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耐高温酸化缓蚀剂GC-203L的开发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喹啉季铵盐和曼尼希碱季铵盐复配物作为缓蚀剂母体,通过复配增效剂,制备出了耐高温酸化缓性剂GC-203L。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不同加量以及不同酸液类型及酸液浓度下GC-203L的动态腐蚀速率,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GC-203L在20%盐酸、土酸中,150℃下钢片的动态腐蚀速率分别为3.2g/(m2·h)、45.3 g/(m2·h),耐温可达180℃,具有良好的缓性性能。  相似文献   

2.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腐蚀速率为评价指标,以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加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最佳合成条件:苯甲酸与三乙烯四胺物质的量比为2∶1,先在140~160℃经缩合脱水反应2 h,再升温至220~250℃环化脱水反应2 h,得到咪唑啉中间体;然后使中间体与氯化苄在90℃左右反应4 h,得到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主剂.将主剂与表面活性剂和溶剂复配,得到酸化缓蚀剂.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结果显示:缓蚀剂质量分数为1%时,N80钢在90℃体积分数为15%的HCl介质中,缓蚀率为97%;缓蚀剂是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3.
一种曼尼希碱型盐酸酸化缓蚀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环己胺研制了一种低成本的曼尼希碱.该曼尼希碱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可用作油气井酸化缓蚀剂的主剂.以静态腐蚀速率为试验评价指标,对原料酮、甲醛的类型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体系的pH值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缓蚀性能的影响,对主剂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总结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测试了该缓蚀剂在不同浓度下对N-80钢的缓蚀性能,初步地探讨了主剂与增效剂之间的协同效应.腐蚀试验表明,在60℃,20%的工业盐酸中只需加入0.5%,即可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酸化缓蚀剂一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实验合成了2-苯甲酰基-3-羟基-1-丙烯(BAA),应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分别测试了曼尼希碱与BAA在盐酸介质中对N80钢片的缓蚀性能,研究了BAA与曼尼希碱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BAA与曼尼希碱在盐酸介质中对N80钢片均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在缓蚀剂加量一定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BAA与曼尼希碱按一定比例复配后,N80钢片在盐酸介质中的腐蚀速率明显低于单独使用BAA或曼尼希碱的腐蚀速率;极化电阻增大,二者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且复合缓蚀剂通过几何覆盖效应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5.
松香改性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配比的油酸和松香作为原料酸,在一定条件下与二乙烯三胺合成咪唑啉中间体,并用氯化苄进行季铵化得到松香改性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利用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用静态质量损失法测定产物在盐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率.结果表明,合成高性能的咪唑啉季铵盐所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酸中松香摩尔分数20%、二乙烯三胺与酸的摩尔比1.4~1.5、反应温度170~180℃、回流时间4h;当咪唑啉季铵盐作为缓蚀剂加入质量分数达到0.3%~0.4%时,可发挥其最佳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三氯化锑、乙二胺四乙酸等为原料合成了EDTA-锑配合物,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考察了EDTA-锑与曼尼希碱的协同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复合缓蚀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N80钢片在工业盐酸中的腐蚀速率随EDTA-锑与曼尼希碱质量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复合缓蚀剂的加量为1%,实验温度为90℃,在15%盐酸中,当EDTA-锑与曼尼希碱质量比为0.5%时,腐蚀速率最小;在20%盐酸中,当EDTA-锑与曼尼希碱质量比为1.0%时,腐蚀速率最小.电化学测试表明,EDTA-锑与曼尼希碱组成的复合缓蚀剂是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季铵盐固体DZ-1的合成方法,初步研究了季铵盐作为单组分缓蚀剂对碳钢在盐酸酸洗液中的缓蚀性能,讨论了缓蚀剂浓度、酸液浓度、温度和Fe3+浓度等因素对缓蚀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季铵盐固体DZ-1具有合成方法简单、不燃不爆、用量低、缓蚀性能好的优点,可直接用作温度低于70℃、浓度小于10%的盐酸酸洗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季铵盐固体DZ-1的合成方法,初步研究了季铵盐作为单组分缓蚀剂对碳钢在盐酸酸洗液中的缓蚀性能,讨论了缓蚀剂浓度,酸液浓度,温度和Fe3 浓度等因素对缓蚀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季铵盐固体DZ-1具有合成方法简单,不燃不爆,用量低,缓蚀性能好的优点,可直接用作温度低于70度,浓度小于10%的盐酸酸洗缓蚀剂。  相似文献   

9.
油井高温酸化缓蚀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萘为原料合成油井高温酸化缓蚀剂,用经典失重测定缓蚀剂的缓蚀速率,并用吸附理论探讨了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乙醇胺与4,4'-二乙酰基二苯醚、甲醛之间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双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MM-1.通过对其进行复配获得了最佳配方为:20%MM-1缓蚀剂主剂,7%BAA,3%OP-10,8%炔醇A.新型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在酸溶液中分散性优异,不发生沉淀和分层.通过电化学法分析发现:MM-1缓蚀剂是一种抑制阳...  相似文献   

