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天冬氨酸(A)和谷氨酸(G)为单体,在1,3,5-三甲苯(TB)和环丁砜(SUL)混合溶剂中,分别进行两者均聚及共聚反应,考察了溶剂配比、催化剂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率、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并用FTIR和13C-NMR 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溶剂中TB含量增加、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产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均增加。但催化剂用量过多和反应温度过高对聚合是不利的。天冬氨酸的反应活性大于谷氨酸,两者可以进行共聚反应,产率、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随单体配料中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A/G配比下得到产物的GPC谱图曲线为较窄的单峰分布,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MWD)从1.34到1.87,数均分子量(Mn)范围从6000到11900。  相似文献   

2.
以低浓度杂多酸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为促进剂,通过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合成了聚四氢呋喃,并对其聚合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增加催化剂或促进剂用量均可使产率及分子量上升,催化剂用量在0.8g~1.01g之间.(2)降低链调节剂的用量可使产率和分子量增加,其用量在O.05mL~0.15mL之间较合适.(3)聚合反应在低温O℃~5℃下反应效果较好,高温下反应产物质量变差,聚合时间以4~5h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加热,在对甲基苯磺酸(TSA)存在下,合成了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将合成的产物进行了FT-IR 和1H-NMR表征并进行了UV分析.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以及对甲基苯磺酸用量对聚合的影响情况,获得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当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30 min,PDO与对甲基苯磺酸的摩尔比例为500∶1时,PPDO的粘均分子量(Mv)达到了46900 g·mol-1,产率为81.9%.与常规加热相比,微波加热提高了聚合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4.
在无溶剂条件下,以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微波辅助合成笼状双环磷酸酯醇苯甲酸酯.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3:1,催化剂用量占总投料量的14%(质量比),反应时间为3 min,微波炉的功率为260 W,产率为71.2%,且过量苯甲酸可以回收.  相似文献   

5.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H3PO4为催化剂,碳酸丙烯酯为溶剂,微波辐射合成了聚天冬氨酸。静态阻垢法测定PASP具有优良的阻垢性能。运用SEM、IR和XRD对PASP阻碳酸钙垢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PASP后,碳酸钙垢形成了新的晶型球霰石,从而起到阻垢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制备聚天冬氨酸,并对聚合反应的质量配比、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三个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对最优条件下合成的PASP与其它阻垢剂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合成PASP的最佳条件是:原料质量配比为1:1.1,聚合温度为160℃,聚合时间为1h,阻垢率可以达到95%以上,生物降解性能达到70%。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制备聚天冬氨酸,并对聚合反应的质量配比、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三个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对最优条件下合成的PASP与其它阻垢剂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合成PASP的最佳条件是:原料质量配比为1∶1.1,聚合温度为160℃,聚合时间为1h,阻垢率可以达到95%以上,生物降解性能达到70%。  相似文献   

