越小,而土壤扰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两翼铲间未扰动土壤高度、横向扰动宽度随翼铲铲间距的增加而变大,铲间距的大小对土壤深松效果将产生重大影响,而且离散元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土壤深松过程中的扰动行为;离散单元法仿真试验与室外田间试验获得的土壤扰动轮廓大致吻合,不同翼铲铲间距深松作业下土壤膨松度、扰动系数的EDEM仿真值和田间试验值平均误差分别是11.2%和13.5%.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本地区不同整地深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深整地空白处的土壤含水率较对照空白处提高0.46个百分点;深整地较浅整地土壤垂直温度变化小,在0~70 cm范围内,每深10cm,浅整地地温下降1.0℃,而深整地的下降0.9℃;深整地较一般整地土壤容重减小11%,土壤孔隙度增加5.5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还表明,适宜的整地深度以50~60 cm为宜,这将有助于降低造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时本地区不同整地深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深整地空白处的土壤含水率较对照空白处提高0.46个百分点;深整地较浅整地土壤垂直温度变化小,在O-70cm范围内,每深10cm,浅整地地温下降1.O℃,而深整地的下降0.9℃;深整地较一般整地土壤容重减小11%,土壤孔隙度增加5.5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还表明,适宜的整地深度以50~60cm为宜,这将有助于降低造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深松旋耕沟播联合作业机深松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深松旋耕沟播联合作业机具深松机构的设计和强度校核,实验表明使用该机具实施深松技术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符合农艺要求,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深松作业已成为精细化农业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方法以验证深松质量。基于当前深松深度测量技术的难点,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JY-61的深松测量系统。该系统以JY-61作为传感器采集数据,结合STM32F051K8处理器,对传感器的数据加以解算与分析,得到了具体的深松深度数据,再通过上位机和LED显示实现人机智能交互。从而得到了精确的、快速的深松深度传感测量系统,对国家的深松扶持政策具有实际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本地区不同整地深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深整地空白处的土壤含水卒较对照空白处提高0.46个百分点;深整地较浅整地土壤垂直温度变化小,在0~70cm范围内,每深10cm,浅整地地温下降1.0℃,而深整地的下降0.9℃;深整地较一般整地土壤容重减小11%,土壤孔隙度增加5.5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还表明,适宜的整地深度以50—60cm为宜,这将有助于降低造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姜宗军 《科技信息》2010,(17):403-403
农业机械在我地农业生产中受到人们青睐,成为农业生产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农业机械的作用表现得也就越明显,获取的效益也就越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是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促进农机化的发展谈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三三”耕作制的实施,为适应早作农业技术的要求,我市大部分乡镇都引进了齐市生产的IS-735型深松机,该机型的优点是耕深一致,深而不翻,能打破犁底层,而不破坏土壤耕作层,可复式作业,作业成本低。对机具的正确使用和调整是保证机具作业质量工作稳定性的前提,但是由于一些驾驶员对这种新型农具了解较少,安装调试不合理,在使用中易出现拖堆折铲柄裤等故障。为此,根据该深松机在本乡的使用情况,谈一谈如何正确安装调试与使用。一、全面深松起垄作业状态的安装。1.将机架垫起,使机架下表面距地面高度约60厘米。2.将…  相似文献   

19.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农艺要求、机械深松耕技术、耙耱整地技术、深施化肥技术、播种技术、中耕技术、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收获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以农业机械替代人畜力在旱作农业区域内进行深耕耙耱、秸杆还田、机播、机收和镇压等项机械作业,使农田土壤疏松、活土层增厚,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最终目的改造中低产田的单产和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