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实习的管理方法。方法针对护生临床实习初期、中期、后期的心理特点、技术操作能力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带教质量。结果护生经过10个月的临床实习,通过对她们不同时期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实施前后护理理论和操作成绩分别经t检验,P<0.001,有显著差异。对护生不同时期实施针对性管理后,护理理论和操作成绩都有提高。结论通过对护生不同实习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增强了护生医德医风意识,巩固了护生专业思想,提高了护理操作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实习的管理方法.方法针对护生临床实习初期、中期、后期的心理特点、技术操作能力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带教质量.结果护生经过10个月的临床实习,通过对她们不同时期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实施前后护理理论和操作成绩分别经t检验,P<0.001,有显著差异.对护生不同时期实施针对性管理后,护理理论和操作成绩都有提高.结论通过对护生不同实习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增强了护生医德医风意识,巩固了护生专业思想,提高了护理操作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实习的管理方法.方法针对护生临床实习初期、中期、后期的心理特点、技术操作能力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带教质量.结果护生经过10个月的临床实习,通过对她们不同时期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实施前后护理理论和操作成绩分别经t检验,P<0.001,有显著差异.对护生不同时期实施针对性管理后,护理理论和操作成绩都有提高.结论通过对护生不同实习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增强了护生医德医风意识,巩固了护生专业思想,提高了护理操作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理论在ICU临床本科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21名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22名本科护生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结束后,两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合作学习有助于ICU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能更好地、更有效地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促进护生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提高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护理实践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现状,为学校开展护生共情能力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于2012年4月对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15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IRI—C得分57.45±7.64。不同性别护生“身心忧患”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观点取替”、“幻想力”、“同情关怀”三条目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口类型(城镇籍与农村籍)护生“同情关怀”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同情关怀”条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科护生共情能力水平较高,但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的护生共情能力水平有显著差异,故应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进一步提高护生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救应激条件下急诊实习护生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应用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ECS)设定心脏骤停实施急救的护生69人进行现场测试.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救应激条件下急诊实习护生SCL-90除躯体化外,其它各分子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5或P<0.01).②急救应激条件下急诊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显著相关.③急救应激条件下急诊实习护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的路径图中,有1条直接路径:自责对急救应激条件下急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4条间接路径:退避、客观支持、幻想和求助通过自责对急救应激条件下急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论:应用ECS设定心脏骤停实施急救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老化知识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对老年人态度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某高校护理学院四年制本科在校护生中抽取374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Palmore老化知识问卷I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得分(158.57±20.99)分;老化知识得分(10.62±2.56)分;与老年人同住过、与老年人关系好、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生KAOP得分较高;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与老年人关系如何、老化知识得分是影响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趋于正向,老化知识较为缺乏,护理教育者应优化老年护理课程设置,增强护生对老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护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素养在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慢性病健康素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对298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中改善健康意愿维度得分最低[(11.45±3.61)分];社会支持总体得分[(31.63±5.72)分]处于较低水平;自我管理得分中治疗依从性管理维度得分最低[(7.75±1.95)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健康素养在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我管理,也可以通过健康素养来影响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9.
崔吉华  玄英哲 《科技信息》2008,(29):139-139
临床实习是任何学历层次护生必经的学习阶段,也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护生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产生情绪波动,从而影响护生的身心健康。本文描述了我国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护生心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在《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改革前后,在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培养改进策略,提升当代护生的关怀品质,为临床输送优秀护理人员。方法运用1+1实验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级护生进行人文关怀品质培养。在《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结束后,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2015级护生和以理论课教育为主的2014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2届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5级护生第1学期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3.99±0.92)高于2014级同期(3.73±1.03)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级护生的关怀理念、关怀能力、关怀感知维度得分高于2014级护生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1+1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生人文关怀品质。  相似文献   

11.
调查护生进入实习期产生文化休克的类型及相关因素,以寻求相应对策. 对135名实习护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49.21%(63/128)护生出现了文化休克阳性症状,文化休克类型以情绪障碍型最常见.结论 文化休克产生主要原因是沟通交流障碍、社会角色的改变和个体应对能力的差异.针对护生文化休克不同时期及个体差异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护生渡过跨文化适应期.  相似文献   

12.
深入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制定策略,提升本科护生护理伦理认知能力。选取某校2014级本科1~6班279名实习护生,对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用半结构式访谈研究,了解本科护生对护理伦理认知教育的建议。本科护生在实习前后护理伦理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前后护生对临床伦理认知方面认同度有所改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实习前具有一定的护理伦理认知能力,实习后护理伦理认知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浅谈以病例为引导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主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护生主查房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病例作为引导和PBL教学联合应用有助于课堂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不仅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护生与患者的交流能力,增强护生的使命感和自我价值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并深化记忆。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科技信息》2011,(25):I0241-I0242
对我校三年制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四自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东林 《甘肃科技》2011,27(15):122-123,121
对临床护生在实习结束后实习质量评估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护生实习效果及影响因素。影响临床护生实习效果的因素包括理论水平、临床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护患沟通的能力、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程度、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带教制度的健全程度等。其中影响实习效果最明显的因素是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包括临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6.
殷霞 《甘肃科技》2016,(18):120-121
通过对护生、患者、以及科室医生的调查评价,以及护生和患者及医生的意见收集,找出护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患者、护生、医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找出不同时期护生对带教的要求,为正确的选择带教老师提供依据,通过正确的选择带教老师以提高护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生的满意度,使护生能更好的向临床过渡。  相似文献   

17.
高胜男  姜妍  张欢  殷明慧  林士武 《科技资讯》2013,(13):210-210,212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前常见心理压力源,探讨减轻护生心理压力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对某校70名护理本科班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担心带教老师不公平对待实习生,操作失误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是护生实习前面临的主要压力;实习前不同性别护生之间心理压力源存在差异。结论:由于护生实习前所面临压力泺不同应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前的培训和就业指导等,从而缓解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
潘岩 《科技资讯》2013,(33):232-232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养成专业素养、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培养工作能力的综合性关键环节,实习前岗前培训是护生从学生向临床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实施岗前培训的主要措施是将实习前岗前培训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按要求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实施细则、优化岗前培训内容、强化训练效果、注重培养综合素养和强化考核环节等。通过实习前岗前培训,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增强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为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护生完成在校的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培养的关键阶段,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带教老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带教实践,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专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应对方式以及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对87名大学专科护生实习中后期进行调查。结果:87名大学专科护生压力水平处于中低水平,前10位压力源为未来的择业与就业、带教老师的态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临床学习期间的考试、带教老师的评价、出现差错的可能等,12.94%的护生存在焦虑情绪。护生多采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注重专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引导,以帮助护生尽快适应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