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了分析轧机辊系弹性变形的有限元方程和边界条件,在计算模型中首次考虑了辊间非线性接触摩擦,分析了在接触非线性条件下辊间载荷分布和辊缝形状的变化规律,考题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这为板带轧机设计、轧制工艺优化、板形控制等提供了一个高精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分析四辊板带轧机支撑辊滚动轴承列间载荷分布和板凸度变化规律及两者的关系,利用自主设计的滚动轴承力、温综合测试装置,对实验室四辊板带轧机支撑辊各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载荷分布、轧后轧件的横向厚度分布和板凸度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各列径向载荷随压下率和轧件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轴承列间载荷呈"M"型分布;轧件轧后板凸度随压下率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压下率相同时,随轧件原始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轧件宽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板带轧机滚动轴承的使用和板形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508mm焊管排辊成型机组的预成型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HFW焊管排辊成型预成型段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弯边区域板带在咬入阶段产生的等效应力较稳定阶段大;预成型段弯边辊对板带边部变形的贡献最大,最大塑性变形发生在板带的边缘和中心;板带边缘无边浪和鼓包产生。动态仿真精度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4.
特色小麦加工中磨辊表面处理与研磨效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特色小麦营养层分离制粉方法,除小麦分层脱皮分离制粉外,辊式磨粉机分层碾磨制粉是特色小麦加工的关键环节,磨粉机磨辊表面的技术处理、特性选择和参数配置是影响制粉工艺效果和产品质量的关键.通过对磨辊表面材料配方增加钒钛元素的磨辊与传统配方磨辊进行研磨效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配方浇铸的磨辊1B磨单辊剥刮率平均提高1.92%,单辊动力消耗平均降低2.29kW·h,磨下物料温度平均降低3.83℃,皮磨单辊出粉率降低0.87%;1M磨采用新配方浇铸的磨辊单辊取粉率平均提高1.78%,单辊动力消耗平均降低4.43 kW·h,单辊磨下温度平均降低4.7℃.  相似文献   

5.
对辊式磨液压系统压力、磨辊与物料的接触面以及磨辊受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辊式磨辊压计算方法——平均曲面辊压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公式推导。通过实例计算,从辊压数值计算大小、磨机主要受力部件的应力应变情况和磨机功率三个角度,将平均曲面辊压方法与传统平均物料辊压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根据推导出的平均曲面辊压计算公式,分析了磨辊结构形式、物料最大粒度、料层厚度以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等设计参数对平均曲面辊压的影响,为辊式磨的设计参数选择以及结构强度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HC—400六辊冷轧机的液压辊缝微调控制系统及为提高板带村出口厚度精度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对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自行研制的辊缝仪组成主要的位置闭环直接检测辊缝位置,所以有效地消除了各种因素尤其是支撑辊偏心所带来的对出口厚度精度的影响,经在线轧制生产检验.该系统可满足轧制高精度板带材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型工程分析软件MSC.Marc,设计了模拟Fi机架轧制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验研究得到的1235铝合金高温本构方程,模拟出非对称性扰动下,热轧铝合金板带跑偏状态;研究了板带在来料厚度分布横向非对称、辊缝形状横向非对称及来料不对中扰动下,轧制力、板带运动轨迹等轧制参数的横向非对称性;探讨了板带跑偏与轧制力、压...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板带冷轧机下支撑辊轴承频繁破损原因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调心机构.改造成功后的下支撑辊轴承座调心机构在轧辊轴线倾斜或挠曲时,最大等效应力大大减小,机构的承载能力大为提高,从而增加机构刚性,提高了机器的承载能力,可以实现轴承轴向的均载,起到很好的调心效果.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FMFQ型磨粉机的性能特点,通过与FMS型磨粉机和LAM、MDDK型磨粉机的比较,在磨辊布置、快慢辊间传动、喂料与离合轧联动控制、气动回路的设计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纵波、爬波双晶探头分别用于磨辊脱层与表面裂纹的检测,采用VB设计检测程序,借助机械传动系统和旋转编码器,实现磨辊脱层与表面裂纹的超声波C扫描自动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整套系统工作可靠,可以有效控制磨辊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热带钢轧机工作辊热磨制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热磨制度包括工作辊的下机待磨冷却时间及相应的磨削补偿辊形;在分析了整个轧制过程中和轧制结束后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辊形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热带钢轧机工作辊的热磨制度,认为工作辊的下机最佳冷却时间约为2h,其补偿辊形视磨削后待上机时间而定.  相似文献   

