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此文为祝贺斯焦宾院士80华诞而作。斯焦宾是世界著名哲学家,俄罗斯(苏联)科学哲学的奠基人。在苏联时期,他主要研究了科学的结构和发生、科学基础等问题。他建构性地引入了抽象客体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即理论图式,阐明了理论知识的结构和发生机理;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的理想与规范、文化共相等概念,论证了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基础的启发和预见功能。苏联解体后,斯焦宾主要关注了科学理性的历史进化、文明发展的类型等问题。当从传统文明向技术型文明转变时,经典理性和非经典理性找到了生存的文化土壤;当技术型文明的基本价值观被打破时,后非经典理性才是我们克服全球危机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逻辑理性--科学哲学理性的未来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科学哲学理性经历了从逻辑理性到历史理性的演进。逻辑理性和历史理性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表明,科学哲学理性的未来转向应是将二者统一的“历史的逻辑理性”。正确把握历史的逻辑理性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看,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历史的逻辑理性将是科学哲学理论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4.
科学理论的理性重构是分析派科学哲学和精确科学史的共同主题。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将其视为科学理论的规范形式,拉卡托斯则提议以之作为科学史研究的恰当编史学纲领。逻辑和科学哲学的新发展使科学知识的理性重构课题迎来新生。借助"物理/几何对应"可将经典时空理论重构为四维几何对象。通过对称群方法及其范畴学推广,得以系统比较经典时空的结构丰度。后者是科学史层面的"二次理性重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运动的狂飙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席卷了所有科学哲学的派别,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意义上赋予了它们科学理性和科学民主的洗礼。正像科学理性是整个人类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科学民主亦是整个社会民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历史的过程中,科学理性与科学民主的内在要求是不可分割地一致的,因为没有科学民主的理性是“独裁的”,而没有科学理性的民主是“疯狂的”。随着“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及“修辞学转向”的演变,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推翻纯粹理性的“独裁”和消除激进民主的“疯狂”,从而走…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语言学转向”的展开以及解释学传统和现象学传统的广泛深入,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方法论。本文从后现代反实在论的视角,揭示了范。弗拉森作为当代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方法论经历了语言学,现象学和解释学三个阶段的演变,同时鲜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英美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从马克思主义一元论转向多元论、从科学的逻辑—认识论转向社会—文化论、从技术中心论转向人中心论。以上范式转换表明: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到俄罗斯科技哲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俄罗斯科技哲学在思维习惯、理论旨趣、叙事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一方面,范式转换使俄罗斯科技哲学更具有国际视野,富有活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和信仰主义的长驱直入,也会使俄罗斯科技哲学失去其原有的深刻性和独特性,间接伤及到俄罗斯的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社会一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后现代的转向。就现代主义科学哲学而言,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这是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第一次转向。逻辑主义着眼于科学理论的逻辑分析,追求科学语言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其代表为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及其学派可以看作是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过渡和中介。历史主义超越了传统的科学哲学作为“科学的逻辑”的定位,认为单靠逻辑的解剖刀必定歪曲科学,因而把焦点聚集在对科学的社会一历史考察上,更多地关注科学的实际发展,试图建立历史的模型,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9.
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总是被人们在多种意义上来理解,但如果从思维方式上来理解哲学,那么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就只能作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的理解、作哲学现的理解。这样,对科学哲学的追寻与批判以及人类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发展、人类需要的发展、人类思维的逻辑都使从科学哲学到文化哲学的转向成为21世纪哲学观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方法论小组(MMK)是苏联(俄罗斯)哲学和逻辑学史上时间跨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学术共同体之一。MMK的杰出领导者季诺维耶夫最早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深刻揭示了《资本论》蕴含的辩证逻辑和科学逻辑;谢德罗维茨基是MMK的精神领袖和有力组织者,在他的领导下,MMK经历了思维研究、活动研究和一般方法论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形成了内容-发生逻辑、活动论和系统-思维活动方法论三种范式。MMK主张的方法论主义和发起的方法论运动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了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转向”。MMK为科学哲学在苏联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和人才基础,时至今日,MMK倡导的“社会-文化范式”和“方法论思维”对俄罗斯科学哲学未来发展和分析方法都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一年来苏联的几个学术书刊物发表了一系列讨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状况和任务的文章。苏联科学院学术秘书长托布切夫院士在1957年二月的苏联科学院年会上说过:“我们刻不容缓地需要召开自然科学哲学的科学会议。”看来,这些文章的发表与这样一个科学会议的准备是有关的。“学习译丛”1957年10月号译载了苏联“哲学问题”1957年6月出版的第3期的一篇社论:“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这些社论除了阐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  相似文献   

