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宝鸡市地下水水化学指标间的内在关联度,揭示地下水水化学的基本特征。方法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采集地下水水样,室内测定各水化学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宝鸡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结果 1)宝鸡市地下水总硬度与Ca2+的关联度优于Mg2+,引起本区地下水的总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a2+,属钙硬型地下水类;2)总碱度与HCO3-的关联度非常密切,相关系数达0.968(P<0.01);3)地下水矿化度与主要离子的关联度按HCO3-,Ca2+,K++Na+,Mg2+,SO24-,Cl-依次减小。结论宝鸡市地下水水化学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南东北部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的短期逐时(相邻大、小潮期共52 h)水质检测数据和长期逐时(1 a)电导率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区滨海浅层地下水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阴、阳离子的变化主要表现为Na+和Cl-的变化,两者具有准同步的变化特征,是导致TDS变化的主要原因。CO2-3在地下水中的含量极低或是根本不存在。地下水中阳离子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但不同调查位置相关性强弱和受潮期的影响程度不同;阴离子之间的相关性随潮期的不同往往存在正、负相关性的转化。2该区浅层地下水对土壤的碱化危害程度由北向东逐渐增大,由中等偏低危害逐步增大为中等偏高危害。海水入侵强度则表现为中等-重度海水入侵,且大潮期尤为严重。矿化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介于微咸水和咸水之间。3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地下水的电导率与矿化度、电导率与Na++Cl-之间均存在唯一的线性对应关系,且不受潮期的影响,意味着通过监测地下水电导率的长期变化间接实现水体矿化度及Na+和Cl-的长期监测是可行的,对于长期实时水质监测及海水入侵地下水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电导率的长周期变化规律和日周变化的概率分布特征随位置不同差异明显。5就长期变化而言,该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幅差异要远小于Na++Cl-的变幅差异,南渡江河口区的淡水大量外泄冲咸作用和偶尔的咸水入侵很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北部浅层地下水中Na++Cl-剧烈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黄鼠湾-何家庄的工业园区发展,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地下水作为生态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该地区地下水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2019年在黄鼠湾-何家庄河谷区采集29组水样进行检测分析,运用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要离子浓度关系图等方法,对地下水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阳离子为钙(Ca2+)、镁(Mg2+)、钠(Na+)。优势阴离子为碳酸氢(HCO3-)、硫酸根(SO42-)、氯(Cl-)。(2)研究区水化学类型分为三类。HCO3?Cl-Ca?Na?Mg类、HCO3-Mg?Na?Ca类均分布在研究区上游。HCO3?SO4-Mg?Na?Ca类分布于研究区中游与下游。(3)阳离子受蒸发浓缩、岩石风化与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阴离子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研究区Na+、K+、Cl-主要来源于岩盐与硅酸盐的溶解, Ca2+、Mg2+、HCO-3、SO2-4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Ca2+、Na+受到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过高的K+、Na+、SO42-与人类工业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晋江市调查获取的浅层地下水数据为基础,对25项测试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统计,从变异系数分析该区浅层地下水中Mn2+、SO42-、NO2-、Cl-、PO42-等指标CV%大于1,说明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其他指标受影响较小,空间分布较稳定。根据Piper三线图划分标准,该区浅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Cl-·HCO3-—K++Na+·Ca2+型。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合GIS和地统计构建地下水环境质量数字地面模型,结果表明该区整体综合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优良率达到81.67%,但评价结果处于Ⅳ类和Ⅴ类的浅层地下水占17.06%,主要为TDS、Cl-、NO3-、NO2-、NH4+超标,分析认为与海水入侵,农业生产,工业、生活污水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解海西州地区供水、缺水状况,采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62组地下水,测定水样中的pH,Ca2+,Mg2+,K+,Na+,Cl-,SO2-4,HCO3-和矿化度指标,运用Piper三线图、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变异系数较小,水质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周围湖泊融区中K+变异系数最大,属于强变异,说明K+为受地貌影响最大的敏感因子;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HCO3·Cl-Ca·Na,HCO3·SO4-Ca·Na和Cl-Na·Mg四种类型;水化学特征水平分布由基岩山区到盆地中心呈环状分带特征,海拔高度与矿化度垂直分布呈反比关系。通过对青海省哈拉湖地区地下水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分析,可指导并帮助海西州政府开发新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相似文献   

6.