12.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ng two-dimensional varying thickness finite element method with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a precis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ign ideal backup roll contour (Varying Contact Backup Roll, in short VCR) in finishing trains of hot rolling rapidly and efficaciously. Additionally, a lot of good actual effects of VCR, such as evident improvement of profile and flatness of strip, remarkable decrease of roll consume, excellent maneuverability and maintenance, and so on, were validated by long-term industrial tests in hot rolling strip plant of Wu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rporation (WISCO).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NiCrMo冷硬铸铁轧辊的磨削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磨削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轧辊磨削效率,降低砂轮磨损。借助于显微镜,对不同磨削速度下砂轮磨削表面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砂轮磨削表面的堵塞类型,说明了高速磨削轧辊的可行性。通过材料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轧辊磨削的本质特征。本文的试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现场轧辊磨削效率及新型轧辊磨床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影响函数法分析四辊轧机轧辊弹性变形的基础上,以某1 250 mm热带轧机为对象,研究了四辊热带轧机支撑辊辊型曲线各种影响因素对辊间压力及带钢出口凸度的影响规律,为支撑辊辊型曲线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倒角长度、倒角高度、倒角类型以及辊身凸度均对辊间压力分布和带钢出口凸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进行辊型曲线优化设计时应根据现场实际选择合适曲线类型和参数范围,同时保证轧机的凸度控制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速钢轧辊在热轧板带中的生产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高速钢轧辊适应热轧板带生产的特点,轧辊材料、特性、生产应用、检测、磨削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这一新材质结合工艺润滑的应用,不但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提高,而且对生产成本的降低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的轧辊横移变凸度辊型,如基本CVC辊型曲线、优化设计的CVC辊型曲线及SMARTCrown辊型曲线为研究对象,从辊型曲线设计、轧制过程中轧辊所受轴向力及无载辊缝凸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板宽位于800~1 600 mm区间时,采用优化设计得到的CVC辊型曲线会获得较小的轴向力;相对于CVC轧辊而言,SMART Crown无载辊缝在带钢两肋波浪敏感区要大一些,故在控制带钢的双边浪缺陷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内某厂6机架热连轧精轧机组实际条件,选取典型产品制定了带钢轧制过程中板形急停后的测量实验方案.根据此方案进行了测量实验,得到带钢机架间板凸度实测值.结合轧制过程中各道次轧制力、弯辊力及辊形曲线等实际数据,采用基于影响函数法的四辊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软件针对该典型产品的板形控制过程进行计算,分析了轧辊平均凸度计算值与设定值之间存在偏差的原因.将带钢机架间横向厚度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影响函数法分析轧辊弹性变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热带轧机工作辊初始辊型曲线的设计算法.指出合理分配精轧机组各机架带钢入、出口凸度范围对工作辊初始辊型曲线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一种各机架带钢入、出口凸度范围的确定策略.采用提出的算法对某厂1 250 mm热带轧机精轧机组优化了其工作辊初始辊型曲线,并进行了现场实际生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带钢的实测凸度满足该厂目标凸度的要求,证明了该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轧辊磨削过程中受磨削参数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会诱发颤振导致轧辊表面产生振纹,严重影响磨削质量与效率。为了解决磨削中颤振带来的磨削质量问题,基于磨床双时延模型,考虑轧辊与砂轮转速的周期性变化,推导了变速工况下磨削力求解公式,建立了轧辊磨床砂轮与轧辊变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转速变化周期、幅值时轧辊磨床的振动特征,模拟了轧辊磨床不同磨削阶段的轧辊磨床颤振抑制方法。同时,将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有效地抑制颤振和提高磨削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20.
2250 CVC热连轧机工作辊辊形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2250热连轧机F5架(CVC)工作辊窜辊行程利用率低、窜辊分布曲线中心偏移,以及CVC工作辊磨损严重且不均匀等问题,建立CVC辊形设计数学模型,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提出武钢2250热连轧机F5架改进的CVC辊形曲线,并给出改进CVC辊形的不同宽度带钢辊缝凸度调节能力的方法;在2250热连轧机下游F5架采用改进的CVC辊形曲线进行工业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VC轧辊窜辊行程利用率由66%提高到80%,磨损更均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