11.
Gemini表面活性剂与卤离子对钢在磷酸介质中缓蚀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失重法与极化曲线法考察了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1,3-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丙烷(简写为12-3-12)及其与卤离子复合体系对冷轧钢在1 mol.L-1磷酸溶液中的缓蚀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氯离子或溴离子的存在下,浓度很低的Gemini表面活性剂12-3-12(1×10-4mol.L-1)就可以对冷轧钢在磷酸介质中起到很好的缓蚀效果;通过在Gemini表面活性剂12-3-12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Cl-或Br-构筑复合的缓蚀体系,利用表面活性剂与卤离子之间显著的缓蚀协同效应,大大降低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缓蚀体系中的用量,极大地降低了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酸介质中钢的缓蚀剂的综合使用成本;对酸介质中Gemini表面活性剂复合缓蚀体系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Langmuir吸附理论和相关公式得到了相关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探讨恐龙化石的风化原因,为恐龙化石新型保护材料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项目采用0.5,1,2mol/L硫酸溶液,二氧化碳饱和液与5%碳酸氢钠溶液对自贡出土恐龙化石进行人工加速腐蚀实验;利用失重法、XRD、XRF和显微法表征.结果表明:3种介质对化石腐蚀速率依次为硫酸溶液24.213 6g/(m2·h),二氧化碳0.663 7g/(m2·h),碳酸氢钠0.126 3g/(m2·h).硫酸溶液对化石腐蚀速率是二氧化碳的36.5倍,是碳酸氢钠溶液的191.7倍;在0.5mol/L硫酸溶液腐蚀下,XRD和XRF说明化石中CaCO3首先腐蚀,腐蚀量最大,腐蚀后化石中钙含量减少66.4%.化石腐蚀前后形貌变化与腐蚀速率一致.  相似文献   

13.
乙醇胺为主体的CO_2吸收剂的复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善乙醇胺(MEA)水溶液吸收负荷、吸收速率、再生程度和防腐蚀等性能为目标,对以MEA为主体的复配吸收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EA水溶液中加入哌嗪(PZ)或者2-氨基-2-甲基-1-丙醇(AMP)能提高MEA水溶液吸收CO2的负荷、平均吸收速率和再生性能。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膜型缓蚀剂能有效抑制吸收剂溶液对碳钢的腐蚀,吸收剂溶液对碳钢的腐蚀速率从无缓蚀剂条件下的1.96 g/(m2.h)可降低到0.2 g/(m2.h)左右,极大地改善了吸收剂溶液的防腐蚀性能,对碳钢材料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缓蚀效果为偏钒酸钠铬酸钾重铬酸钾亚硝酸钠硝酸钠磷酸钠亚硫酸钠。  相似文献   

14.
分别使用硫酸二乙酯、氯化苄和冰醋酸三种季铵化试剂对由油酸、二乙烯三胺合成的咪唑啉进行季铵化,使用动态失重法对比了它们在CO2腐蚀环境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缓蚀机理。结果表明:使用硫酸二乙酯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BMI-D比其他两种咪唑啉季铵盐具有更好的缓蚀效果;BMI-D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最佳质量分数配比为2∶1时可制得复合缓蚀剂BMI-DA,当BMI-DA质量浓度为100mg/L时,缓蚀率可达到97.55%;BMI-DA是以控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5.
缓蚀剂是酸液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添加剂,针对冻胶酸对油管、套管及井下金属设备的腐蚀,研究了一系列单一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并通过复配得到高温复合型缓蚀剂—NKJ。静态腐蚀实验得到此复合型缓蚀剂在90℃、浓度为20%的盐酸的冻胶酸中的缓蚀率为98.0%,达到行业三级标准,高温高压动态实验得到该缓蚀剂平均腐蚀率为28.96 g/(m2•h),达到行业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改性天然高分子酸缓蚀剂的长效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了吡啶季铵盐接技天然高分子技术,制取的药剂(FNP-C)是性能良好的酸缓蚀剂,而且在1mol/L.的盐酸中具有长效缓蚀性能.同时采用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分析了FNP-C在酸中的降解规律,探索了其长效缓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度处理制药废水,达到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对纳滤、反渗透深度处理综合性制药废水的膜通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在连续式与循环式处理模式下,研究了膜操作条件、膜通量和水回收率等因素,根据膜通量变化,确定了适合膜分离工业化应用的处理和清洗方案。结果表明:纳滤膜日常清洗中物理清洗时间为7 min、强化清洗酸洗—碱洗时间各为90 min,平均膜通量连续式为16.1 L/(m2·h)、循环式为7.7 L/(m2·h),水回收率约为73%;反渗透膜日常清洗中物理清洗时间12 min、强化清洗酸洗—碱洗时间各90 min,平均膜通量连续式为12.8 L/(m2·h)、循环式为7.2 L/(m2·h),水回收率约为74%。研究制药废水深度处理中膜通量的变化,可对制定适合膜分离工业化应用的废水处理和清洗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稻草为原料,经酚化、交联和胺化后合成了季铵型木质素,并研究了其对AuCl-4的吸附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差热-热重分析(TG-DSC)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uCl-4初始浓度、盐酸浓度和吸附时间对AuCl-4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热稳定性好且含有大量孔隙和表面粗糙的不规则块状季铵型木质素;在盐酸浓度为0.5 mol·L-1,AuCl-4初始浓度为6.0 mmol·L-1,吸附100 h时AuCl-4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27 mol·kg-1,在0.5 mol·L-1盐酸和1.0 mmol·L-1 AuCl-4的条件下吸附达到平衡时间为360 min.经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后的AuCl-4被季铵型木质素中的酚羟基还原而以单质形态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