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分析了国内数字鸿沟的现状,阐述了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的举措,并提出了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试论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与高校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分析了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的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是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力量,并探讨了缩小数字鸿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现状,并指出了数字鸿沟对我国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提出了跨越数字鸿沟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形成数字鸿沟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进而提出了缩小、消除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网上购物的概念与数字流程,从数字鸿沟的角度分析了网上购物的优势以及数字鸿沟带来的网上购物的问题,提出了消除网上购物数字鸿沟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调查报告数据分析了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探讨了以公共图书馆接入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消除数字鸿沟的一些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略介绍了“数字鸿沟“及其存在于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于我国国内的情况,并强调了缩小和 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性。同时也根据对美国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缩小数字鸿沟应采取的一些具体 措施,我国图书馆在缩小数字鸿沟中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论我国的数字鸿沟及消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的一个畸形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问题。论述了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状况,详细阐述了消除我国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高校存在的数字鸿沟及内涵,说明了大学图书馆在解决校内数字鸿沟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消除数字鸿沟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从数字鸿沟的概念和本质入手,以数据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国内地区和城乡的差距,阐述了中国数字鸿沟的现状,提出了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区域间的信息化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借鉴Keith Griffin关于农业绿色技术革命产生和传播的模型,绘制出包含信息等量曲线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传播模型.并运用模型分析了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使用者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同选择,并且依据处在不同阶段的信息等量曲线与不同使用者的资产与劳动的比率相交确定出一个ICT缺口,这个缺口之间的差距可以用来描述数字鸿沟的大小.最后使用信息化指数测度的方法对辽宁省信息化水平做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证明了应用ICT是缩小数字鸿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应用ICT和缩小数字鸿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数字鸿沟的现状,提出了克服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数字鸿沟与民族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导致民族高校中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数字鸿沟的关系。提出通过图书馆和其它教育力量相结合、分类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课堂实体教学与网络虚拟教学相结合以及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相结合构建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众多相关资料将数字鸿沟作为信息分化的代名词或者将二者交替使用这一现象,从基本概念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由来、含义,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异同,最后指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模控制技术的直流伺服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直流伺服系统多模数字控制器,将控制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以提高系统快速性及其精度。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无超调及快速性好的指标,与单纯的PI控制系统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和数字应用4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了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数字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南昌市数字经济水平远高于江西省其他地级市;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制造业升级水平越高,同时居民工资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固定投资水平和外资直接投资显著影响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双结构互补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几年研究发现,互联网运作的数学模型,由原先正态分布的随机模型转变为幂次分布的无尺度模型。无尺度现象导致“带宽瓶颈”、“数字鸿沟”等问题。如何才能从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中筛选主流资源?由此提出双结构联网思想:在保留TCP/IP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增添一种专门用于传播主流资源的次级结构。采用互联结构与播存结构并存,可以让主流资源通过卫星广播直达全国城乡,克服数字鸿沟,实现“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候享用适当的信息”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