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双组分长丝织物的弹性性能,以及不同结构参数对织物弹性的影响,在33种织物试样基础上,测试分析了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的折皱弹性及定负荷下弹性回复率.结果发现,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折皱回复性能,且折皱弹性与织物组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50;随着PTT/PET双组分长丝捻度增加,织物经向折皱回复角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规律,纬向折皱回复角因织物组织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在定负荷25 N的5次循环拉伸回复条件下,所有测试织物弹性回复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低温等离子体对棉织物联合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壳聚糖/低温等离子体联合整理技术用于纯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对处理后棉织物的抗皱性、吸湿性、力学性能以及表面化学基团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壳聚糖和低温等离子整理对棉织物性能影响的规律.研究表明,壳聚糖整理能够有效改善纯棉织物的抗皱性能,在壳聚糖抗皱整理的基础上引入低温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但能提高壳聚糖整理后棉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和吸湿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BTCA作为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剂,探讨整理过程中各因素对织物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的影响,经正交试验及分析得到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CA120 g/L,NaH2PO240 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4 min.试验结果表明,BTCA对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有良好的抗皱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纳米SiO2作为氨墓硅酮弹性体的催化剂,对真丝针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整理后真丝针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200.12°提高到255.58°,具有较好的耐洗性能,且不影响织物的其他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纳米级TiO2作为壳聚糖柠檬酸溶解的催化剂,对真丝针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实验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柠檬酸溶解整理后,真丝针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由207.66°提高到286.88°,并且整理后不影响真丝织物的其他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选用13种涤棉面料制作女铅笔裤,讨论了面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对铅笔裤轮廓感的影响.测试了面料的面密度、厚度、经纬密、总紧度、悬垂系数、弯曲刚度及折皱回复角等物理力学性能;将面料制作成铅笔裤,拍摄真人穿着时动态与静态的外观形态,并利用Corel Draw软件描绘出铅笔裤的静态轮廓;邀请专家对轮廓感进行主观优劣评价;用相关分析法考察了铅笔裤轮廓感与面料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面料的折皱回复角与铅笔裤的轮廓感显著相关;折皱回复角较大、悬垂性和弯曲刚度适度的面料适于制作女铅笔裤.  相似文献   

7.
根据标准的折皱回复测试实验对各种混纺比的毛涤织物进行了研究.基于纺织材料的粘弹性理论,把研究对象看成是具有内摩擦约束作用的粘弹性体,利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和滑块并联组成的模型分析了不同混纺比例的毛涤织物折痕回复性,并推导出折皱回复角的回复规律方程.实验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毛涤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回复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建伟  朱平  张林  隋淑英  董朝红  沈悦 《科技信息》2011,(3):I0044-I0045
利用氢氧化钠-尿素-硫脲溶剂体系将纤维素浆粕溶解,向溶液中添加1,2,3,4-丁烷四羧酸,配制成纤维素纺丝液并制得了纤维素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等测试,表征了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纤维素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酯化交联反应并具有抗皱性能.改变1,2,3,4-丁烷四羧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在纤维素膜的折皱回复角和断裂强力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柠檬酸、2D树脂、柠檬酸/三乙醇胺整理真丝织物,分析了它们对真丝织物折皱回复角、染色牢度、服用性能及色差值的影响程度,同时分析了添加剂三乙醇胺的作用.结果表明,三乙醇胺能增加织物对阴离子染料的亲和力,明显改善整理织物的变色;可以提高真丝织物的湿折皱回复角,真丝织物的强力损失也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多元羧酸免烫整理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为单体,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免烫整理剂.采用正交实验法对PMA整理工艺进行研究,测试了织物的白度、折皱回复角和断裂强力保留率,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PMA用量80g/L,SHP用量24g/L,焙烘温度160℃,pH值为4.为了进一步提高折皱回复角,添加CA和纳米TiO2与PMA一起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结果表明,随着CA用量的增加,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折皱回复角相应提高,但用量过大后,白度会下降.添加纳米TiO2,可提高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  相似文献   

