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影剧院座椅和听众吸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剧场中座椅型式、椅垫材料、座椅排距和听众衣着变化等因素对吸声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其规律对新建和改建剧场控制混响时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简化的汽车-座椅-人体振动系模型以路面不平度为输入函数,计算系统及人体的振动响应,从而对平顺性作出评价。通过计算和试验讨论了改进汽车平顺性的途径,探讨了悬挂座椅的设计原则。实验证明,实现悬挂式座椅刚度的最佳选择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汽车座椅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弹射座椅火箭发动机内流场和喷管羽流rocket efflux,以及座椅弹射二维空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在座椅研制过程中开展整个座椅弹射空间流场分析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对于座椅弹射火箭内弹道和结构设计,以及双座弹射过程中喷管羽流的危害评估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加强弹射座椅的安全防护和结构改进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款轻卡驾驶员座椅抖动问题,利用CATIA软件和Hyperworks软件分别建立了座椅的3D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座椅进行模态分析并提出增加坐垫骨架厚度以及在座椅安装点处增加支架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座椅优化前后的模态频率由15.00 Hz提高到了18.06 Hz,避免了座椅与车身系统发生共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动力学方法可以解决轻卡座椅抖动问题,为提高轻卡座椅舒适性及优化设计提供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6自由度4-UPS+PSPR并联机构的动感座椅,该动感座椅由4条UPS型分支和一条PSPR型分支组成,通过将UPS型驱动分支布置在动感座椅的上、下侧,有效提高了动感座椅的转动能力。首先,介绍了动感座椅的构型特点,结合该动感座椅机构分支的闭环矢量方程,得到了机构的运动学反解,求解了动感座椅的速度和加速度,得到了动感座椅的Jacabian矩阵和Hessian矩阵,并采用逐次逼近法求解了该座椅机构的位置正解。其次,考虑了动感座椅各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采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动感座椅的动力学方程。再次,采用边界法求解了4-UPS+PSPR动感座椅的可达工作空间和姿态工作空间。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动感座椅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并在Simulimk环境下对动感座椅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仿真,仿真算例表明理论结果完全正确。本文中4-UPS+PSPR型动感座椅的分析方法同样适合于其他并联动感设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机械液压式主动控制座椅做了初步研究。建立了路面—拖拉机—座椅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采用数学仿真技术对所设计座椅进行性能分析和辅助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座椅的设计是可行的,减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承受冲击时汽车座椅结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承受冲击时,汽车座椅结构的动态特性对座椅安全性的影响.应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和PAM-CRASH软件构建了国产某轿车驾驶员座椅骨架总成、座椅头枕骨架及头枕软垫有限元模型,并根据GB 11550-1995的有关规定对座椅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座椅头枕在承受冲击时,其软垫材料的软硬程度以及座椅靠背刚度对作用在假头型上的加速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弹射救生研究领域存在的研究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利用Java 2技术及最新VC 编程环境,开发了一个弹射座椅性能分析的软件系统,提高了弹射座椅性能分析的精度和速度。该软件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界面设计,数据库建立,性能分析和图形显示4部分内容。最后以HTY4型座椅为例,模拟了其在某型飞机上的弹射情况,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软件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为弹射座椅的设计、制造厂家及应用单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吴晓君  丁春全  张煜 《科技信息》2013,(17):89-89,113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弹射座椅火箭发动机内流场、喷管羽流以及座椅弹射二维空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研制过程中开展座椅弹射空间流场分析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对于座椅弹射火箭内弹道和结构设计,以及双座弹射过程中喷管羽流的危害评估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加强弹射座椅的安全防护和结构改进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汽车后碰撞中不同的座椅靠背结构对颈部损伤的影响,基于人体解剖学和实际座椅测量数据构建了人–座椅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后碰撞仿真模拟,得到采用不同座椅靠背时人体颈椎的应力应变响应数据,以此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发生事故时对汽车乘员保护性能较好的一款座椅靠背骨架结构,或可为座椅的被动安全性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火箭弹射座椅运动稳定性能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性是火箭弹射座椅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对座椅进行稳定性分析是座椅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该文以火箭弹射座椅为研究对象,采用六自由度性能仿真方法对火箭弹射座椅的运动性能进行研究,以三向角速度为指标对座椅稳定性进行评估分析,客观分析了弹射座椅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索雪峰 《科技信息》2012,(3):177-178
