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主观贝叶斯主义主张,只要不违反一致性规范,一个理性的认知主体对一个假说的先验概率的赋值不再受其它限制。其批评者认为科学的客观性会因此被遗失。这就是主观贝叶斯主义面临的最大问题——先验概率问题。回应此批评的方案可分为两种:(1)先验概率的确不体现科学的客观性,但是随着经验证据的累积,不同认知主体后验概率的收敛则体现了科学的客观性。(2)用主体间概率代替主观概率。科学共同体的主体间概率是客观性的体现。在分析上述回应方案面临的困难后,尝试提出共同体概率,用共同体概率代替主观概率,以期解决先验概率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前人对休谟问题的回答,分析了各种回答存在的基本问题.结合心理学对归纳推理的研究结果,提出归纳推理可分为概括和推理两阶段的观点.在此观点基础上,将归纳推理经历的思维过程分解成五部分,指出归纳前提具有不充分性特点,为表达完整的归纳推理过程构建了四个补充前提.根据归纳推理合理性取决于归纳原则是否具有保真性的思想,提出归纳原则的形式为:φ(A,P),X∈P/φ(A,X),论证了这个形式具有保真性,因此归纳推理具有合理性.或然性是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归纳推理初始前提的不充分性,初始前提无法保证补充前提3和4为真,而不是归纳原则不具有保真性.  相似文献   

3.
最佳解释推理(IBE)在其表述上存在很大的歧义性,这使它与归纳推理特别是贝叶斯推理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立性问题成为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将IBE作了狭义、中义和广义的区分,并引入决策推理加以比较,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狭义的IBE相当于贝叶斯认证的似然推理;中义的IBE相当于贝叶斯条件化推理及其初始概率的确定;广义的IBE相当于决策推理,其接受规则(可爱性原则)相当于最大期望效用原则。总之,IBE一旦被给予严格的表述,要么相当于贝叶斯推理,要么相当于决策推理,因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贝叶斯方法论是从现代概率论的贝叶斯主义扩展和提炼而来的。它的意见收敛定理表明,随着证据的增加,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私人性将被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公共性所代替。按照贝叶斯定理改变置信度被称为动态合理性。然而,动态合理性依赖于条件化规则,这样,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变成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为条件化规则加以辩护的动态大弃赌方案的失败使豪森转向休谟和拉姆齐的立场,即只承认归纳推理的演绎合理性。本文着重对豪森关于休谟问题的这一观点给以分析和评述,并指出,沿着另一位贝叶斯方法论的创始人德菲耐蒂的方向,以意见收敛定理为基础,可望对休谟问题的解决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即理论内容的增长是科学进步的最为重要的标志。然而,科学理论的内容丰富程度与逻辑概率之间正好是反变关系,因此,科学的目标不是追求理论的高概率,而是追求理论的低概率,不是追求理论的可证实性,而是追求理论的可证伪性。既然归纳推理是确立结论真实性或概然性的推理,所以,归纳推理是与科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因而应当将它从科学方法论中清除出去,相应地,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也就一并被取消了。然而,当波普尔引入“逼真性”概念以后,他的验证方法便不可能是完全演绎的,或多或少地含有归纳的成分。因此,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取消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归纳推理在哲学、科学、心理学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归纳推理将知识组织成有用的结构。休谟首先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后来的学者对归纳推理合理性的逻辑辩护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数学逻辑不适于描述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实质上是心理事件而不是数学事件,它所依赖的生活事件集合与数学集合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从心理归纳的角度讲,归纳推理发生在人、知识、情境的三维空间中,其目的是适应性。从适应性的角度,心理归纳的合理性能够得到充要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纽康姆难题制造的选择困境极大地挑战了经典决策原则。为了维护贝叶斯决策理论的规范性,有人怀疑甚至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借助贝叶斯网络和概率理论,可以直观地展示决策者的行动和预言家的预测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揭示出选择困境的实质:纽康姆难题中存在两种不相容的概率结构。因此,它的一个恰当消解方案就是:用清晰的语言来描述纽康姆难题的选择情境,使其仅具有单一概率结构。  相似文献   

8.
