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美苏军控谈判曾就苏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雷达站(以下简称“克站”)问题争执不已。去年9月下旬,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同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怀俄明会谈时承认苏联修建该雷达站违反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宣布将予以拆除。因此,美苏一段时期以来对该雷达站问题的争执终以苏联作出重要妥协而暂告平息。  相似文献   

2.
天南地北     
感恩图报澳大利亚一个9岁的孩子丹尼尔,在一个风雪之夜救护了一只遭主人遗弃的小狗贝克。一天,丹尼尔拣到一枚1元硬币,高兴得眉开眼笑,并召来贝克,和它一起欣赏。从此,贝克就对1元硬币产生了惊人的感应能力。它常常在地上嗅来嗅去,并经常能叼来一些硬币送给丹尼尔。不久贝克竟奇迹般地为丹尼尔拣了360多元的硬币,使丹尼尔成为当地最富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大师与马格丽特》是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呕心沥血的关门之作,代表了他讽刺艺术、幻想艺术以及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从它得以公开发表的那天起即轰动文坛,历经二十年不息,在国内外都引起强烈反响。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而艾特马托夫说它是苏联文学中“精巧的极至”,并将它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并称为苏联文学的双峰。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氮肥对不同敏感型小麦产量与品质及其相关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氮敏感型、氮迟钝型2种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纯施氮180 kg/hm2(N1)、240 kg/hm2(N2)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类型小麦产量与品质及其相关构成因素在不同氮水平下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氮肥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穗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小麦产量,相较于低氮水平,高氮水平下氮敏感型小麦产量降低了19.82%,氮迟钝型小麦产量降低了2.62%,高氮不利于氮敏感型小麦产量的提升,对氮迟钝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容重、硬度、出粉率在不同氮水平间差异性不显著;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不同氮水平下呈极显著性差异,与低氮水平相比较,高氮水平下有利于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的增加,氮敏感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分别为8.04%、7.55%和15.84%,氮迟钝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38%、3.23%和3.39%,氮敏感品种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氮迟钝型品种。本研究还显示,不同氮水平下的小麦淀粉RVA黏度参数差异性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淀粉糊化峰值黏...  相似文献   

5.
大事记     
1991年4月16日—30日16日苏联总理帕夫洛夫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在伦敦举行会谈,着重讨论了中东局势问题。美国国务卿贝克对中东进行自海湾战争后的第三次访问。1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开始访问法国。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是十四年前在延安对我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现在这已经成为有历史意义的名言了。这句话照亮了这十四年世界大事的进程。因此,追述一下说这句话当时的某些情节,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吧。我在1946年夏天去延安的时候,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结束了刚刚一年。大多数美国人还把苏联和中国看成盟邦,但是反动分子已经发动了“冷战”,甚至于威胁要把它变成热战。他们对苏联的仇视,就是在反希特勒战争期间美国和苏联是同盟国的时候,也一刻没有停止过。他们在许多方面表现了这种刻骨的仇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宣称希特勒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10月3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纽约就欧洲常规裁军谈判中的作战飞机和核查问题达成原则性协议,从而为今年11月19日在巴黎举行的欧安会首脑会议签约扫清了最后障碍。  相似文献   

8.
最近,伊拉克政府采取了两件值得注意的措施,说明它正在被国际反动势力推向灾祸的道路。一件是它宣布停止和苏联之间的外交代表权;另一件是它决定和土耳其缔结军事条约。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六日,伊拉克外交大臣沙班达通知苏联驻巴格达(伊拉克首都)临时代办雅库欣说:伊拉克政府由于“节约的理由”,已经决定停闭它在莫斯科的公使馆。同时,沙班达说,这个决定是和伊拉克政府关于“在国内公开对共产党人进行斗争”的内政政策一  相似文献   

9.
15年前,19岁的联邦德国青年马蒂斯·鲁斯特驾驶着他的“塞斯纳”轻型单引擎运动飞机,穿过当时被认为是无懈可击的苏联防空系统的重重警戒,降落在莫斯科红场上。当一袭红色工作服的鲁斯特走下飞机、羞涩地向红场上散步的人群报以微笑时,苏联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瞠目结舌。随后,鲁斯特因非法入境罪及扰乱航空秩序罪被判入狱4年。苏联国防部因此颜面尽失,一大批军方高官因“鲁斯特事件”被革职,其中包括国防部长。时至今日,“鲁斯特事件”中仍有许多尚未解开的谜团。苏联方面当时的解释是,“塞斯纳”的飞行速度相对于苏军的截击机来说太慢了,因此它才侥幸逃过拦截。这一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对于一架仅仅由飞行爱好者驾驶的飞机,根本不需要数架截击机对它进行合围,警告性射击就足以使它粉身碎骨。退一万步讲,苏联军方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让鲁斯特稀里糊涂地飞到首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此事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浮出水面。现在可以说,鲁斯特的历险之所以成功,竟是因一系列巧合促成的。  相似文献   

