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在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RFPA2D可以从几何、岩性、变形、破裂及支撑等多方面较真实地模拟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变形、离层、断裂及地表的沉陷规律,从而为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下部采动煤层的顶板岩层内布置巷道 ,其位置选择与采场上覆岩层移动状况密切相关 .依据煤矿地表移动计算公式和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建立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预计计算模型 .根据最大下沉量、主要影响半径、拐点移动距等移动参数与埋深的关系 ,利用参考坐标系确定采场上覆岩层移动下沉计算公式 .并结合实例进行岩层移动变形预计计算 ,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十分接近 .图 1,表 1,参 5  相似文献   

3.
覆岩采动的动态模拟与离层带充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地下开采引起岩层内部的移动和变形规律,揭示了煤矿开采上覆岩层中断裂,破坏,移动与变形及离层的产生,发与分布的时空规律,为指导实施离层充填减沉技术及工程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岩石变形和移动的分布特征,将采动覆岩进行分区,建立理论模型,为进一步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煤层同采时下部煤层开采对上部煤层开采影响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试验矿井条件下,下部煤层开采时上覆岩层移动及变形规律、有关岩层移动参数,并提出了上部煤层巷道变形的预计方法.图4,表2,参3.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综放采场上覆岩层的下位岩层形成散体拱结构为前提,通过对采场围岩分区及其力学模型的建立,深入分析了采场上位岩层结构与下位岩层结构相互作用对不规则垮落带和规则垮落带分布的影响,丰富了人们对综放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岩层移动的复合介质模型及其工程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采场上覆岩体视为大系统复合介质,建立岩层移动的层状-离散二重介质模型.采用薄板层状介质解析与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整个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从而为研究减缓地面沉降技术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举一实例作为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7.
岩盐溶腔覆岩移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概率积分法研究了岩盐水溶开采引起的溶腔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得出了覆岩的移动表达式及溶腔中心点处覆岩的下沉及变形公式。其结果与模拟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岩移规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方法,对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上位顶煤与采场上覆岩层运动与破坏规律以及地表变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明了上位顶煤与采场上覆岩层存在不稳定拱和地表向顶板方向偏移的非对称性下沉。  相似文献   

9.
用^51VNMR滴定法研究在Mg^2+-ADP-VO4^3-三元体系中的物种分布,通过分析用Mg^2+一ADP-钒酸根混合溶液时^51V核磁谱峰的变化,指出溶液中形成了Mg-V2A2(V2A2为两个钒酸根和两个ADP分子形成的双核配合物的简写)和Mg-ADPV(ADPV代表一个四面体钒酸根单体与ADP中的β-磷酸根缩合形成的酸酐),测得Mg-V2A2及Mg-ADPV的形成常数分别是72.5mol^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质子宽带去耦(PBBD)和质子偏共振去耦(PORD)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新型手性衍生化试剂2-甲氧基-2-三氟甲基-2-苯基-乙胺(MTPEA)分子中^13C-^1H、^13C-^12F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报导了MTPEA分子中各基团的化学位移和^13C-^19F间的一级、二级耦合常数(^1J和^2J)。  相似文献   

11.
利用PREPARTAFT和SARWATE D V^〔6〕的一些结果,给出一个计算回权Moore-Penrose逆ANM^+的改进的并行算法,改善了文献〔8〕中提出的算法。在与PREPARTAF P和SARWATEDV文〔6〕中相同的假设下证明了改进的并行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和处理机台数分别为T^-=0(logn)^2),P=max{「m/n」^2n^α/logn,2r^1/2nα/(logrlogn)  相似文献   

12.
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岩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方法,对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上位顶煤与采场上覆岩层运动与破坏规律以及地表变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明了上位顶煤与采场上覆岩层存在不稳定拱和地表向顶板方向偏移的非对称性下沉.  相似文献   

