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煤沉陷区数字地形图更新的一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开采沉陷预计的采煤区下沉等值线图不便于直观地反映矿区地形的动态变化,其图形数据结构与数字地形图存在差异,难以直接用于规划设计和矿区GIS分析。支中针对现有开采沉陷预计模型的特点,以通用数字化成图系统为操作平台,经过简单的数据处理后,实现了矿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预测更新。实例应用表明,更新后的图形数据结构与原地形图完全相同,其精度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可作为开采沉陷区土地规划和建立矿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图件。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的建设与发展,与城市地形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对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质量控制研究与分析。基于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科学实践出发,该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实行质量的监控以及措施,通过大比例尺数字化的地形图描绘的实践,与测绘技术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后发展的方向,来讲述怎样实施质量的控制以及控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百色测区为个案,对采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技术进行地形图数字化测量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测绘生产和测绘管理数字化是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也是建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本文讨论了数字化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图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是以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要定位手段建立空间数据参考基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建立多分辨率、多时态和多维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主要由1:2000“三线一区划”(道路、水系、铁路和行政区划)数字地形图和l:50000数字遥感图以及数字化的城市基本地理统计单元信息、人口统计分布信息等基础数据组成,其中的1:2000“三线一区划”是从现有的1:500、1:1000、1:2000全要素数字地形图中提取的以道路、河流、铁路及行政区划要素为主要内容的框架要素图。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测图技术为地形图的修测与更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通过修测湘潭市地形图的实例,探讨了数字化测图的有关技术和成图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城市地形图的管理要全面化、信息化,要确保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和实现动态化的管理,实时更新和补充数据库内容,保证信息系统的生命力。驻马店市中心城区1:10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处理与建库项目就是利用驻马店市已有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按照国家最新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建库。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化》2008,(10):90-90
历时两年建设完工的首都机场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已于近日顺利通过四方验收。该系统是首都机场将T3工程内容管理与地理信息管理相结合,开发建设出的一项信息化平台工程。它的建成促使首都机场继航班运行数字化。旅客行李安全数字化、财物经营数字化之后,在工程管理方面也实现了数字化,标志着首都机场在数字化机场的建设进程中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王文革 《科技信息》2011,(29):72-73,27
结合银川项目区实例,介绍利用IMU/DGPS辅助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数字化测绘地形图的工作过程,并对测绘成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地形图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土地管理中的、海洋测绘中的三大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还广泛地探讨了地形图在现代测绘、数字化测图、数字地球三个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数字城市与地理信息的共享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雅洁 《科技信息》2009,(31):I0047-I0048
数字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服务。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数字城市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受行业管理和数据安全的制约,使得地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互操作十分困难。如何有效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注意。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方案设计,从而实现了地理信息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2.
GIS医院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地图,用户可以直观地查询医院所在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及相关信息。它迅速、直观、简洁、精准,为市民提供了更具人性化的服务,基本上搭起了数字化基础框架平台。本系统创新之处就在于将其应用在三维交互中。同时对3D系统的开发起着积极的作用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数字露头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地质研究,海量的地质露头模型与资料管理成为了技术难题。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如文件夹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都无法直接获取露头的空间位置,也无法从空间位置直接检索到露头。针对这个问题,运用SuperMap灵活的空间检索功能,提出了一种在三维地理场景下基于地质特征的数字露头空间检索方法,将野外勘测获得的照片、扫描所建立的三维模型、文字信息记录、位置等多种类型的资料纳入到空间数据库中,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搭建三维地理场景来模拟现实地形地貌,实现从空间定位、地层地质、构造地质、岩相古地理、含油气盆地、岩性等空间与属性综合的露头信息检索管理。并运用SuperMap iObjects.NET 10i和C#.NET技术,在三维地理场景下实现基于地质特征的数字露头空间检索方法,搭建数字露头空间检索引擎平台,且对比传统信息管理方式,综合评价其更占优。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仙湖数字植物园系统的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数字植物园的概念,引入 GIS技术,对深圳市仙湖数字植物园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设计从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数字植物园系统(BGGIS)结构设计、界面设计、网络信息发布设计 5 个部分完成。讨论了数字植物园建设的长期性,BGGIS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以及数字植物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成熟度模型在数字城市建设现状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城市成熟度模型,作为评价数字城市建设现状的标准。该模型以五个成熟度梯级大致体现了数字城市的发展道路,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对该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进行评估,简单介绍了这种成熟度模型在其数字城市GIS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讨论了集成地图的开发方法.系统在GIS平台MapInfo6.5上开发,以数字地图为背景,通过Visual Basic 6.0编程实现对MapInfo的控制,并利用回调技术,反馈MapInfo的信息给VB程序进行处理,实现了输电线路的可视化管理.集成地图将VB程序与MapInfo紧密结合成一体.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淤泥淤积型湿地-北固山湿地为研究区,采用集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数字化空间多媒体地图系统VMS(Video Mapping System),进行湿地植被调查,获取优势种芦苇的空间分布及多媒体资料,探讨了VMS应用于湿地植被调查的特点,研究结果对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用户进行详细分类,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基础地理数据库,构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系统和领导保障体系。项目建设形成了文档报告类、空间数据类、软件系统类3种形式的成果,确定了利用政府专网实现政府各部门应用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应用模式。项目构建的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也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数字油田解决方案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油田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通过分析数字油田建设中的任务特点及当前油田建设的实际情况 ,结合数据科学化管理及分析的需求以及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流 ,认为网格计算及GIS是当前实现数字油田的最重要的技术 .并以网格计算及GIS在数字油田中的应用为主线 ,结合油田在建设及勘探开发中的实际需要 ,给出了应用网格计算及GIS技术解决数字油田问题的途径 .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对象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及其相关对象的中、英文文献,从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和多技术综合测绘等三维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模型等三维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对象的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和相关案例。笔者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古建筑、古遗址等对象上收获颇丰,园林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足以证明其应用具优势,且将成为必然趋势。三维数字化测绘方法上,近景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各有千秋,利用多传感器的综合测绘方法能够克服单一技术和仪器的局限,是园林文化遗产数据获取的理想方法;三维信息管理方法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园林信息模型等概念将成为园林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研究热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乃至风景园林学科,将向基于三维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储存和信息管理、维护、更新、分析,对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