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伊犁盆地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形成物质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地形、沉积环境、水系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规律,分析总结出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与水文地质条件关系。伊犁盆地周边存在长期稳定的蚀源区,源区内存在富铀地质体,源区形成的溪流在流出山区之前汇入较大的沟谷;并沿规模较大的沟谷流出山区,流经出露有深部倾斜砂岩地层的盆缘。同时,由于砂岩的渗透性大,地下水交替强烈,还原容量大,这些水文地质条件共同成为伊南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盆地之一,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偏西。在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砂体的空间定位、地层、氧化带展布、铀异常等特征,研究了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后生蚀变、异常晕等找矿标志,矿体的形成与"古层间氧化带"、岩石地球化学环境、直罗组下段河流相的空间展布、还原介质含量及构造等条件有关,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构造演化、目的层的氧化-还原界面、砂体的非均质性、还原介质等。研究认为本区铀富集成矿受前述控制作用明显,具有明显的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粤东地区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矿体产状、含矿主岩、铀矿层内部结构、矿石的矿物成分、铀的存在形式、铀的分布状态及含矿主岩化学组分与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结合盆地演化、沉积相与成矿作用研究,提出了麻布岗盆地277含煤砂岩型铀矿床的三阶段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八宝山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基于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以晚三叠世八宝山组为目标地层,通过地质调查、化学样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砂岩型铀矿5个重要成矿地质条件(铀源条件、古气候条件、岩性岩相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结果显示:研究区铀源丰富;成矿时期的气候处于干湿交替的阶段;赋矿岩性中的“泥—砂—泥”结构稳定;“补—径—排”水动力系统发育完善;辫状河相、三角洲相广泛分布;盆地边缘缓倾斜坡带特征明显。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已有成矿事实表明,东昆仑八宝山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邬郁盆地是西藏自治区最新发现的产铀盆地,深入研究该铀矿的可地浸条件对指明本区后期的找矿类型方向等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阐述邬郁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和砂岩型铀矿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体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砂岩型铀矿床地浸评价参数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可地浸条件较差。研究区东部嘎扎村组中段砂体基本不具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条件;研究区中西部宗当村组下段砂体具备一定的可地浸条件,但还需要后期工作进行验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海庙地区找矿目的层直罗组砂体特征,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研究,经钻探验证该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发育辫状河砂体,且具有一定的规模。综合分析该区直罗组下亚段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认为该地区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铀矿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薄片测试与分析、有机质成熟度测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砂岩铀矿中常见的红、褐色“氧化带”砂岩及“过渡带”白色砂岩属于烧变岩,提出表生热液的概念,由此将煤层自燃与砂岩铀矿的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中国北方含煤盆地煤层自燃促进铀的富集成矿的设想。即煤层在新生代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燃,在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大气降雨影响煤的自燃,形成表生热液,携带从自燃煤层及附近高温烧烤岩层中释放的 U6+沿渗透性岩层流动,在流动遇阻及温度降低条件下铀元素从(已经降温的)表生热流体中析出,并富集成矿。该成矿模式对中国北方陆相盆地“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出新的成因解释。其证据主要体现在:(1)烧变岩与铀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2)“氧化-还原带”砂岩微观特征;(3)铀石激光原位同位素年龄测定数据;(4)伊犁盆地煤等有机质成熟度;(5)伊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方解石胶结物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6)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同位素测试数据等。