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长江流域开发与治理长江,是举世瞩目、全国关心的历史性战略规划,其着眼点不仅要从整个流域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而且要从中国的大局和全球大系统的总体效益考虑,按系统科学的规律办事,为子孙后代奠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万世基业。谈到万世,其实也并不长。黄河已有五十五万年的历史,而长江的历史远比黄河悠久。地质学家根据长江古河床中发现的老第三纪的含螺化石,推算出长江的形成已有六千万年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发现,新星是长江大洪水的一个重要根源。这项发现建立在三方面的基础上,第一,它通过了置信水平为99.9%的数理统计检验。第二长江近400年最大的二次洪水以及本世纪来的前十位大洪水都是出现在新星爆发之后,长江历史吕洪水的实际民政部与本发现相符。第三,根据本发现,我们成功地预报1996的长江大洪水。  相似文献   

3.
孙仲明 《科学通报》1983,28(12):746-746
长江出三峡南津关后,即进入间有山丘阶地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由于两岸土质疏松,河道易于迁移,其迁移幅度可达十多公里,最大可达二十余公里,但长江迁移的模式与黄河迥然不同。历史上长江虽然时有决口泛滥,但是从没有像黄河那样大的迁徙改道,长江河道在历史时期的变迁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星爆发是长江大洪水的一个重要根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虞震东  虞海岚 《自然杂志》1997,19(6):349-352
新星爆发是长江大洪水的一个重要根源.这一发现建立在三方面的基础上.首先,它通过了置信水平为99.9%的极严格的数理统计检验.其次,重要新星爆发后都出现了长江大洪水,历史上大洪水的实际情况和本发现相符.第三,根据本发现,我们用ηCar星爆发的信息成功地预报了1996年的长江大洪水.实践为本发现提供了一次令人信服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长江径流量特性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林承坤  吴小根 《自然杂志》1999,21(4):200-205
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分别为9.519 ×10~(11)m~3与526.4mm.其径流量有五个特性:(1)径流量居全国河流之首,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5.1%,也是流入中国海径流量总量的55.2%.(2)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3)年际流分配均匀;流量变化幅度在全国不同气候带的大河中属最小.(4)中游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均居全流域的首位.但全流域径流分布较为均匀.(5)中下游干流的水面比降与洪水传播速度均大于上游.这些特性,对于长江的洪水成因与预报的研究和水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星和长江大洪量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新星是长江大洪水的一个重要根源。这项发现建立在三方面的基础上。第一,它通过了置信水平为99.9%的数理统计检验。第二,长江近400年来最大的二次洪水以及本世纪来的前十位大洪水都是出现在新星爆发之后,长江历史大洪水的实际情况与本发现相符。第三,根据本发现,我们成功地预报了1996年的长江大洪水。实践为本发现提供了一次令人信服的验证。文章分析了新星爆发后作用到地球的各种辐射,并提出了我们的见解。本发现是人类千百年来对大洪水根源不懈探索的重要突破,为预测长江大洪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主槽断面恢复目标及相应水沙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燕  张原锋  李勇  张建中 《科学通报》2006,51(Z2):176-182
根据高效输沙(冲刷)和防洪安全对主槽断面形态的要求、未来洪水的可能造床能力,提出黄河下游主槽的过流能力应不小于4000m3/s.主槽断面的塑造过程是洪水动力克服河床阻力做功的过程,洪水对主槽的塑造作用来自洪水造床动力与河床阻力之对比.对非漫滩的中低含沙洪水,主槽的塑造机理可简化为断面变化量与WαQβ的关系;就塑造一定断面的主槽而言,所需洪水动力W0.32Q0.37是一定的,若流量较大,则需要的洪量可减少;要使某场洪水具有冲刷主槽的作用,其洪水动力特征值W0.32Q0.37应大于41.并非所有漫滩洪水都具有淤滩刷槽作用,对中低含沙洪水,只要当洪水流量达平滩流量的1.5倍以上时,主槽才出现明显冲刷.  相似文献   

8.
黄河、长江、中国浅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丰度比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赵一阳 《科学通报》1992,37(13):1202-1202
黄河以输沙量居世界第一而著称于世,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而举世闻名,二者源源不断地每年约以5×10~8t(长江)至10×10~8t(黄河)的泥沙输入到海,对我国大陆架浅海沉积作用有着巨大的贡献,本文旨在提出黄河、长江、中国浅海沉积物60种元素丰度,这不仅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最基础的资料,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背景值,同时试图通过三者元素丰度的比较,探讨彼此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树有根,江有源。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大河的长江。其源头就是青海省境内的各拉丹东雪山。第二大河黄河的源头是青海省的卡日曲。如果人为地把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堵住了,那么长江和黄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在地图上消失。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银河里,小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星空中闪烁。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的不同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小吃在选料、口味、技艺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人们以长江为界限,将小吃分为南北两大风味,具体地又将它们分成京式、苏武、广式3大特色。京式小吃泛指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制作的小吃,包括山东、华北、东北等地,以北京为代表;苏式小吃是指长江中下游江、浙一带制作的小吃,源于扬州、苏州,发展于江苏、上海,  相似文献   