10.
自戈尔巴乔夫去年3月执政以来,苏联的对非洲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它改变了以往僵硬死板的作风,既抓住在非洲的既得利益不放,又表现出一种新的灵活性和积极性。苏联对非政策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美苏军备竞赛的状况,苏联领导人对世界形势的新看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苏联总体新战略。非洲在苏联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前,非洲在苏联的对外战略中并不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斯大林几乎没有过问非洲的情况;从赫  相似文献   

11.
贝克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焦虑、恐怖、进食障碍、强迫症等有较好的疗效。其核心是通过识别自动思维、改变认知歪曲来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它在处理焦虑、抑郁等方面疗效显著,因此在大学校园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苏共二十七大已经开过两个多月了,但至今还是国际舆论时加评说的一件大事。它是苏共二十大以来最为引入注目的一次党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说:这次大会的决议将确定苏联“今后几年和数十年向前进、向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崭新状态前进的性质和速度”,也即确定苏联将以什么面貌和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可以说这次大会标志着苏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两霸处境都很尴尬,后起的一霸也已越来越不能使国际局势朝着对它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几年来,苏联加紧推行南下战略,在第三世界某些地方曾有所得手,但又都不能完全得手.从一定意义上说,都陷在里面.特别是在阿富汗和柬埔寨,过去一年里.苏联及其支持下的越南,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陷入更大的困境.苏联在阿富汗是亲自出马的,它两年  相似文献   

14.
7月22日,美国按原计划开始为科威特油轮护航,海湾局势因此进入了新的紧张阶段。人们注意到,就在美国实施护航计划的前夕,即7月21日,戈尔巴乔夫就海湾局势致函里根,批评美国不断加强海湾地区的军事力量,表示苏联愿与美国为结束海湾战争联合行动。很明显,美苏在海湾的明争暗斗在加剧。美国同意科威特油船悬挂美国国旗并为之护航,确是为保卫自己在海湾的利益所下的“风险投资”。它是在苏联的势力日渐深入海湾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里根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说,决不能让海湾“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中”。温伯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原来是西方国家垄断集团为了进行对外经济扩张和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形成生产、销售和业务经营网的一种国际化垄断组织。人们形容说,这就象章鱼把触须伸向四面八方捕获猎物一样。现在,一条新的大章鱼出现了。苏联成了最贪婪的国际剥削者之一,它的触须不仅伸向经互会国家和第三世界,而且也伸进了西方国家。苏联在西方设立跨国公司,大体开始于六十年代(个别公司开办得还要早些),一九七○年以后大大加快了步伐,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八十余  相似文献   

16.
新年过后,看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新闻。“十二名苏联士兵由于拒绝与卡尔迈勒军队合作去同阿富汗游击队作战,在阿富汗的坎大哈市被处决。”“由联合国特使迭戈·科多维斯准备的一份秘密备忘录说,苏联提出,如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使外国停止对圣战者的支持,它就在六个月内从阿富汗搬出军队。”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对国际形势总趋势的估计是从紧张转向缓和、从对抗转向对话。这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估计,它将管一个较长时期。但是,在这个总趋势里,不是说已不再有紧张或者对抗的因素。现在东欧地区所出现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大体系在政治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形势是复杂的。当今,国际上的任何一个重大问题都离不开苏联,尽管美国的一份报告说苏联的生产总值已降到世界第7位,而且它还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苏联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及其影响力来衡量,它仍然是全球性的超级大国。我之所以要讲这个看法,就是因为多极化还没有完全形成,许多方面我们还不能不从苏美关系去观察  相似文献   

18.
水泥厂处理一吨窑灰废渣,要花费二美元,美国每年大约要处理700万吨窑灰废渣。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土壤化学家戴尔E·贝克说,这是很可惜的,如果用来生产钙钾肥,每吨价格30—35美元。这种肥料呈碱性,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增加除草剂的效力,降低中耕除草的费用。据贝克测定,在宾夕法尼亚州,每英亩使用一吨窑灰钾肥,  相似文献   

19.
在谈论当前的美苏关系时,人们对布什总统5月所提出的“超越遏制”投以了极大的关注,而且诸多评点。我认为美国的“超越遏制”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楚的理论框架,但它的提出确实表明美国对苏政策已作了进一步调整。首先,美国决策层开始认为,苏联的改革已经出现符合西方利益的发展势头,西方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会”,从以往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对苏实行全面“遏制”的战略思路中跳出来,在确保美国安全战略稳定的前提下,对苏联的改革给予“支持”,以促进苏联内部进一步发生有利于西方的变化。第二,美国认为苏联仍然是它的主要对手,苏联对美国长期构成战略威胁这一事实不会改变。因此,美国不会放弃以往“行之有效”的“遏制”战略。在这个意义上“超越遏制”只是策略改变,是在新的条件下对“遏制”战略的补充和发展。它是建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五日苏联政府就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发表了一篇声明,声明中强调指出,苏联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像与其他主权国家一样的关系.声明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将能按照它自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