首先用Ansys软件建立了铝合金地铁座椅的有限元模型,按标准规定对模型进行了加栽,然后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对座椅骨架的强度进行了校核、其结果表明应力值都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且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针对乘员反映的某型装甲车辆行驶过程中座椅,尤其是座椅靠背不舒适的问题,在车辆行驶状态下以座椅-靠背处、座椅支撑面为测点,对车长位原座椅以及另一拟更换安装座椅分别进行了随机振动测量试验;并在采用GB/T 13441.1—2007规定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振动总量及频谱分析比较了两种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弥补了以往座椅振动试验研究中仅针对座椅支撑面进行测量评价,而未考虑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支撑面振动对舒适性综合影响的不足,为该装甲车辆座椅系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量化座椅坐垫发泡密度对车辆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建立了中国95百分位体征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发泡密度的驾乘人员-座椅模型,进行驾乘人员与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之间的整体体压分布及其躯体各部位体压分布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更精确测定了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与驾乘人员之间的体压分布和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缩短了座椅研发周期,实现了在座椅试制前的概念设计阶段评定发泡密度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定量化精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机动车座椅振动的危害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一种以并联机构为主体的多自由度减振座椅,分析了座椅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座椅振动的模态模型,并分析计算了座椅振动特性参数.依据座椅设计的具体结构参数在MATLAB中予以数值仿真和验证,表明该装置可使座椅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且可以实现座椅多自由度和变自由度复杂振动的多维减振和隔振.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非公路驾驶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和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座椅,通过控制比例阀输入电压和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调节座椅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构建了座椅的振动特性实验系统。试验研究了激励频率、比例阀输入电压及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对座椅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位移传递率及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随比例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在高频振动区,磁流变减振器的输入电流对加速度均方根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办公座椅在使用中易发生断裂破坏等问题,给出了座椅的运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座椅疲劳寿命预测。首先,对办公座椅的结构和使用状态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破坏零件的约束和载荷条件;其次,运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座椅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最大工作应力、易损零件的应力云图、工作应力与座椅仰角的关系等,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破坏点一致,说明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基于最大工作应力和材料疲劳寿命曲线,分别采用传统测量法和热像法得到办公座椅不同工作状态时的疲劳寿命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疲劳寿命曲线基本一致。随着座椅仰角的增大,座椅的使用次数迅速减小;当座椅仰角3°时,采用传统测量法得到的座椅寿命更久;反之,采用热像法得到的座椅寿命则相对更久。  相似文献   

19.
建立某轿车驾驶员座椅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模态特性。针对座椅Y向横摆模态频率低于目标值的问题,为保证优化过程不增加座椅总质量,将参数化后的座椅有限元模型基于响应面法进行模态优化。采用板件模态灵敏度分析的方法,选取对座椅模态和质量影响较大的钣金件厚度作为设计变量,通过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采集样本点,构造Kriging响应面模型并检验响应面的精度。以座椅的Y向横摆模态频率最大化为目标,总质量为约束,结合遗传算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座椅模态优化的最优方案。优化后座椅的Y向横摆模态频率由22.69 Hz提高到24.60 Hz,同时质量降低了5.2%(0.891 kg),从而实现了座椅的模态优化和轻量化,且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客车座椅的舒适性和审美体验,从座椅静态舒适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可以通过对坐垫、靠背、扶手等的舒适性及人机尺寸分析,明确适合于客车座椅的相关人机尺寸数据.文章结合客车座椅造型设计实例,提出了基于静态舒适性分析的客车座椅造型设计方法,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