以郑州市浅层、中深层、深层、超深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研究区不同埋藏深度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基于Piper图和舒卡列夫分类法划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结合相关系数法、离子比例系数法、Gibbs图和氯碱指数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区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浅层水和中深层水主要阳离子含量Ca2+>Na+>Mg2+>K+;深层水和超深层水的主要阳离子含量Na+>Ca2+>Mg2+>K+;不同埋藏深度的地下水主要阴离子含量均为HCO3->SO42->Cl->NO3->F-,浅层水和中深层水主要水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最为相似。随埋藏深度的增加,Na+含量逐渐增加,并成为超深层地下水中的绝对优势阳离子,而Ca2+含量逐渐减少,由浅层地下水中的主要阳离子变为超深层地下水中的次要阳离子;HCO3-含量随埋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始终是地下水中的绝对优势阴离子。研究区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主要受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反阳离子交换作用、混合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中深层和深层地下水的水质优于浅层和超深层地下水,除浅层水有11.4%的水样点为Ⅴ类外,其余地下水水质均为Ⅲ类或Ⅳ类。  相似文献   

7.
以滇东典型煤矿区不同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8月采集水样42组,运用 Piper 三线图、Gibbs 图、因子分析以及离子比例系数法,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pH均值为8.42,呈弱碱性,TDS变化范围为140~828 mg·L?1,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HCO3?、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从HCO3?Ca过渡为HCO3?Ca·Na、HCO3?Na和HCO3·SO4?Ca·Na型;地下水pH均值为7.55,呈中性,TDS变化范围为60~620 mg·L?1,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和HCO3?Ca·Mg型;矿井水富集Na+和SO42?,水化学类型为HCO3?Na、SO4?Ca型。研究区水体水化学特征受岩石风化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水体中Ca2+、Mg2+和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 HCO3?还受到硅酸盐岩溶解的影响;SO42?来源于石膏的溶解和煤系地层黄铁矿的氧化,而Na+则受采煤废水排放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总体上,地表水主要受矿业活动影响,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农业活动的影响,而岩溶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有限。提取了研究区地下水3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2.06%,分别代表碳酸盐岩溶解和矿业活动、硅酸盐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以及农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21口井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及特征系数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研究区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的保存及分布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是以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K+)为主的Na HCO3型水,地层水矿化度低;研究区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受控于断层的分布,靠近断层的油气井中地层水矿化度明显较远离断层的油气井中的高,主要是由于该区深部的高矿化度地层水经断层及其他运移通道运移至浅层,并与浅层地层水混合所致;地层水化学组分及离子特征系数随深度的变化表现为稳定型、正相关型和负相关型3种变化类型;纵向上,地层水的Cl-浓度、r(Cl-))/r(Mg2+)及r(Ca2+))/r(Mg2+)都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而HCO3-浓度及r(Na+))/r(Cl-)均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奈1区块九佛堂组地层水现今总体上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平面上,靠近凹陷中心的奈1块油气井中地层水r(Na+))/r(Cl-)及r(SO42-)×100)/r(Cl-)明显较奈3块及其以西地区偏低,而r(Cl-))/r(Mg2+)及r(Ca2+))/r(Mg2+)明显偏高,表明奈1块地层封闭条件好,更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研究区断层有效沟通了烃源层与储集层,为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靠近凹陷中心的奈1块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且主干断裂和浅层分支断裂发育带是浅层次生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依据新疆和田地区55处地下水水样的水质化验数据,应用关联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样中几种成分与总硬度、总碱度、电导率及矿化度4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硬度变化主要受Mg2 影响,水中HCO3-含量与总碱度关系密切,电导率主要受Cl-影响,SO42-与Cl-对矿化度有较大影响。