该模式合理解释了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原因,预示着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及(近地表)表生热液疏导体系是陆相含煤盆地表生热液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碳硅泥岩型铀矿为沉积内生型,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沉积相与铀矿化关系往往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研究重点.南秦岭西亚带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赋矿层位仅局限于中、下志留统炭硅质、泥质的富铀地层中.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环境以及有利沉积相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指出碳酸岩台地中发育的水下坳陷相整体控制着铀矿化的分布,而坳陷相中发育的硅灰岩透镜体是铀矿化定位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新近系库车组出露面积广,沉积厚度大,为客观认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新近系库车组的成矿潜力,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上新统库车组发育以河流相为主的一套杂(红)色陆相碎屑岩系,具有有利的泥-砂-泥结构;构造抬升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成为地层中铀活化、淋滤的有利通道;盆地北缘蚀源区的下元古界绿片岩,下二叠统火山岩及凝灰岩和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体提供丰富的铀源;具有完善的地下水动力系统,补-径-排体系完善;铀成矿与含油气构造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油气参与了铀成矿,发育的深大断裂沟通了深部烃源岩与上部圈闭,盆地深部油气逸散的有利地带,为砂岩型铀矿成矿提供了还原障;同时盆地具有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由此推断,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较好,可作为有利的勘查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的砂岩型铀矿找矿进入了攻坚期,到目前为止,除了在盆地西南缘找到了有价值的工业铀矿化以外,其他地区多年来一直没有重要突破。盆地西部布尔加地区克尔碱向斜侏罗系地层西山窑组虽然发现了若干铀矿化线索,但近年的勘查进展不大。究其原因,砂岩型铀矿的主要控制因素还没有完全弄清。本研究通过克尔碱向斜北、南、东部地区的野外露头地质调查,结合钻孔岩芯观察与镜下岩石鉴定,明确了北部的构造变形强,以逆冲断层和紧闭褶皱为特征;而南部的变形稍弱,主要是逆冲断层。铀矿目的层——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二段赋矿砂体主要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微相环境,少量的为前缘席状砂微相环境。形成铀矿化的含铀含氧流体主要来自南部隆起区,渗入到西山窑组二段底部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后,再进入河口坝砂体中形成铀矿化,仅少量的氧化流体能够到达前缘席状砂体中。综合分析表明,向斜南部目的层成矿潜力比北部的要好,下一步找矿工作应着重在南部开展。  相似文献   

11.
塔然高勒铀矿床是东胜铀矿田内新发现的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取了矿床内钻孔岩芯样品21件,通过等离子质谱、荧光光谱、电镜扫描等分析方法,对矿体上部的绿色砂岩、矿体下部的灰色砂岩和含矿的灰色砂岩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铀矿物与黄铁矿、粘土矿物等共生组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内铀矿物主要为铀石;黏土矿物与成矿关系密切,在铀成矿过程中可吸附铀元素,使铀富集成矿;钇元素可以作为塔然高勒铀矿床内铀矿化的指示元素,钼元素可以作为铀矿化的参照元素;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铀矿石中,与铀共生。本研究成果对铀矿床的下一步勘查和铀矿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彦乌拉矿床是二连盆地开发的第一个砂岩型铀矿床,在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铀矿体分布与铀矿物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形态受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体连续、稳定,埋藏深度浅,平米铀量与铀品位总体稳定。铀矿物赋存形式为吸附态铀、铀矿物及含铀矿物,铀矿物类型为沥青铀矿、铀黑、铀石及铀钍石。这些特征十分有利于该铀矿床的地浸开发。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述北方中新生代产铀盆地的形成分布及大地构造背景特征,并结合前人对北方几个重要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的剖析,从区域(大地)构造、沉积体系、古水动力条件、铀源等方面对比分析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盆山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关系。认为中新生代的盆山演化对北方产铀盆地及其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铀成矿作用以层间氧化为主,叠加沉积成岩和潜水氧化成矿,使铀的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多方位的特点。为下一步在北方各大中小型盆地进行砂岩型铀矿床继续勘查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铀资源量最大的砂岩型铀矿床,关于该矿床的成因机理,也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该矿床含矿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黏土矿物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黄铁矿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认为在铀成矿过程中有还原物质的参与,而且该还原物质与生物作用有一定关系。