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松树镇矿+490采区运输中巷围岩破碎、变形量大、维护困难的条件,应用巷帮深孔爆破卸压的应力控制法,改变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状态,改进了巷道施工工艺和维护措施,取得了巷道维护的理想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填石路堤工期沉降与工后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西南地区公路建设中高填石路堤的施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问题,以工程实际和工程界熟悉的方法为前提,考虑了高填石(高应力水平)下地基的非线性性质和实际的应力路径计算路基沉降;考虑目前碾压技术的进步而采用弹性模型计算填石路堤的变形.两者叠加得总沉降,再由此求得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最后与工程的现场实测比较,证明本文方法简单可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拓宽路基病害机理,以京石高速公路拓宽为工程背景,在FLAC环境下利用Fish函数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路基拓宽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地基沉降对拓宽路基内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路基拓宽中路基顶部拼接处首先出现拉应力,随着地基沉降的发展,路基顶部拼接处的拉应力区不断发展,并引起路基和路面出现纵向开裂;由于拓宽路基填筑高度不同,路基竖向附加应力分布不均,从而使得路基横向出现不均匀沉降;剪应力主要集中在拓宽路基中部,对拓宽路基病害贡献不大.最后提出了拓宽路基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桥台背路基沉降理论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台背路堤分层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台背路基沉降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型,该理论将路堤填土根据施工进度划分为数层,由于充分考虑了每层填土对地基的不同作用时间,计算模型更加符合施工进程。利用该理论,推导了梯形分布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任意点处应力的计算公式。为验证理论计算的实用性,以广东惠州西林河大桥龙门台背路基沉降为例,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台背路基填筑时,压实度控制得越好,理论计算沉降与实际沉降就吻合得越好。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煤矸石路基包边土的合理厚度,通过分析煤矸石填筑路基成型过程,建立了具有包边土的煤矸石路基简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包边土厚度对煤矸石路基包边土内竖向最大压应力及竖向最大剪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包边土厚度对煤矸石路基中心沉降量、煤矸石路基边缘沉降量、包边土边缘沉降以及包边土差异沉降、路基最大差异沉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路基高度相同时,包边土内竖向最大压应力及竖向最大剪应力随包边土厚度增加而增大,当路基高度小于5m时,内力受包边土厚度影响相对较小;包边土厚度变化对煤矸石路基中心沉降量、煤矸石路基边缘沉降量及包边土边缘沉降量影响较小,对包边土差异沉降量影响较大,随着厚度增加,差异沉降逐渐增大,但差异沉降量均在1.5 cm以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确定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不同路基差异沉降下路面结构附加应力,并将计算结果与路面结构层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对比,提出了基于防止路面破坏的路基容许差异沉降变化率计算式;基于水力水文学方法建立了公路路表集中排水模型,提出了基于路表排水的容许差异沉降变化率计算式;基于差异沉降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分析了人体对车辆垂直振动响应的敏感性,建立了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与路基差异沉降的关系;综合以上因素,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最后以某高速公路为例应用本方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仅考虑差异沉降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时,以差异沉降变化率0.1%作为沉降控制标准;考虑路面结构破坏和排水时,应根据公路具体设计参数计算确定差异沉降变化率,这能更客观准确地表征路基差异沉降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现有复合路基静载试验的不足,通过引进能模拟实际垫层作用的弹性垫层,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桩土复合路基静载试验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工况下的静载试验进行分析,论证了引入弹性垫层的合理性;然后,对比不同工况下的桩土应力比以确定弹性垫层参数;最后,通过现场CFG桩复合路基试验,分析改进后静载试验在沉降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弹性垫层具有明显的应力调节作用,更能体现实际工程垫层的作用,为桩土复合路基的质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浸水湿陷条件下拓宽路基变形破坏特性,基于长安大学土工离心机,安装了降雨浸水系统和位移量测系统,开展与实际应力相一致的离心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拓宽路基的浸水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拓宽路基荷载影响下,新路基以及部分老路堤会产生新的沉降,最大沉降值出现在拓宽路基形心处,进而产生新旧路基间的不协调变形;持续降雨将会在拓宽路基坡脚处产生雨水入渗,入渗将诱发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层内部产生非均匀湿陷,这会导致新旧路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湿陷突变,在湿陷突变所产生的差异沉降的作用下,路基边坡首先出现裂缝,进而在新旧路基拼接带处也出现裂缝,最终面临因地基整体增湿失稳所带来的更为严重的路基路面塌陷、滑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了有限元建模时网格的各种划分方法,从中总结出相对精度控制法,并以此方法划分了航空侦察相机的有限元模型,提高了分析精度,使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靳维国 《天津科技》2007,34(3):44-44
讨论了胀管率控制的2种方法,指出内径控制法不便于现场检测,且检测数据不精确;外径控制法便于操作,检测数据少,能有效地控制胀接过程,提高胀接质量,便于控制胀管率在合格的范围内。提出在现场施工及实际监检中要采用外径控制法。  相似文献   

