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室内GIN法灌浆模拟试验,研究浆液扩散半径与灌浆后结石体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受灌浆强度、地层渗透系数、孔隙度、浆液水灰比、灌浆时间等单因素和多因素耦合影响规律及其之间的数值关系。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试验数据,总结出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浆液的扩散半径影响显著性的顺序依次为灌浆强度、地层渗透系数、水灰比与灌浆时间;对灌浆后结石体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性的顺序依次为水灰比、灌浆强度、孔隙度与灌浆时间,其中水灰比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的水利水电工程都要用水泥灌浆对坝基、坝肩等工程部位进行处理,而高压灌浆则是经常选用的技术方法.但不是所有岩体都适应高压灌浆.由于各类岩体都有自身能承受的临界压力,超过这个压力岩体即发生劈裂破坏,造成大量水泥流失,达不到工程要求.本文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可防止岩体劈裂的高压灌浆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灌浆工程中小循环灌浆法的由来,特点及测量原理.分析了其无法准确、真实检测小流量的致命先天设计缺陷和不能适时检测浆液动态密度,流量计和灌浆管道易堵塞,灌浆过程中井孔内易发生固结钻具事故等诸多弊端.指出为确保灌浆工程质量,必须禁止使用小循环灌浆法,应采用大循环灌浆法,大循环灌浆法在一些水电项目中的实践证明:它具有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高填方路堤由于施工和工程完成后在自然环境影响和汽车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出现一些路基病害,引起路基的整体下沉和局部沉陷,边坡坍塌,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公路的评定等级。因此,为了正常发挥公路的使用功能,对于路基出现的沉降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路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工程中常采用的处置措施有:换土复填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和灌浆法。本文着重介绍灌浆法的加固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的处理与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建筑费用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地基工程的施工一直都备受关注。本文介绍的是一种较新的地基处理方法:高压喷射灌浆法,首先分析了高压喷射灌浆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结体和施工工艺,为高压喷射灌浆法的使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谢仕求 《科技资讯》2009,(27):59-60
混凝土作为一种多相非均匀复合材料,很多因素都可以引发裂缝的产生。本文针对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混凝土裂缝修补问题,对裂缝修补方法之一的灌浆处理的灌浆原理、灌浆处理的材料和灌浆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某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处理实例,分析了灌浆技术在水工混凝土防渗堵漏工程中的特殊功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唧泥、脱空、破碎及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等主要病害的分析,提出采用灌浆技术来解决此类病害。并对各种病害的确定,灌浆加固机机理与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评价了灌浆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唧泥、脱空、破碎及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等主要病害的分析,提出采用灌浆技术来解决此类病害。并对各种病害的确定、灌浆加固机机理与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评价了灌浆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唧泥、脱空、破碎及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等主要病害的分析,提出采用灌浆技术来解决此类病害。并对各种病害的确定、灌浆加固机机理与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评价了灌浆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唧泥、脱空、破碎及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等主要病害的分析,提出采用灌浆技术来解决此类病害。并对各种病害的确定、灌浆加固机机理与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评价了灌浆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是发电厂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其良好的结胶性使其可以作为离层注浆充填的注浆材料。本文对海孜矿注浆充填技术进行了介绍,总结了该系统工艺流程,注浆效果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路基沉陷劈裂注浆加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一种针对公路路基沉陷的有效处治措施,提高注浆加固的处治效果,优化注浆施工工艺,在邵怀高速公路典型路基沉陷成因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劈裂注浆法对路基沉陷进行了处治技术试验研究,并进行了注浆工程的数值模拟和基于FWD检测技术的注浆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压力随时间的增长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劈裂注浆加固最优注浆压力为1.2MPa.FWD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竖向花管注浆及水平花管注浆方案的注浆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处治路基沉陷病害.  相似文献   

13.
