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将氨氯吡咪选择性地嵌入ds-DNA中单链断裂损伤所形成的缺口位点,并通过氢键与缺口位点处的碱基结合从而导致氨氯吡咪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荧光检测DNA单链断裂损伤的新方法.氨氯吡咪荧光的猝灭程度与缺口位点处碱基类型相关,当缺口位点处的碱基为T碱基时,荧光猝灭程度最大.荧光滴定实验表明氨氯吡咪和存在缺口位点的ds-DNA是1∶1结合,结合常数为105mol/L数量级.在正常ds-DNA和存在单链断裂损伤的ds-DNA的溶液中加入氨氯吡咪,在紫外灯照射下通过目视法即可分辨出二者荧光强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电控离子选择渗透(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permselectivity, ESIP)是一种新型的离子选择性膜分离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低浓度目标离子的高效、连续、选择性分离。然而,离子在膜内传质不符合Nernst-Planck理论,建立ESIP离子传质模型有助于人们理解ESIP分离过程。【方法】在ESIP膜分离系统中,为研究离子在膜上双脉冲电势与极室槽电压耦合动态场中的传质行为,提出了修正的Nernst-Planck模型。根据唐南(Donnan)平衡以及电中性假设等,建立了ESIP膜分离过程的离子传递稳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电流密度、膜厚、膜内离子活性位点浓度对膜分离系统中离子浓度和电阻分布的影响。【结果】在原料侧扩散层和膜相内,膜厚和离子活性位点浓度对离子浓度分布影响较大,降低膜厚、提高离子活性位点浓度是提高离子传质的主要方式。在高电流密度、低膜厚和高离子活性位点浓度下,原料侧扩散层电阻在整体电阻中占主导作用,通过增加流体流速或减小腔室厚度以提高离子传质速率。在低电流密度、较高膜厚下,Donnan层电阻占主导作用,通过增加膜的离子活性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在Nafion膜修饰碳纤维微电极上的电分析化学行为,找出了用碳纤维微电极1.5次微分伏安法测定去甲肾腺素的最佳实验条件。发现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在1.0×10~(-6)~5.0×l0~(-8)mol/L范围内和1.5次微分伏安法的氧化峰电流成正比,并依次建立了测定去甲肾上腺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开路电压(OCV)工况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膜电极的耐久性,在OCV工况运行过程中,定期地通过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短路电阻测试等在线测试方法对膜电极性能进行分析。当OCV工况运行结束后,采用扫描电镜(SEM)、离子色谱对质子交换膜(PEM)厚度和阴、阳极废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OCV工况下运行115h后,PEMFC的开路电压由1.013V下降到0.794V,最大功率密度由538.8mW/cm~2下降到196mW/cm~2;在线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欧姆电阻先减小后增大,氢气渗透通量逐渐增大,短路电阻逐渐减小;离子色谱测试结果表明,阴极和阳极废水中都存在氟离子;SEM表征发现,PEM厚度减小;在OCV工况下,PEM发生了衰减,从而导致PEMFC开路电压下降和性能衰减。研究结果表明PEM是影响膜电极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分析直驱风机的故障特征,提出了直驱风机的网侧变流器简化模型和含卸荷电路的控制器外特性模型。网侧变流器是一个控制作用下的电能平衡系统,主要研究元件的功能和外特性,忽略网侧变流器的复杂结构,解析直驱风机的短路电流,实际是分析风机端电压跌落作用下的三相电流响应规律。与详细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当卸荷电路不投入时,直驱风机短路电流稳态值与其输出功率和电压跌落程度有关,除含有工频分量外还有与控制参数相关的衰减频率分量,短路电流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再减小到稳态值的趋势,随着电压跌落程度的加深,短路电流最大值增加且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也增加,暂态衰减过程延长;当卸荷电路投入时,短路电流为变流器输出电流的上限。提出的方法有效表征了直驱风机故障特性,对分析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征及其继电保护相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性核素^141Ce作示踪剂,通过对稀土Ce^3+在大鼠主动脉上的跨膜内流的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1.2μmol/L)和KCl(100mol/L)都要引起Ce^3+跨膜内流量的增加,并以KCl(100mol/L)引起的增加量较多,钙拮抗剂Veapamil(1μmol/L)对去甲肾上腺素(1.2μmol/L)和KCl(100mol/L)引起的Ce^3+跨膜内流无明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口网定理2,没有一个端口数n=2的线性含源网络N,其内部所有独立源不作用时的网络是N,则就双口网络N的两个端口而言,总可以用两个各自独立的最简单的并联单口等效电路去代替。