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沿海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氟中毒屡见不鲜,对比分析氟超标但经吸附处理、氟未超标和氟超标村庄地下水性质发现:经过简单吸附法处理高氟地下水,虽然氟处于正常阈值,但Cl-、NO3-、NO2-、TDS和总硬度等仍严重超标。处理后的地下水与氟中毒村庄地下水Ec、TDS、总硬度、Cl-、Br-、NO3-、NO2-、SO42-、Na+、K+、Ca2+、Mg2+、Sr2+等指标相当,表明单一吸附法仅使得地下水氟降低,但对其它离子影响较小,吸附法处理的地下水仍存在饮用风险。地球化学指标也表明,氟中毒村庄地下水受海水入侵影响显著,高氟地下水与海水入侵相伴而生。因此,在处理海水入侵区高氟地下水时,应考虑海水入侵与地下水氟富集的关系,发展特殊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造夹措施对通辽市盐碱土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土盆模拟大田土壤,设置有机物料夹层,同时配施石膏,通过淋洗对盐碱土改良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土壤的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八大离子(阳离子Na^+、K^+、Ca2^+和Mg^2+;阴离子Cl^-、SO4^2-、CO3^2-和HCO3^-)、总盐及pH值,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料的使用降低了盐碱土中一价阳离子(Na^+、K^+)含量,增加了土壤中二价阳离子(Ca^2+、Mg^2+)含量,土壤总碱度、总盐量和pH值普遍降低,从而改善了盐碱土的理化性质.比较各处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其中处理③最好,总碱度降低84.95%,总盐量降低84.96%,DH值降低21.46%.  相似文献   

12.
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的统计方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是大气环境质量一种表征,分析各种阴阳离子的浓度为酸雨污染控制和提高空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大气降水酸度决定于SO4^2-、NO^-3、C1^-、HCO3^-、NH4^+、Ca^2+、Na^+、K^+、Mg^2+、H^+等阴阳离子相对浓度,利用离子平衡分析、相关性、主成份因子以及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这些离子浓度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地域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盐分空间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滨海的天然湿地主要起源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后来的海陆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研究湿地土壤盐分自潮间带向内陆演进的演变规律,依据距海距离,选取潮间带(0 km)、北大港(24 km)、七里海(38 km)和大黄堡(70 km)4个典型滨海湿地,对其土壤盐分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自潮间带向内陆呈显著指数递减趋势,并表现出表层(0~5 cm)聚集特征.(2)除(HCO3-+CO32-)外,离子含量与距海距离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潮间带、七里海和大黄堡湿地的土壤阳离子均以Na+为主,而北大港湿地以Na+和Ca2+组成占绝对优势.从潮间带到内陆湿地,土壤中阴离子从以Cl-为主过渡到以Cl-、SO42-和HCO3-+CO32-为主.(3)除大黄堡湿地,各湿地含盐量均与C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从潮间带湿地到内陆湿地由不相关过渡到极显著正相关,HCO3-+CO32-与含盐量仅在北大港湿地呈极显著正相关.(4)潮间带湿地土壤表层(0~5 cm)和中间层(20~50 cm)为弱碱化土,次表层(5~20 cm)和深层(50~100 cm)为中度碱化;北大港和大黄堡湿地整个1 m土层均为弱碱化;七里海湿地为中度碱化.  相似文献   

14.
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从侧柏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对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在光、热、pH值、金属离子等因素方面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在pH值为5-6的条件下稳定;碳水化合物对化合物无明显影响;紫外灯照射会使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颜色加深;金属离子K^+,Na^+,Mg^2+基本上不影响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而Ca^2+,Al^3+,Fe^3+对其有破坏作用;体积分数为0.01的H2O2和Na2SO3对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6种不同溶液及4种不同水对大眼鳜精子激活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pH6.0~9.0时,精子激活等级无显著差异,pH 8.5时精子的激活等级最高。大眼鳜精子的激活比例受葡萄糖、Na+、K+、Mg2+、Ca2+的影响,最适于大眼鳜精子激活的葡萄糖、NaCl、KC和CaCl2溶液浓度分别为2 g/L、10 mmol/L、0.3 mmol/L和1 mmol/L,Mg2+各组精子激活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是大眼鳜精子运动的抑制因子。4种水中精子激活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瀑气自来水、去离子水、河水和蒸馏水。  相似文献   

16.