张秀山  吴镇  王磊  王寒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710-12717
以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王府庄站~大杨庄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京台高速公路桥梁为工程依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比分析有无注浆两种工况下桥墩变形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无注浆加固条件下,桥墩竖向沉降最大值达10.24mm,接近变形控制值10.0mm;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条件下,桥墩竖向沉降最大值为6.35mm,加固效果对保护桥梁变形效果明显。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同步注浆、补强注浆、渣土改良技术等施工精细化技术措施来减小盾构施工对桥梁扰动;针对桥梁沉降达到预警值、控制值分阶段采取洞内径向注浆、应急支顶措施,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结果显示,盾构整个穿越过程中,桥墩最大沉降值为3.11mm,表明袖阀管注浆加固对控制桥梁变形起到很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罗昊  邓飞  何刚  陈宇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8):7441-7450
为研究隧道白云岩砂化段帷幕注浆处理技术,通过计算、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方法研究了处理技术的四种关键影响因子,即注浆压力、注浆材料、注浆厚度和注浆工艺。结果表明:在全强砂化白云岩粉细砂层中帷幕注浆应采用高压劈裂注浆,注浆终压建议为4~5 MPa;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双液浆最适合白云岩砂化段注浆处理工程;经过公式计算和数值模拟对比,注浆厚度公式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方便简单,一般地层中可取开挖半径值;注浆顺序原则为:由外到内、由下到上、间隔跳孔,分三序孔施工;前进式注浆工艺能够较好地解决成孔质量问题,但应结合现场条件合理调整分段长度,白云岩砂化段分段长度以0.5~1 m为宜;注浆过程中可以先进行双液浆灌注形成维护圈,再进行超细水泥的局部补强。可见,这些成果可为类似隧道帷幕注浆工程提供借鉴,保障安全掘进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玉霞  杨成海 《河南科学》2011,29(10):1207-1210
通过对某工程的基础沉降进行加固及纠偏工程实例,具体阐述高压旋喷桩技术在复杂地层、环境中的应用,并通过该工程对高压旋喷桩技术的设备、施工工艺改进的参数取值及成功应用.为进一步扩大高压旋喷桩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按照规范计算得到的钻孔灌注桩后注浆量理论值和现场实际的注浆量值,实际值比理论值略高;对不同施工工艺的钻孔桩的注浆量进行了比较,反循环成孔灌注桩的注浆量略高于旋挖钻成孔灌注桩,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南路328号地块的高层超限办公楼基础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等复杂情况,从可行性方面选择机械成孔混凝土灌注桩的嵌岩桩基础、后注浆非嵌岩桩基础、复合桩筏基础和可控刚度桩筏基础4种形式,从基础造价估算、施工技术、施工周期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比、论证基础选型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方案.通过5根试验桩,在桩径和桩长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不注浆和桩端桩侧复式后注浆的单桩抗压静载荷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桩端桩侧后注浆旋挖灌注桩方案的施工技术安全可行、节省造价、缩短工期,并得到试验桩的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βsi的实测值.  相似文献   

18.
人工挖孔桩是应用较为普遍的基础结构。将地基处理技术压浆工艺引入到人工挖孔技术中,可避免人工开挖过程中的涌水、冒砂现象,并减小开挖深度。浆体与软弱地基土结合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桩端承载力。结合工程实际,对桩底压浆后的人工挖孔桩进行了检测,表明该技术在本工程中应用是成功的,可供类似基础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炉灌浆补炉是高炉炉体维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国内的灌浆实践均根据经验进行,经常出现炉壳发热、烧红、炉墙顶穿、泥浆料通过砖缝渗入铁液引起爆炸等事故。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及弹性力学理论,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灌浆过程炉衬应力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灌浆压力、灌浆面积及灌浆位置等条件下炉衬的应力分布。研究发现:灌浆压力的增大仅引起炉衬内最大应力值的变化,不会造成应力穿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大灌浆压力;单孔灌浆量的增大将导致炉衬应力集中位置向炉内迁移,应采用“少量、多孔”的灌浆操作方针;在炉衬最薄位置灌浆时易造成炉衬热面开裂,应避免在此位置灌浆。模型应用实例表明,本模型计算准确且对灌浆过程的指导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桩端后压浆技术在特大桥梁桩基中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桩端后压浆技术在特大吨位桥梁(苏通长江大桥、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桩基中的应用情况.共21根对比试验桩,压浆桩的最大桩径为2.5~3.2m,最大桩长为125m,压浆后极限承载力高达上万吨.基于试桩的测试结果,对桩压浆前、后的承载力、位移变化情况以及承载特性作了分析.尽管后注浆工艺中压浆管的型式、压力、水泥浆用量、压浆持续时间等各不相同,桩尖处土层情况也不相同,但压浆后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桩基的极限承载力,但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有所不同.基于试验统计分析结果,给出了符合规定压浆条件的压浆后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大桥基础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