每一并联单口等效电路中都含有一个独立电流源、一个电导及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其中第一端口并联等效电路中独立电流源I_(ss1)是N的两个端口同时短路时第一端口的短路电流(I_(ss1)的下标中,处于中间位置的“S”表示第二端口短路,前面的“S”表示第一端口短路);电导G_(s1)是N的第二端口短路时从第一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导,称第一端口的自电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PN结型换能器件收集效率低,短路电流小等缺点,首次提出NPN结型核电池换能结构.用电子束对设计制作的NPN结型换能器件进行双面辐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PN结型换能结构能够通过降低P区掺杂浓度提高耗尽区宽度,减小换能器件厚度降低体电阻,增大短路电流,获得较大的能量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成膜电位、温度和氯离子等对X80管线钢在1 mol/L NaHCO3/0.5 mol/L Na2CO3缓冲溶液中所形成的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X80管线钢在1 mol/L NaHCO3/0.5 mol/L Na2CO3缓冲溶液中所形成的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 随着成膜电位的增加,传递电阻R1减小,而膜电阻R2和扩散阻抗YW增加,表明膜的致密性增加;成膜温度升高,传递电阻R1、膜电容Q2和膜电阻.尺2减小,说明膜的致密性减小;同一温度下增加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传递电阻R1、膜电容Q2和膜电阻R2:均减小;在同一氯离子浓度下升高温度,传递电阻R1、膜电容Q2:和膜电阻R2:均减小.结论 成膜电位、成膜温度和氯离子会对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型低温薄液膜腐蚀实验装置,对飞机用2024铝合金在低温(-5℃)条件下的醋酸钾型除冰液薄液膜下的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薄(低于240μm)的除冰液薄液膜下飞机用铝合金腐蚀电流密度随液膜厚度增加而增加,电荷转移电阻1/Rct随薄液膜厚度增加而增加;在较厚(高于240μm)的除冰液薄液膜下飞机用铝合金腐蚀电流密度随液膜厚度增加而减小,电荷转移电阻1/Rct随薄液膜厚度增加而减小。研究表明除冰液薄液膜对飞机铝合金的腐蚀速度随薄液膜厚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己内酰胺-四丁基溴化铵(CPL-TBAB)离子液体乙醇溶液及其吸收SO2后溶液的pH值、电导率和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CPL-TBAB离子液体乙醇溶液pH值降低,电导率先增加后略微减小,密度降低;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CPL-TBAB离子液体乙醇溶液的pH值先增加后平衡,电导率先增加后降低,密度降低。CPL-TBAB离子液体乙醇溶液吸收SO2饱和后的溶液比吸收前的溶液pH值减小,电导率增加,密度增大,含水量降低,且CPL-TBAB离子液体乙醇溶液吸收SO2后形成共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人结肠细胞T84上皮细胞层,分析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1 000、100、10ng/mL)对上皮细胞层跨膜电阻(TER)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cdB对上皮细胞层结构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葡聚糖作为指示剂,检测毒素作用后上皮细胞层的旁通路渗透情况;通过细胞毒性分析,检测上皮细胞层功能受损情况下,TcdB的跨膜渗透。结果发现: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能引起剂量依赖性单层上皮组织跨膜电阻降低和渗透性增加,在24h内质量浓度为1 000、100、10ng/mL的TcdB能导致上皮细胞层分别丧失100%、70%、50%电阻力,同时分别引起30%、20%、10%的葡聚糖渗透;上皮细胞层受损后,大分子毒素通过旁通路的非正常跨膜渗透也增加。共聚焦分析显示上皮细胞层的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受损。综上所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介导的体外培养人T84肠上皮细胞层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电生理学功能异常,旁通路渗透性增加,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释有关纳米通道内离子输运特性的一系列违反经典流体力学和电迁移理论的实验现象的内在机理,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受限高浓度Na Cl溶液的离子电流和迁移率等电动力学输运特性.