8.
Asp-Glu共聚物的最佳分子量确定及复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聚天冬氨酸(PASP)的改性产物——天冬氨酸一谷氨酸(Asp-Clu)共聚物的分子量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共聚物的最佳重均分子量;并考察了两种不同分子量共聚物复配使用的阻垢效果.结果表明,对硫酸钙和碳酸钙阻垢效果较好的分子量范围分别为1500—2500和2500—4000,其中最佳分子量分别为2167和2972;针对特定的水质条件,存在着最佳的配比,当PAC-Ⅰ/PAC-Ⅱ的浓度为0.6/1.4时,阻垢效果最好,达到91.4%,高于同剂量的商品PASP(60.7%)、EDTMPS(71.4%)和ATMP(82.1%).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水杨酸、乙酸酐为主要原料,以明矾作为催化剂,用微波法快速合成阿司匹林。系统讨论了反应物料比、催化剂用量、微波反应温度、微波反应时间及微波辐射功率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阿司匹林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通过试验研究,优化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水杨酸)∶n(乙酸酐)=1∶2,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7.2,微波反应温度70℃,微波反应时间20 min,微波辐射功率400 W时,纯化后阿司匹林产率达到83.01。既可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可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韦藤幼  陀雄信 《广西科学》2004,11(2):118-120
利用硫酸作催化剂,在微波加热与共沸精馏分水联合的新型酯化反应装置中合成松香丁酯。最佳反应条件为:正丁醇与松香的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松香用量的6%、反应时间为120min,微波功率为607.5W。粗产品酸值为52mgKOH/g,产率为92%。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制备和降解性能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D,L-丙交酯和聚乙二醇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作用下常压氮气保护制备了聚乳酸及其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考察了聚合温度、辛酸亚锡用量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及聚合物在不同降解介质中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降解规律,并用IR,1H-NMR,GPC对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单体和辛酸亚锡的摩尔比为5 000、聚合温度在160 ℃时,常压聚合5 h即可得到适合作药物控释载体且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3×104的聚乳酸;聚乳酸在去离子水、0.01 mol/L盐酸溶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4种降解介质中,在碱液中的降解速率最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聚乳酸降解较快,且聚乙二醇改性的聚乳酸比聚乳酸降解快.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用微波辐射法合成聚天门冬氨酸的最佳条件,采用粘度法测定了聚天门冬氨酸的分子量,其分子量范围8000—10000。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辐射无溶剂合成(E)-肉桂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微波照射的条件下,用苯甲醛、丙二酸为原料,以乙酸铵为催化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直接合成(E)-肉桂酸.反应时间6 min,反应温度110 ℃,产率为95%, 产物纯度为98.5%.  相似文献   

14.
以ZSM-5、SiO2-Al2O3和Al2O3为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氨与呋喃催化合成吡咯。用程序升温氨脱附法(NH3-TPD)测定了催化剂表面相对酸强度及酸量分布,筛选出了催化活性好和选择性高的SiO2-Al2O3-d硅酸铝催化剂,并对金属氧化物进行了改性。在反应温度为425~435℃、n (AM):n (FN)为10:1以及催化剂负荷(以呋喃计)为16.6 mmol /(h•g)的条件下,吡咯的收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类蛋白质阻垢剂聚天门冬氨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L-天门冬氨酸(L-Asp)为原料,采用分散悬浮聚合法合成出具有优异阻垢性能的聚天门冬氨酸。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并讨论了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原料粒度等对产品性能及分子量的影响。利用IR、^13CNMR和^1H NMR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适量催化剂可保护-NH2基,减少副反应,加快反应速度,同时可提高分子量,能催化剂过量时起封端作用。具有优异阻垢性能的聚天门冬氨酸盐的聚合度约为100。  相似文献   

16.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L-乳酸为原料抽真空直接合成低分子量聚乳酸。根据微波辐射的特点制作了两口长颈反应釜,考察单体纯度、催化剂种类和用量、聚合时间、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卜乳酸粘均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并采用IR、^1HNMR和^13CNMR等测试手段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下固体酸催化合成异烟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微波辐射下,以异烟酸和乙醇为原料,以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了异烟酸乙酯.最佳工艺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8∶ 1,催化剂用量为 1.0 g,微波辐射时间为 10 min,微波辐射功率为 200 W,酯化产率达 97.18%.另外通过实验发现,微波辐射下,反应速率及产率都明显高于常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以己二酰双己内酰胺(ABC)作为扩链剂,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进行扩链,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聚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并采用1H-NMR和红外光谱对扩链后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提出了扩链反应的机理。扩链剂己二酰双己内酰胺与端羟 基PBA进行扩链反应时,主要通过脱除己内酰胺,以己二酰结构将PBA预聚体偶联起来,使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酰基化试剂α-溴代丙酰溴对异丁烯和对甲基苯乙烯的二元共聚物中的p-甲基苯乙烯单元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取代反应,获得大分子引发剂。以所得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梳状异丁烯-p-甲基苯乙烯接枝丙烯酸叔丁酯共聚物。所得产物用FTIR、1H NMR、13C-NMR和GPC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二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约为25000,分子量分布约为2.18,其中p-甲基苯乙烯的摩尔分数约为5%~8%;共聚物的酰基化取代度可达83%;所得丙烯酸叔丁酯接枝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可到58800,分子量分布约为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