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Zn-Cu伏打电池处于缓慢、均匀稳定的放电状态时,Joule热电阻不等于Ohmic电阻R.从能量上来考虑,电池中不仅电能转化成热量,化学能也转化成热量.涉及由电能I所带的离子,而R则涉及电解质中所有离子.  相似文献   

2.
当Zn-Cu伏打电池处于缓慢、均匀稳定放电状态时,Joule热电阻RJ不等于Ohmic电阻R.RJ涉及由电流I所带的离子,而R则涉及电解质内所有离子.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对Zn-Cu伏打电池中的Joule热电阻(RJ)和Ohmic电阻(RO)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Zn-Cu伏打电池处于缓慢、均匀、稳定放电状态时,RJ>RO.这是因为RJ=Q/I2,RJ涉及电流所带的离子,其大小取决于电能和化学能产生的热,RO=ΔU/I,其值大小只取决于电能.  相似文献   

4.
Na离子电池由于其低成本和丰富的Na资源储备,已成为电能存储和低速电动汽车中最有前途的候选设备。正极材料是Na离子电池的关键,对电化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系统地总结了现有的Na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普鲁士蓝类和有机分子聚合物类等材料。目前,这些正极材料存在两个缺点:Na离子的半径比Li离子的大,在离子脱嵌过程中会对材料的结构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导致体积膨胀和容量衰减;动态过程缓慢,导致充放电倍率表现不佳。总结了用以提高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掺杂/替代和涂覆等改性方法,为以后的Na离子电池改性和正极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电池产生电能、胃里消化食物……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化学反应大多是依靠“离子”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提取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利用它们转化光能的特性,制成了叶绿素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的太阳能电池,其工作原理是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科学家表示,经过进一步的改  相似文献   

7.
生物电池     
根据生物发电的原理,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成功了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射程为15英里,所用电源不是普通电池,而是由一些细菌构成的“生物电池”。这种电池以有机物作为“燃料”,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不是放出热量,而是在物质的氢中取得电子,释放电能而产生电流。它有以下优点:工作时不放热,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4 mol/L氢氧化钾电解液中不同锌离子浓度对铝-空气燃料电池负极自腐蚀的影响,提高其放电性能,采用6061铝合金作为负极,氧化锌作为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析氢失重分析. 利用网包负极结构完成了能量的重新整合,并测试了电池的放电性能. 结果表明:当4 mol/L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含0.3 mol/L锌离子时,6061铝合金的抑氢效率最高,约为64.364%. 在该电解液下,使用网包负极结构的燃料电池以20 mA/cm2电流密度放电时的电极效率和比容量最高,分别约为41.633%和1240.665 A·h/kg,较优化前提升了64.440%. 燃料因腐蚀耗散的能量被存储于其表面的沉积锌中,并在负极网的辅助下转化成电能,达到了能量重整的目的,使电池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充分利用水资源,将水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研究利用平时每户人家都需要用水这个细节,在水从高处到达低处这么一个过程中,水的能量形式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将水重力势能会转化成动能然后再将动能转化成所需要的电能,在这过程中并没有消耗其他能源和产生污染,被储存起来的电能将用来提供居民的每日用电,发电过程不但环保而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0.
现代逆变技术能有效的将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其他新能源转化的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并可与电网并网发电.现代逆变技术涉及半导体功率集成器件及其应用、功率变换技术和逆变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恒功率放电是电池实际运行工况中的典型放电方式,其放电过程中的产热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恒功率放电方式下电池的产热特性,首先建立了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放电过程电池内部集流体、正负极和隔膜各层的产热特性,讨论了放电功率和正极电极厚度对电池内部各层产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负极产热率的变化程度最大;放电功率对各层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比值影响不大,其中正极产热量所占的比值最大(不同放电功率下的占比均在70%以上);增大正极电极厚度可降低电池的产热量,但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大,其影响效果会降低。  相似文献   

12.
<正>无需高温,燃料电池也能轻松发电。美国犹他大学的工程师最近研制出首枚可在室温下工作的燃料电池,不用点燃燃料,它用酶就能使得喷气发动机燃料产生电能。这种新型燃料电池可以给手持电子设备、离网型发电机和传感器供电。该研究于近日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催化》网络版上。燃料电池,主要通过氧或者其他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只要能持续添加燃料,那么燃料电池就可以持续  相似文献   