结果显示,跨膜电压和接入电阻是导致单层石墨烯纳米孔的离子电流随孔径呈线性增长的重要原因.受限电解质溶液与体态溶液的本质区别是除了固液界面的边界效应外,跨膜电压造成的局部超大电场将导致电迁移速率随电场强度增加出现非线性增长的Wien效应.同时,离子迁移率随溶液浓度升高而下降.产生这些变化的微观机理除了离子氛屏蔽效应外,还有离子对形成和离子碰撞等离子间微观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铂电极表面上氯化钠对肾上腺素及其谷氨酸复合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肾上腺素及其谷氨酸复合物的氧化,使其氧化峰电位正移,还原蜂电位负移,峰电流减小,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大,氧化反应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振阻抗分析法,测定了中性缓冲溶液中葡萄糖氧化酶在去甲肾上腺素电氧化聚合膜中固定化酶的量;并结合安培法,定量检测了固定化酶(ESAi)和游离酶(ESAn)的比活性以及固定化酶相对于游离酶的酶相对比活性(ERA)。另外,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监测了酶电极检测电位下"泄漏"H2O2的氧化电流,并分析该泄漏电流的存在可能是引起酶电极ERA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试太阳能电池在不同面积、光强下的I-V曲线,分析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太阳能电池填充因子的变化关系,寻找影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因素.实验中通过比较理想填充因子和测得的填充因子,发现等效串并联电阻对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影响很大.如果减小串联电阻和提高并联电阻,可以在本实验条件下提高现有能量转换效率33%.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振阻抗分析法,测定了中性缓冲溶液中葡萄糖氧化酶在去甲肾上腺素电氧化聚合膜中固定化酶的量;并结合安培法,定量检测了固定化酶(ESAi)和游离酶(ESAn)的比活性以及固定化酶相对于游离酶的酶相对比活性(ERA).另外,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监测了酶电极检测电位下"泄漏"H2O2的氧化电流,并分析该泄漏电流的存在可能是引起酶电极ERA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忽略串联电阻,从太阳电池的I-V特性方程,数值分析并联电阻对I-V特性曲线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并联电阻只影响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对开路电压和短流电流没有影响,但并联电阻极小时,能减小开路电压。并联电阻较小时,能显著地降低填充因子。从短路电流处的斜率,可以简便地计算太阳电池的并联电阻。  相似文献   

1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不同放电状态下的阻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不同放电状况下具有不同阻抗的特性,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法测量了单蛇形流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不同放电电流下的电化学阻抗谱图,并通过R(QR)等效电路模拟得到电池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元件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电池内的水由少到多再到过量,从而引起电极上的反应过程由慢到快再变缓,因此电池内部的电荷转移电阻先减小后增大.在大电流情况下,由双电层充放电效应引起的附加阻抗比较明显,使得放电电流越大,电池的系统阻抗增大越显著,而在中等放电电流(5 A)时,电池系统的阻抗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粘膜上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利用Caco-2上皮细胞(系)与新鲜分离的小鼠Peyer's结淋巴细胞共培养模型,采用短路电流检测单层上皮细胞跨上皮电阻(TER)的变化,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ZO-2 mRNA的表达以及ELISA方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mIL-6和hIL-8的变化.结果表明,Peyer's结淋巴细胞可以较好地维持上皮的屏障功能,但当痢疾杆菌F2a-12脂多糖(LPS)作用后,却使跨上皮电阻明显降低.细胞因子mIL-6和hIL-8在不同共培养情况下的差异表达,揭示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间的"对话"包括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