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余玲玲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82-82,86
高校德育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一直是理论界和高校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加强对校风、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学校制度文化等文化层面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加强师德教育,营造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整合社会和家庭德育力量,发掘新的隐性德育课程等三个方面就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开发提出了自己的浅显建议,希望为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高校生态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凯军 《科技资讯》2008,(33):155-156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本文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高校德育现状的反思,提出了实施生态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发挥生态德育教育功能,培养和塑造具有完善道德教育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深化德育的渗透教育需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瑄 《科技信息》2009,(15):142-142
渗透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途径和原则。深化德育的渗透教育,必须从学校显性课程、学校物质层面、学校组织和制度层面、学校精神和文化层面等几个领域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格教育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从结构上看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中,人格教育是高校德育其他要素的基础,因此,高校德育必须重视人格教育,从多个渠道、多种途径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5.
陈梦薇 《科技信息》2008,(18):120-121
中美两国尽管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但两国高校德育的施教途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校德育施教途径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中国高校德育施教途径的不足,取长补短,切实增强我国高校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章登科 《科技信息》2009,(34):165-165
隐性课程在教育和校园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主要存在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这三个领域中,它对学校的教育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概念和特点着手,论述了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以及校园建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丽 《山西科技》2010,25(2):138-139
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德育正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效力欠佳和大学生普遍存在道德缺憾,文章在分析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德育教育的应对措施,即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有着独特的爱国主义、为人处世和科学文化艺术教育功能,德育综合实践、传承民间文艺、构建校园文化和学科教育是开展闽南文化德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传统的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课程模式即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人的发展要求,是学生主体的强烈愿望,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必须按照高校德育课程的人文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和成才需要,合理确定高校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承载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蕴涵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拥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与警醒作用。就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看,主要有: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着重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与现代社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德育的新目标。最后,文章分析了高校德育新目标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凤兰 《太原科技》2007,(12):89-90
通过对当前道德教育的理论分析研究,阐述了道德教育发展的趋势,指出了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们要顺应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改革高校德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社会对商业活动的深度思考,商业教育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拷问。毋庸置疑,商科教育中实施德育是极其必要的。一旦商业活动中缺少道德的规制和调节,势必会影响商业运行的有序性。改善我国商科教育中德育缺失现状,需进一步加强商业道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职业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着重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与现代社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德育的新目标。最后,文章分析了高校德育新目标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西方道德教育从强调道德相对主义到提倡核心价值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一种反思.20世纪90年代,复兴的品格教育把古老的道德叙事这种道德教育方法运用到学校、家庭、社会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西方社会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道德叙事将给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庸》为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是儒家德育思想的代表作。《中庸》所谓"天命、率性、修道"表达了对德育原理的理解,即藉人性固有之善或者说是知行可以合于道的内在基础,加以修养习化,使之接近合于道的境界;其德育理念以"知、仁、勇"为内容,以"尊德性、道问学"为途径,通过"慎独、固执"内外工夫合一的方法,达到"至诚、中庸"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德育效益、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率的统一。由于德育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德育对象具有新的特征,德育队伍的力量不强,所以,造成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局面。要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优化德育环境,在深入了解德育对象的基础上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还要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增强德育队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隐性德育是相比显性德育而言的,是指实质上进行着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传递与道德灌输,形式上却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这种外在的价值干预的教育活动。美国德育具有鲜明的隐性特质。从美国的文化传统、德育的主导理论与实践以及德育实现的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几个方面去剖析,可以深刻把握美国德育之所以隐性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它与依法治国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育人”。要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以德育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为机制,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工程;强化道德建设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改造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观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改造关系衍生出的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主体在德育交往的时代变迁中,却呈现出曲折复杂的发展状况.以此反观当前我国德育交往与德育主体发展的特殊性,为德育未来走向的价值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