13.
用RHF/AM1方法研究了烷酰基膦烷衍生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所循的路先驱是经一个四元环过渡态,消去R^1R^2R^3P=O,生成炔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倾角坚硬顶板厚煤层矿压规律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倾角坚硬顶板厚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应用RFPA数值计算软件对大倾角坚硬顶板厚煤层顶煤的运动规律、顶底板的跨落规律及变形位移情况进行了模拟.得到主要结论为:大倾角煤层沿倾斜方向采场上覆岩层的移动和变形破坏特征是不对称的;上覆岩层在法向载荷的作用下普遍产生挠曲变形,变形规律为采场中上部下沉量较大,采场下侧下沉量较小;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约30 m;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约60 m,周期来压步距18~22m.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深部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规律,基于深部岩体的脆延转化特性,采用解析分析方法,对深部采场上覆岩层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岩体在拉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强度后表现出塑性软化特性,承载能力随拉应变的增大而降低;深部开采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规律主要受弯矩支配;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采空区长度逐渐增大,上覆岩层所受弯矩逐渐增加,拉应变逐渐增大,当局部拉应力达到弹性极限强度时岩层处于弹性极限状态;随着采煤工作面的继续推进,弯矩继续增加,拉应变继续增大,最终岩层达到塑性极限状态,弯矩达到塑性极限值,岩层失去承载能力而断裂。关键岩层达到塑性极限状态时,因断裂而释放大量变形能,诱发冲击地压等矿山动力灾害。  相似文献   

16.
采动对岩层移动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中心研制的RFPA2D软件,以山西省霍州市辛置煤矿2204工作面为试验基地,对采深不同(201m,150m,100m,63m)和上覆松散层厚度一定条件下的开采沉陷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采深对采空区“三带”下沉量及地表移动变形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采深下采动上覆岩层移动与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试件裂纹扩展及破坏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运用一个材料破坏过程分析MFPA^2D系统,研究了混凝土试件中的裂纹扩展及破坏过程。该方法认为宏观破坏行为是由于具有弹性一脆性特征的细观微元体不断破裂造成的。而造成微元体不断破裂的原因是策元体材料性质的非均匀性。本文根据骨科类型和考虑界面与否,分4种情况模拟了混凝土试件的变形与破坏过程并给出模拟结果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8.
Mn^2+离子在LiNbO3晶体中的占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晶场叠加模型和应用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6S态离子在三角晶场中的零场分裂参量D、a-F。研究表明,LiNbO3:Mn^2+晶体中Mn^2+离子占Li^+位,并且在Congruent LiNbO3晶体中Mn^2+沿C3轴向八面体中心移动约0.1A。本文结论与ENDOR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在MRSDCI/DZ+P水平上,计算了SiC2分子7个电子态X^1A1,^3B2,^1B2,^3B1,^1B1,^3A2和1^A2的平衡构型和激发能。所得X^1A2和^1B2态的平衡构型以及X^1A2→^1B2的激发能和实验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20.
根据瑞典北部Kiruna矿的现场调查,采用考虑岩层控制规律的CAD系统(CADSSCR),对该矿632水平Y28采区进行了设计模拟,得出了如下结论:1.CAD设计中必须考虑岩层控制规律,与大规模开采有关的问题可通过考虑岩层控制规律得到改善。2.研究表明,大规模开采的准备采区要求约为2~3个月,采区宽度约100m,从悬帮到底帮,且在给定的矿山条件下,每年可节约0.5%的利率成本。3.咬合岩块系统的作用是预测采场咬合岩块的表现,以改善开采设计的可靠性和在未支护的围岩垮落前能保证回来与放矿的安全。4.在大规模空场法开采中,必须通过矿柱来进行区域性支护,围岩的预锚固在开采过程中是维护围岩完整性的最好方式,铜丝绳锚杆是大规模开采中用来支护空场悬帮的理想支护。5.在大规模开采中,采用光面爆破,合理确定开采顺序和适当选择放矿平巷、石门及巷道的位置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