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值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之际,回顾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的历史,总结经验,推进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我国科技史研究的龙头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50年来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等院校的科技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技史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李迪先生研究科技史之初,就得到过李钱二老及严敦杰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史家的多方指点。近20多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学科建设得到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国内外…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于 1983年 ,是一个综合性科学史研究机构 ,主要研究数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 ,天文学史也是重点方向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天文学史研究方面有 80多项成果 ,主要包括 :中国天文学家传记与综合研究 ;中国天文仪器史的研究 ;天文台和天文观测史的研究 ;中国历法和考古天文学的研究 ;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以及中外交流史与对外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 办的第五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4~26日在安徽歙县披云山庄隆重召开。出 席本届会议的主办方领导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暨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会 第一副主席刘钝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化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 学院副院长关增建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廖育群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 书长韩健平副研究员。光临本次会议的专家有清华大学文学院刘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 学院田松副教授,以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苏荣誉研究员、罗桂环研究员、艾素珍研究员、王扬宗 研究员、郝刘祥研究员、张藜处长。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一个综合性科学史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数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天文学史也是重点方向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天文学史研究方面有80多项成果,主要包括:中国天文学家传记与综合研究;中国天文仪器史的研究;天文台和天文观测史的研究;中国历法和考古天文学的研究;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以及中外交流史与对外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中国科技史学会的领导和同仁建议本刊对我国著名的数学史家和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访谈,我们拜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扬宗研究员对杜先生进行了访问。王扬宗是杜先生的学生,访谈相当深入。杜先生回顾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在王扬宗先生的邀约下,杜石然先生以77岁高龄欣然命笔写了《我的恩师和我的学生》一文,文章从给钱宝琮先生70寿诞献“千秋岁”词说起,回顾了他作…  相似文献   

6.
杜石然先生早年偶读三上义夫《东西数学史》对数学史发生兴趣,开始业余研究数学史,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师从李俨、钱宝琮先生,开始数学史的专业研究.“文革”后,他转向中国科技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90年退休后,在日本佛教大学等执教十年.在这篇访谈中,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回顾了他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佩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 ,于 2 0 0 4年 2月 2 8日逝世 ,享年 80岁。她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常委、近现代史研究室主任等职 ,并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盟科学史分部 (IUHPS/DHS)理事 ,以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共发表科学史及其相关论著 50余篇 (部 )。遵照李佩珊先生的遗愿以及家属的意见 ,在李先生去世后未举行告别仪式。 7月 1 3日 ,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课题组发起的李佩珊先生学…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海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海宁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海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海宁市科学技术局联合承办,海宁市名人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纪念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李善兰诞辰二百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海宁市龙翔大酒店举行(图1)。在海宁市政府的资助下,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东华  相似文献   

9.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50年所庆是一个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的日子。1978年,我第一次到所里来。那一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当时数学史专业招生单位只有科学史所和内蒙师大。刘钝、王渝生考到所里,师从严敦杰和杜石然两位老师。我和罗见今考到内蒙师大,师从李迪老师。当时我们4个人还是年轻的学生,现在已经两鬓微霜了。30年,有很多变化,但是我们热爱数学史专业没有改变。借此机会,我代表天津师大数学史专业的同仁向科学史所领导、各位先生、图书馆和编辑部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说,30年来我们在数学…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史所”)的创建及其50年发展历程,席泽宗院士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年》[1],廖育群所长发表了《回顾与展望》[2]。郭书春、陈美东、华觉明、罗桂环、王扬宗、汪前进、袁江洋等先生将在这次会上回顾和讨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科史研究。他们的论文和报告已经很充实。在此,我仅简要地汇报一下自然科学史所最近十年(1997—2007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史所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的专题研究、学科史和通史研究,发掘、整理、研究和总结中国科技遗产,形成了注重内史的严谨考证、…  相似文献   

11.
正李迪先生于1956年支边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当时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在教学之余从事数学史研究,1978年开始培养数学史研究生,数学史研究与教育正式纳入学校发展计划中。1983年李迪先生与罗见今先生建立了科学史研究所,今天已发展成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该院现有专任教师近30人,已形成实力雄厚的科学史研究与教学团队。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分支领域的数学史团队实力突出,团队人员包括罗见今、郭世荣、冯立昇、代钦、  相似文献   

12.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重要学术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该文是为纪念薄树人先生逝世1周年而作,是一篇简略的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3):I0001-I0001
中国科技史学会的领导和同仁建议本刊对我国著名的数学史家和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访谈.我们拜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吏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扬宗研究员对杜先生进行了访问。王扬宗是杜先生的学生,访谈相当深入。杜先生回顾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中国数学电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卷首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杜石然先生早年偶读三上义夫《东西数学史》对数学史发生兴趣,开始业余研究数学史,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师从李俨、钱宝琮先生,开始数学史的专业研究.“文革”后,他转向中国科技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90年退休后,在日本佛教大学等执教十年.在这篇访谈中,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回顾了他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科技》2011,(20):49-49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7月5日,中科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第十二讲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举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研究员以"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范式和问题——一个科学史鸟瞰"为题做了精彩演讲,演讲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罗桂环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介梅荣照主编的《明清数学史论文集》一书,对中国数学史开展断代专题研究,是我国数学史界继承并发展李俨、钱宝琮、严郭杰先生研究成果的宏大计划,持续近三十年,历来为国际科学史界所重视,文集收入论文15篇、附录2篇,其中严敦杰先生遗作7篇,本文对15篇论文逐一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7.
李佩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于2004年2月28日逝世,享年80岁.她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常委、近现代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并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盟科学史分部(IUHPS/DHS)理事,以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共发表科学史及其相关论著50余篇(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20-22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史研究中心、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海内外30多家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19.
编后说明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4):503-504
1957年1月1日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是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建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至今,不仅该研究室已发展为中国科学院内唯一专业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全国还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科学技术史教学与研究机构,甚至科学技术史系和科学技术史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史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培养了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值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所诚邀全国及部分海外科学技术史研究者与所内研究人员,以"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共同回顾科学技术史学科在中国所走过的历程,以纪念过往,总结经验,检讨问题,共谋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少数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功能的研究实体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多学科和综合性的科技史专门研究机构。它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心之一。主要从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科技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之关系,以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由竺可桢创议成立于1957年,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目前研究所下设研究部、科研计划处、联合办公室,拥有一个藏书十余万册科学史主题图书馆,编辑出版《自然科学史研究》(季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