2004年9月、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分别调查和报道了连环湖(卡拉白鱼放养场)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理化特征:透明度为26cm,PH为8.99,含盐量为1.50mg/L,硬度为2.25mmol/L,碱度为11.64mmol/L,COD为19.16mg/L,水体主要离子含量和离子总量均值依照浓度高低排序为HCO;〉Na^+和K^+〉SO4^2-〉Cl^-〉Mg^2+〉Ca^2+,水型为带,湖泡属于富营养类型(N为0.7mg/L,P为0.33rag/L).浮游植物5个门21个种属,其中绿藻门9个种属,数量810.25×10^4ind/L,占42.86%;硅藻门6个种属,数量323.58×10^4ind/L,占28.57%;其他藻类为蓝藻门、裸藻门和隐藻门,共有6个种属,数量64.82×10^4ind/L,占28.57%.浮游动物28个种属,其中轮虫14个种属,数量137ind/L,占50%;枝角类8个种属,数量54ind/L,占28.57%;桡足类6个种属,数量95ind/L,占21.43%.此外,对水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和水域饵料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膨润土经提纯、钠化及负载铁等过程制备铁负载膨润土,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离子强度、吸附剂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阳离子Ca^2+、Mg^2+以及阴离子CO3^2-、HCO3^-等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模拟废水中U(Ⅵ)的影响,进行了吸附过程动力学、热力学分析,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探讨了相关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H值和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当溶液pH为6,离子强度为0.01 mol/L NaNO3,U(Ⅵ)初始浓度为19.08 mg/L,铁负载膨润土投加量为0.2 g/L,24 h吸附量达到88.06 mg/g.当pH〈6时,Ca^2+、Mg^2+、CO3^2-、HCO3^-的存在分别降低了铁负载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效果,而pH〉7时影响作用不大.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U(Ⅵ)的拟合效果较好,SEM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铁负载膨润土主要通过羟基络合及离子交换作用结合U(Ⅵ)进入其层间及表面.  相似文献   

18.
绒毛白蜡营养器官中Na^+、K^+、Cl^-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白蜡的抗盐生理机制,对盐渍生境下1—3年生绒毛白蜡(F.velutina)不同营养器官中盐离子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器官中Na^+、K^+和Cl^-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根系,Na^+、K^+含量最高,Na^+平均达0.72%,K^+平均达13.95%;叶片,Cl^-含量最高,平均达1.04%;Na^+、Cl^-含量均随树龄的增大而减少,K^+含量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结果表明绒毛白蜡的高耐盐特性受营养器官中盐离子分布规律支持,并且绒毛白蜡能够随着树龄增长,逐步适应盐渍生境,耐盐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新型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结构经。HNMR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探针分子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加入铜离子后,该探针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减弱,并且荧光发射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通过荧光离子滴定实验对其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加入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如Al^3+、Ca^2+、Co^2+、Cr^3+、Fe^3+、K^+、Mg^2+、Na^+、Ni^2+、Zn^2+等),荧光强度没有发生变化,并且上述各种离子分别与铜离子共存时,对其没有干扰.结果表明,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20.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怍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溃化地进行两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含量盐及p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平均pH为9.18,属于碱土,盐分含量表聚强烈,同3月份比较,5月份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及pH呈上升趋势.土壤阳离子主要以Na+、K^+、Ca^2+和Mg^2+为主,各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量依次为Cl^-〉CO3^-〉SO4^2-〉HCO3^-,以氯化盐最为活跃,硫酸盐次之,碳酸盐较稳定.以0cm-20cm为例对盐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3月份和5月份各离子之间及各离子与总可溶性盐之间的相关性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