生物作用参与成矿可能是蒙其古尔铀矿床矿体品位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是我国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聚集地,多年来发现铀矿与油气、煤层等空间上有关联,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就构造与铀矿成矿关系研究匮乏。文章从研究泊尔江海子断裂性质、形态、活动性、封闭性来探讨断裂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泊尔江海子断裂总体展布方向为近东西向断面北倾的逆断层,延伸长度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断面上陡下缓。断裂活动为先二次逆冲挤压后走滑撕裂。最强断裂活动为中晚侏罗纪走滑撕裂,本期活动导通了深部产油气太原组和山西组地层,使油气能够沿着断裂侧向开启的层间古地下水运移。东胜铀矿床形成于早、晚白垩纪,与烃源岩生油时期一致,间接地说明构造是油气等有机质在古地下水运移的导流通道。古近纪以后,鄂尔多斯盆地古地下水方向发生改变,泊尔江海子断裂带来的油气等有机质向上运移到直罗组层间砂岩地下水中,减弱了古地下水散矿作用,起到保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含铀砂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机理及多种能源共存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盆地型多种能源富集成藏(矿)的潜在的规律.含铀砂岩的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样品δ13CPDB值变化范围为-4.2‰~-23.62‰,大部分样品δ13CPDB值落在碳酸盐岩δ13CPDB值范围内或略低,4个样品δ13CPDB值均低于-10‰;样品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为0.5%~16.12%.综合分析表明:含铀砂岩所属的中侏罗统直罗组在浅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到过来自深部流体的交代渗滤作用,在淋滤与溶解盆地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过程与古生界的油气相互混合,在砂岩的成岩(成矿)过程中并且具有一定比例有机质的加入,使得含铀砂岩的胶结物中碳同位素值变低.含铀砂岩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和一定比例有机质进行水岩交换作用,有机质的参与促使本区铀矿质的络合与运移,最终在有利氧化-还原条件下沉淀和富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浙江西部深部和外围铀矿找矿,拓展新的找矿方向,以大洲地区重点铀矿床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区内铀矿体主体形态为层状,沿断裂构造有少量的脉状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少量为铀石,呈显微浸染状和团块状,铀矿石年龄分布在110.0~67.1 Ma,铀成矿具多阶段性。铀矿床(体)明显受构造、地层、热液蚀变联合控制,多期次、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控制了铀矿床(体),多期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层状流纹岩为铀成矿准备了围岩条件,热液蚀变多样,成矿期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和萤石化,其中水云母化蚀变的"绿色层"与铀矿体赋存关系密切,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下地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阶段深部铀成矿模式,指出在深部找矿的重点为(1)九里坪组第四、第五层流纹岩层控制的层状矿体,(2)九里坪组层状矿体之下的深部脉状矿体,这些认识可供本区铀矿找矿新突破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火山岩型铀矿床包括狭义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和斑岩型(潜火山岩型)铀矿床,浙江大洲铀矿田的大茶圆、王贵寺、雷公殿、白西坑矿床都是狭义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大洲矿田是一个火山岩型铀矿田,与相山斑岩型铀矿田比较,其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均具明显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对大洲矿田的深入研究,探讨成矿模式,对我国狭义的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通过综述大洲矿田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铀矿化的基本控制因素,认为矿床产于下白垩统磨石山组第四段流纹岩或流纹斑岩中,层控明显。流纹岩夹薄层状粉砂岩的岩性组合、"绿色层"以及流纹岩的物理性质控制了铀矿化形成,铀矿形成过程可分为火山岩浆活动期、地热流体对流活动期—"绿色层"形成期和铀等元素的沉淀期。  相似文献   

20.
中新生代盆地由于其特定的沉积特征,产出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赋矿载体多为中细砂岩.为了查明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类型以及赋存状态,通过电子探针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铀矿物类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显示铀矿物类型主要有铀石、水硅铀矿、沥青铀矿、钛铀矿、菱钙铀矿和铀钍矿,以及铀的碳酸盐,主要与石英、长石、黄铁矿等共生,以及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形式赋存于砂岩中,铀矿物的沉淀、富集与砂岩地层中pH值和Eh值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