早期认知心理学倾向于接受传统逻辑学的观点,认为归纳推理起源于因果性。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因果性起源于人对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认识。本文的研究指出,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关系可以还原为空间关系。于是,在追溯归纳推理基础心理机制的道路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线索:归纳推理源于对因果性的认识,因果性起源于时间关系,而时间关系又是空间关系的衍生,因此,归纳推理起源于对空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世界》中,查莫斯提出了一种基于PQTI假设和贝叶斯论证的先验可解读性理论。本研究对PQTI假设和贝叶斯论证都做出质疑与否定。PQTI假设预设了日常主体认知能力的理想化特点,而这一点实际上并不能够为日常主体满足,且该假设具有不完全和不一致的缺陷。因此,贝叶斯原则被误用且先验可解读性的观点是无效的。本文核心观点是意义并非先验可解读的。查莫斯的理论并不能够正确地维护语义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三种主要的解释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是指,对于同一个认知主体S和同一个命题p,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会做出不同的知识归赋:在"低"语境中.我们认为"S知道p";而在"高"语境中,我们认为"S不知道p".语境主义认为,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反映了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对归赋语境的敏感性;SSI则认为它反映了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对主体语境的敏感性;与语境主义与SSI的语义解释相反,语用论温和不变主义提出了一种语用解释,它主张用会话适当性条件的语境敏感性来解释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迪昂-奎因问题是从整体论的立场提出的,它论述的问题是:既然一个证据只能反驳一组假设,那么一个证据反驳某一单个假设如何可能?这一问题引起普遍关注,成为当代科学哲学争论的主题之一。本文对解决此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贝叶斯方案即豪森—厄巴赫方案和斯特赖文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前者较为合理和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似真推理是一种以事物的表象为基础的认知推理,它给予人们表面理由去相信某个命题似然为真。然而,似真推理并不是无根基的,命题的似真性通常有可靠的和稳定的来源所支持。世界模型的方法能够用于解释命题如何从知识或信念确信过程中获得似真性。由于似真性与概然性不同,因而似真推理不能等同于概率推理。似真推理不只是可废止推理,它适用于解释任意推理形式并且要求结论或至少一个前提是似真的。似真推理本质上并不是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并列的第三种推理,而是一种独立的新推理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定律中,概率式定律,尤其是概率式因果定律为自然定律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概率式因果定律是何以可能的?这个康德式问题成为自然定律学说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分析三种自然定律观——休谟主义、律则主义和形而上学必然主义对这个问题提供的回答,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倾向性属性观的形而上学必然主义的回答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用心理学研究的证据来论证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归纳推理合理性讨论位于认识论语境中,而心理学研究本质上是在方法论语境内进行的,因此不能用心理学研究来解释归纳推理合理性问题。归纳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世界-认识二元关系的追问,现已有的对这个问题的各种回答可以分成四类,前三类都不是能称为解释。当代进化心理学代表了第四类方法,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本预设建构了一个更高阶的解释系统,进而对归纳推理合理性问题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一个科学假说的确立受到两方面的支持,即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持。在检验假说的过程中既会出现经验和理论同时支持的情况,也会出现二者作用相反的情况。库恩范式理论和贝叶斯方法可用于说明这两种支持之间的张力关系。根据范式理论,在常规科学时期,理论支持对于假说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科学革命时期,经验支持对于假说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贝叶斯方法则通过假说的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提供了一种将经验支持和理论支持综合起来的检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军事技术主体是一个历史范畴,其结构形式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军事技术创新和发展的特征。近代以来,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在中西军事文化孰优孰劣的争执中充当了最后的断语,由此导致晚清军事环境文化由"重文轻武"到"重武轻文"的变迁。由于军事环境文化朝着更有利于集聚军事人才的方向变迁,从事军事技术的人员便由过去的散兵游勇,发展至集体攻关乃至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军事技术主体结构由个体主体、历经集团主体到社会主体的变迁,进而助推中国近代军事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稳健性论证运用新的术语重新表述了证据对假说的支持问题。得到不同形式证据支持的假说是可靠的,此时称假说是稳健的。稳健性论证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在论论证方式,它主张若假说是稳健的,则更可能是真的。斯德真格指出了一般稳健性论证的缺陷,并依据贝叶斯网理论给出了理想稳健性论证。理想稳健性论证并不能使人们确知假说是否为真,只具有提高人们对假说信任程度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量子叠加态是主体对微观现象多种可能状态的描述;"薛定谔猫"的尴尬是主体描述结果不适当客观化带来的尴尬.在微观观测中,现察者只是对作为描述结果的量子态的确定.量子态是对象存在的各种可能状态的几率描述,而非定域性则是在这种几率描述中所涉及的多种可能存在状态在观察确定时刻的描述性关联.量子态的叠加是各种不确定性状态或多种可能状态在描述中的共存.波函数坍缩则是由于观察使本来不确定的概率小于1的多种可能状态的描述变成确定的概率为1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对于经典的数学概率演算,逐渐形成了四种解释,包括逻辑解释、主观解释、频率解释以及倾向解释.近年来吉利斯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概率解释,即主体间解释.本文主要论述这种新的概率解释理论,包括主体间解释的思想渊源、主体间概率的形成条件以及主体间概率的角色与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呼吸间下面有则小故事:佛祖在一次聚众讲道时问弟子们:“人生有多长?”有弟子答:“五十年。”佛祖摇头。弟子又说:“四十年。”“三十年。”……答案中的时间不断缩短,有弟子回答“一小时”,佛祖还是摇头。有个弟子问:“难道只在一个呼吸间?”这时,佛祖才点头。人生不管有多长,总是由一个一个呼吸间组成。上一个呼吸间是过去,下一个呼吸间是将来。只要个体生命存在,不管过去发生过或将来要发生什么,个体均生活在现实的呼吸间。持续清晰观察外界自然环境,才能真实感悟个体生命存在于每一个呼吸间。二、条件反射下面是巴甫洛夫做过的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