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6日,松阳县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林科院在松阳县象溪镇雅溪口村举行共同建立"科技支撑共同富裕试点村"启动仪式.据了解,共建科技支撑共同富裕试点村,是为了深入探索科技支撑26县高质量发展路径,争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  相似文献   

2.
以科技助推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群英  翦鹏 《科技潮》2006,(7):42-43
2006年,怀柔区1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计划工程总投资7.8亿元,完成“8 8 40 100”和一条沟的建设工作任务,即重点抓好8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东岔村为市级“十、百、千”建设工程试点村)、8个区级试点村、40个村庄规划村和100个环境整治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总体概括为:“建靓一条沟、做好‘二、八席’、规划四十村、整治百环村”。  相似文献   

3.
琭婧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121-122
中国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曾经占据着统治地位,这决定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局面:农村经济以粮食种植为主,农业结构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曼恩村民小组成为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并不是偶然,这个纯少数民族村寨在经济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应该归因于多元化的种植业,蓬勃发展的家庭手工业以及逐渐起步的茶叶加工业。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科技潮》2012,(1):64-67
昌平区"221信息平台"助力农村信息化近日,昌平区依托于市级"221信息平台",建立了区级"221信息平台"。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提高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及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该平台建设分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两部分。外网平台为"昌平三农信息网",目前基本框架已建成,内网平台为领导管理决策系统,包含设施农业、苹果产业、动物疫病防控和草莓产业4个子平台。(昌平区科委)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新技术应用到农村房屋测绘中,详细介绍了作业流程及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并以试点村进行了实验,试点村的结果证明新技术完全符合农房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省了人力,更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玉兰 《科技潮》2009,(2):39-39
昌平区小汤山镇2008年从4个方面入手,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一是在4个设施农业试点村增建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完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举办6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329人次。三是对全镇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单位和农业标准化基地进行督查考核,帮助指导3个农村经济合作社,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乡村旅游业日渐繁荣。发展乡村旅游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增长的热点问题。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视角,研究无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与劣势,指出产业升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宁国市科技局积极响应安徽省科技厅“富民强县”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全力以赴、认真谋划,制定了4项措施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专项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确定了6个信息化示范乡镇,发展了46名科技信息员.搭建了7个科技信息化平台.为12个新农村试点村配置了电脑、打印机,使宁国市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始终在全省保持领先位次。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农村、林业要先行"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推进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能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林业从数量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生态友好的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在林业产业效益和林业生态质量等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两大体系,从而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文芳  丰燕 《甘肃科技》2010,26(19):139-140,130
新农村规划设计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可估量。随着我国农业由政府、金融、农户、农村集体和企业以及外资共同构成的多元资金注入新格局的形成,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及人文环境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在宏观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内涵,还要反映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建设成本上。  相似文献   

11.
为实施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面貌要求,把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彝族特色浓郁、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整洁等稳定发展的"彝家新寨"范式新农村。本文通过对该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市场的具体分析,探析出了该村实施"彝家新寨"范式建设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甄文海 《科技资讯》2011,(34):126-126
农村作为社会的结构,总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以能源为动力作为物质基础的。因此,开展以农村为主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特别是把农村节能工作列入到规划中,加强节能管理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万元产值能耗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农村能源的综合建设,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能源建设方针"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开发与节约并重"。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把农村能源产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抓紧抓实,因为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具有光辉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期间,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金华市农科院)按照"围绕产业抓科研、创新载体强服务、精益求精创一流"总要求,秉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民家"务实作风,上联国家、省级科研院所,下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能力,为建设具有金华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作出了不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在北京仍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科技来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通过提升区县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民经济协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不仅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亦是推进区城协调发展的紧要期.其中,数字乡村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方向盘",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力保障.但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因网络基础设施不足、产业融合薄弱、治理工作形势严峻、技术能力有限等现实问题,对其进一步创新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构建"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需从资源生态化、产业融合 化、治理智慧化方面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能,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长宁县以农村电子商务为载体,打破城乡信息鸿沟,架起农业农村现代化桥梁,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以"互联网+扶贫"模式,助推产业扶贫。1.依托平台、抓住机遇依托长宁县政府与四川省宜宾市易田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大力建设易田农村电商乡级、村级服务站点,结合实际,推出各乡镇特色农产品。目前,该县已有16个乡镇级易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0个京东乡镇级服务站点,近30个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月23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泸州市科技局立即组织全局职工进行了传达学习,并提出了贯彻落实措施。畜禽产业:抓好古蔺"蔺州三台土鸡"产业发展项目的包装和申报,争取省上立项支持或市上支持,抓好古、叙两县地方优良猪种"丫叉猪"的项目包装,争取向上申报。竹产业:继续抓好省级项目"纳一、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推进泸州市农业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化,抓好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不断推进沈阳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建设,2008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沈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市院科技共建协议",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与沈阳市有关涉农部门携手,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6~2017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村产业融合度,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会显著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度.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非线性递减特征,即在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低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对其促进更为显著.信息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产业融合呈现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单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信息技术对农村产业融合促进作用减弱.因此,政府不仅要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强化技术渗透,还要施行差异化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0.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农业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乡村振兴,是坚持农村发展问题导向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