11.
海藻酸衍生物与柠檬酸混合应用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立邦  隋淑英  张林  朱平  董朝红 《科技信息》2011,(7):I0025-I0025,I0410
将海藻酸衍生物PGA与柠檬酸混合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改变PGA、柠檬酸的用量、不同的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以及撕破强力等性能确定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海藻酸丙二醇酯为25g/L,柠檬酸为60g/L,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150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竹浆纤维织物的压缩性、刚柔性、光泽性、起毛起球性、耐皱性和透气性等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分析了竹浆纤维织物的外观特征、服用性能和风格特性,阐明了竹浆纤维织物不仅具有表面光洁明亮,不易起毛起球的良好的外观特性,还具有透气性好,织物丰厚柔软的优良性能和风格特性.其缺点是折皱回复弹性较差,不耐折皱,影响了织物的形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标准的折皱回复测试实验,提出分析毛涤混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与混纺比关系的理论曲线。实践证明,曲线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涤棉等混纺织物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织物剪切性能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织物剪切性能和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在33种精纺毛型织物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精纺毛型织物剪切性能与织物结构参数之间的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可以用神经网络来预测织物剪切性能指标,限于样本量,预测平均误差率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15.
使用锦纶66纤维开发高性能、高品质的牛仔面料,以粘胶为外包纤维,锦纶66或氨纶为芯丝制成36.4和28.0 tex的包芯纱为纬纱,使用剑杆织机使其与36.4和28.0 tex的纯棉纱线进行交织,制成牛仔面料。对锦纶66包芯纱和氨纶包芯纱所织制的6种牛仔面料进行色牢度、耐磨性、强力、弹性回复性、折皱回复性和弯曲性能等性能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锦纶66包芯纱牛仔面料的弹性达到氨纶包芯纱牛仔面料的弹性水平,且其强力和柔软度更佳。以粘胶/锦纶66(3.33 tex/10 F)包芯纱织制面料比粘胶/锦纶66(3.33 tex/34 F)强力更大、弹性回复性更好,且更柔软。同时,采用36.4 tex纱线所织制的面料的强力、弹性和折皱回复性更好,但28.0 tex纱线所织制的面料更柔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新的织物耐磨性测试方法,设计并制造出自制耐磨仪。介绍了自制耐磨仪的原理、结构以及测试方法。在一定充气压力下应用自制耐磨仪对织物折皱点进行摩擦,通过气流量的变化实时反映织物的磨损情况,通过伯努利方程将变化气流量转化为等效孔径,选取等效孔径值来评价织物折皱点的耐磨性能。采用正交试验,选取摩擦速度、充气压力、面料厚度3个测试参数,对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它们对羽绒面料折皱点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耐磨仪在一定条件下,可表征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充气压力和面料厚度对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有显著影响,摩擦速度对其影响不显著,充气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改善羽绒服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精纺粗花呢纯毛织物为例,探讨纤维、纱线、织物结构因素及后整理工艺条件对精纺粗花呢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纱线和织物结构参数与织物起毛起球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预测精纺粗花呢起毛起球等级.  相似文献   

18.
以赛络菲尔纱线精纺毛织物为对象,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织物表观形态结构,测试了织物风格(KES-FB型)、织物的服用性能(如织物动态悬垂性、织物的光泽、织物折皱弹性和织物透气性),并对织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赛络菲尔纱线精纺毛织物由于赛络菲尔纱线较紧密,织物交织点处有较大空隙,织物手感细腻、光滑.同时,赛络菲尔精纺毛织物平均摩擦系数(MIU)、弯曲刚度(B)、剪切变形角度5°剪切滞后量(2HG5)较小,摩擦系数的平均差不匀率(MMD)和表面粗糙度(SMD)较大,所以赛络菲尔精纺毛织物手感滑爽.织物样品聚类情况由主成份(F1和F2)做出分布图,并对22种织物样品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9.
精纺面料的弹性整理和织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全毛精纺面料的弹性整理及整理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通过适当调整面料设计规格并在后整理工序中采用化学弹性整理,赋予织物经向或纬向弹力,改善了精纺面料的风格及服用性能.同时采用Siro-FAST仪测试了这种弹性面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弹性整理的面料,其面料的弹性指标可以达到天然弹性织物的技术性能指标.FAST仪测试表明:弹性面料具有较好的成形性,不会造成服装加工中线缝起皱和熨烫困难;但面料在弹性方向上的延伸性指标过高、湿膨胀率大,以及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偏小,给剪裁和缝纫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色织衬衣面料的剪切性能,以33种代表性的色织衬衣面料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B1织物风格测试仪测试其剪切性能,结果显示这类色织衬衣面料的经纬向剪切刚度范围为0.49~4.52cN/(cm·(°)).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色织衬衣面料剪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织物组织结构和经纬方向的紧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织物结构参数与剪切性能指标的关系方程,为色织衬衣面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