12.
人类智慧理性是人类所特有的理解和思考的智慧和能力.它是复杂多维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科学理性与人文思想同出于人类智慧理性.人类智慧理性从科学与人文浑然一体到凸现科学理性,而非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最后必将在更高层次复归,聚焦科学理性和人文思想,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呼唤新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文化研究”是西方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和激进生态主义等多维视角出发,以认识论的建构主义和方法论的相对主义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素。通过对“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哲学批判,可以发现,虽然它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走向了极端,但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科学哲学,经过逻辑经验主义到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再到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率,进入了一个“后经验主义”的时代。后经验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弱化科学哲学,轻视经验与事实,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创新与多元性。本文在分析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的本质之后,认为后经验主义之后的科学哲学仍将在存在,并且其趋势是唯物主义化的。  相似文献   

15.
走向科学理性论:也论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耳顿教授在6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马赫、爱因斯坦和对实在的探索”中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史中,有一章可以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这是一段从以感觉论和经验论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到以理性论的实在论为基础的哲学历程。”霍耳顿在论文中还首次披露了爱因斯坦1938年1月24日写给老朋友C. 兰佐斯的信。爱因斯坦在信中明确地讲了他的哲学“转变”及其主要原因:“从有点类似马赫的那种怀疑的经验论出发,经过引力问题,我转变成为一个有信仰的理性论者,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到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求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的长期“统治”和历史主义的“叛逆”之后,西方的科学哲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无论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倾向,都不是科学发展的合理趋势,因此,他们试图探索一条更为恰当的途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夏佩尔选择了理性实在论来作为他的科学哲学的研究道路,并因之推动了西方科学哲学朝向实在论方向的发展。夏佩尔的理性实在论已经并将继续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它的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阿伽西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化时代,见证了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到科学文化学的思想史变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他用审度的态度考察了科学合理性理论的问题及其价值限度;坚持可错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统一的科学编史学原则,以"科学是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作为自己的新科学史学纲领;提出了既反对科学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的科学文化观,主张用多元、理性、审度和包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他关于科学合理性、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观等多方面的论述,反映了科学哲学从辩护、批判到审度的范式转换,这无论是对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思想史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荷兰技术哲学追从经验转向范式,在后现象学分析框架下形成的特文特模式具有描述性维度与规范性维度,通过双重聚焦技术价值的伦理和非伦理部分,提供了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并且,经验转向在特文特模式的后现象学纲领下引入文化元素,将推动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9.
科学理性最初的基本含义很大程度是由康德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来规定的。科学哲学基于自然科学的理论、历史和实践对科学理性进行了反形而上学辩护。而科学社会学和社会认识论则从自然科学“之外”的视角来解构科学理性。在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意义上说,科学理性的命运与这样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理性必需形而上学吗?科学理性的自我辩护能走多远?科学理性能解构成什么?  相似文献   

20.
新兴自然科学学说与后哲学文化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新的视角。使人们的科学方法论意识由“反对方法”转向“质疑方法”。梳理当代科学方法论演进的内在线索,揭示探究质疑方法的理论视域,阐发质疑方法的理论特征,将有助于透视科学方法论的当代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