11.
加筋泡沫轻质土对于治理软土路基病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泡沫轻质土在路基施工应力变形规律对我国公路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使用FLAC3D软件,对以砂土和泡沫轻质土作为填料的软土路基上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以及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和研究,得到了泡沫轻质土对路基的沉降、回弹和有效应力变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使用泡沫轻质土进行填筑的路基,泡沫轻质土路基比普通填土路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最大沉降有所降低,施工沉降显著减少。而使用加筋泡沫轻质土作为路基填料,可以在普通泡沫轻质土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减小路基基底竖向应力,同时有效减小路基基底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在加筋率达到0.75%时,泡沫轻质土路基产生的最大基底沉降量最小。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加筋泡沫轻质土的加固机理,提出了计算最佳加筋率的方法,完善了软土路基加固理论。  相似文献   

12.
结合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处理软弱地基的方法,包括排淤或换土垫层法、重锤夯实法、振冲法和高压旋转法。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监测及FLAC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喷水泥搅拌桩法,试验研究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变形特性,对路基关键部位的竖向沉降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软土路基的变形的初步规律。现场试验表明,粉喷水泥搅拌桩法适宜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可用于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量。基于软土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理论,应用FLAC-3D软件完成了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的的蠕变沉降规律的计算机模拟。FLAC-3D计算得到的竖向沉降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表明,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软土路基变形问题,可将该模型用于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预报,为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有限元法、极限平衡理论、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和最优控制理论等,提出用于土坡稳定的最优控制分析法.从分析土坡应力分布入手,确定抗滑能力最小的曲面,计算相应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最小值对应临界滑裂面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郑西客专新临潼车站路基桩板结构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板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路基基础结构形式,在沉降控制困难的高速铁路设计中是一种较先进的地基处理措施。郑西客运专线路基大多在黄土地区,黄土厚度大,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较为困难。文中对新临潼车站采用路基桩板结构进行的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通过该工程实践和工后沉降观测分析,认为桩板结构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或其它软土地区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控制,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论述了软土的基本特征及软土的评价方法,提出了软土路基的稳定标准及软土路基工程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车辆荷载作用下复合路基的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分析了软土路基上复合地基的机理及其沉降研究的现状 ,以沪宁高速公路K2 + 0 0 0断面为例 ,阐述了有限元法利用应力 -应变曲线模型计算地基沉降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并对目前的复合地基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采用土工格栅处理软弱劣质地基和路基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其施工的要点、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实践表明,采用土工格栅处理方法,处理软弱劣质地基和路基,可确保工程合格。  相似文献   

19.
含软弱土层的地基容易造成边坡的失稳,对人类财产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结合工程实例,利用Geo-Slope软件中的刚体极限平衡计算模块Slope/w分析研究软弱土层与边坡稳定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Bishop法,且考虑地下水情况下的最小安全系数与软弱土层中心埋深、厚度及土体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边坡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随着软弱土层中心埋深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软弱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同时也受软弱土层土体参数即黏聚力c及内摩擦角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