13.
R22与R410A热泵中蒸发器性能随支路数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VAP-COND软件,模拟对比了在室内换热器中分别采用R22与R410A制冷剂时蒸发器的性能随支路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R410A的换热量比R22的要大,换热量之差随支路的增多先减后增,最大差别幅度为19.41%;作为蒸发器时,R410A第1排管的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都比R22的要大,而第2排管基本相同,因此R410A和R22蒸发器换热量的差别主要是由第1排管引起的;随支路数的增多,传热温差对蒸发器换热量差别的影响逐渐减弱,而传热系数的影响逐渐增强,制约R410A和R22蒸发器换热量差别的主导因素从传热温差逐渐转变为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固体电解质作隔膜的有氧离子迁移的浓差电池Ⅱ和无氧离子迁移的复合浓差电池Ⅰ的电动势的测定结果推测了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中氧离子迁移数。推测结果表明在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中氧离子迁移数很小,约为0.006~0.012。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LIBs)是目前人类必不可缺的储能设备之一,可应用于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电动汽车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但由于锂资源的有限及其在地壳中分布不均等问题,导致了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逐渐增加,因此开发低成本、安全、高性能的新型储能器件迫在眉睫.双离子电池(DIBs)因其具有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环保等优点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双离子电池机理和结构设计进行分析,阐述双离子电池的应用以及双离子电池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兴勇 《科技信息》2011,(21):I0113-I0113
水表集抄系统功耗分析在水表集抄系统中,脉冲远传水表主要是一个无源的机械装置,电能量由采集终端供给;采集终端负责采集水表的脉冲信号,将水表的机械数据转化成电数据储存起来,供上位机抄录使用,是集抄系统的核心所在。但是由于采集终端一般不能和市电连接,无法利用市电作为电源,只能采用电池作为电源,因此采集终端的低功耗设计在集抄系统的低拉耗设计中显得极为重要;而远程抄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继续对大规模高效液流电池反应机理、材料的构效关系、材料的组分设计与制备方法、发电、储电、电能变换、用电多体系的系统耦合和综合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等基础科学理论展开研究,取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膜材料研究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离子交换传递"机理的束缚,完善了原创性的"离子筛分传导"概念,设计合成出不含离子交换膜基团、孔径可控的多孔离子传导膜。突破性的解决多孔离子传导膜选择性与导电性的矛盾。创制出高性能、高稳定性、低成本的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经10000多次充放电循环考核,电池性能无明显衰减,验证了"离子筛分传导"概念的正确性。从根本上解决了非氟离子交换膜稳定性差的难题。电池结构设计方面,过研究电堆内部极化特性,明确了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材料创新和结构设计创新,开发出高功率密度电堆。开发出的2kW电堆的工作电流密度由原来的80mA/cm~2提高到160mA/cm~2。大幅度降低了液流电池的制造成本。提出了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模块化设计理念,开发出不同规模等级的液流电池单体电堆和储能系统单元模块,发明了单元储能系统组合、多系统耦合技术;漏电电流与系统功耗调控技术;储能系统运行状态监控、预测诊断与自修复管理控制策略,提高了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能量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全球最大规模的5MW/10MW·h液流电池商业化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8.
磷对低碳钢坑孔腐蚀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殊设计的闭塞腐蚀电池实验,并利用能量色散谱仪分析腐蚀产物成分,研究了磷对低碳钢蚀孔扩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模拟蚀孔的闭塞区钢样阳极表面沉积物中有磷酸根离子存在,在蚀孔活化腐蚀过程中,钢中磷转化成磷酸根离子是在金属表面进行的,并形成磷酸盐沉积在金属表面,对蚀孔的扩展起抑制作用;磷含量不同的钢,表面沉积物中磷酸盐及磷酸根离子含量可相差很大,从而对蚀孔扩展的抑制作用也会有明显差异;同一钢样中,由于磷的偏析,在蚀孔扩展过程中高磷部位腐蚀速率较低,低磷部位腐蚀溶解速率较高,磷的偏析带导致了凸凹腐蚀沟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因自身特性产生热量,若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则会造成热量的累积,致使电池工作环境温度升高,温度过高会对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为保证电池尽可能工作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进行电池包设计时,需着重设计电池包的散热结构。本研究以某乘用车用动力电池包散热结构的设计为例,通过软件FLUENT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并通过路试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发电方式洁净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电池制造和应用已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200年前的Baghdad电池。考古学家发现古Baghdad人用陶罐作容器,发酵的葡萄汁作电解液,铜和铁作电极制作电池,把多个这种电池串联起来,所发的电能够使银表面镀上铂。Baghdad电池发出的电能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