11.
对长江水下三角洲YD0901孔进行粒度分析和高分辨率元素扫描,选取Zr/Rb值作为长江洪水指标,以此建立的600年来长江流域洪水记录与历史文献记录对比良好.Zr主要赋存于含Zr的粗粒矿物,Rb主要分散在细粒矿物中.洪水期,长江径流量增大,携带大量粗粒入海,沉积在水下三角洲的粗粒组分相对于细粒组分明显增多,Zr/Rb值增大.因此,Zr/Rb峰值段对应洪水沉积,峰值越高,沉积物粒度越粗,跳跃组分越多.尤其是1870年左右Zr/Rb值表现为600年以来最高值,符合1870年长江中上游"极值大洪水事件".进一步对Zr/Rb值进行频谱分析,佐证了长江洪水与ENSO可能存在某种关联.该研究为恢复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更长时期尺度的高分辨率古洪水记录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以来最亮的5颗新星分别在不同的年代爆发后,都出现了长江大洪水,我国都出现了大旱灾和7级以上大地震,世界上都出现了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无一例外。根据新星和这些灾害间如此吻合的关系,用ηCar星和SN1987A星爆发的信息,我们成功地分别预报了长江大洪水、我国的大范围干旱、我国大地震和世界上的流感流行。实践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此,本文提出,新星爆发是出现自然灾害群发期的一个重要根源,新星爆发是这些不同的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一个共同根源。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沉积物的来源及分区: 来自轻矿物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昆山 《科学通报》2001,46(Z1):24-29
利用南黄海222个沉积物样品的轻矿物鉴定资料, 对南黄海的轻矿物百分含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突出了极高值和低值含量的分布. 划分出5个轻矿物组合分区: Ⅰ-南黄海北部矿物区, 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 Ⅱ-南黄海中部矿物区, 物质多来源于黄河, 一部分来源于长江; Ⅲ-混合矿物区, 物质来源受黄河、长江的双重影响; Ⅳ-长江口东部矿物区, 物质主要来源于长江; Ⅴ-南黄海南部矿物区, 物质来源可能受残留沉积影响, 且受现代长江的影响较大. 区分出5个轻矿物分区的优势矿物组合以及特征矿物.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昌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沈大军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及其以南流域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研究建立了大尺度洪灾损失与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大尺度洪灾损失与影响预估的方法体系,即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大尺度洪水的淹没特征.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承灾体类型在空间上的对应分布特点实现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空间化,通过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完成大尺度洪灾社会影响和经济财产损失的空间化评估.黄河下游存在发生大尺度洪灾的可能,其洪水管理需要洪灾损失与影响的预评估,但黄河下游目前尚没有比较合适的洪灾预评估方法.经过对黄河下游北岸原阳在1958年型洪水下的模拟决溢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与社会影响预估表明,该方法可以评估大尺度洪灾中经济财产损失的类型、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可以确定受灾人口数量、受灾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能够评估间接损失,可以满足洪水影响区规划和抗洪救灾、减灾决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深入研究建立了大尺度洪灾损失与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大尺度洪灾损失与影响预估的方法体系,即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大尺度洪水的淹没特征.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承灾体类型在空间上的对应分布特点实现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空间化,通过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完成大尺度洪灾社会影响和经济财产损失的空间化评估.黄河下游存在发生大尺度洪灾的可能,其洪水管理需要洪灾损失与影响的预评估,但黄河下游目前尚没有比较合适的洪灾预评估方法.经过对黄河下游北岸原阳在1958年型洪水下的模拟决溢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与社会影响预估表明,该方法可以评估大尺度洪灾中经济财产损失的类型、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可以确定受灾人口数量、受灾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能够评估间接损失,可以满足洪水影响区规划和抗洪救灾、减灾决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从黄河的龙羊峡、拉西瓦,到长江的葛洲坝、三峡,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祖国大地从南到北各大水电站的坝址,几乎都留下了张光斗的足迹。年轮显示着树木的年龄,而张光斗的人生是以一座座水坝为年轮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干堤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长达80余天,嫩江、松花江长达70余天。 目前,长江、松花江水位正逐步回落,均已降至保证水位以下,局部河段已降至警戒水位以下。有人认为可以松口气,胜利“班师还朝”了。但是,且莫忘记,历史上退水期间溃口垮堤的教训太多  相似文献   

19.
莽莽青藏高原,巍巍珠穆朗玛…… 涓涓长江之源,浓浓异域风情…… 青藏高原被喻为“众山之祖、千河之母”。它不仅孕育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峡谷等世界上最隐秘的最罕见的地质奇观,而且还孕育了造就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长江、黄河。多少年来它以一种庄重和惟一,确立了它  相似文献   

20.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夏正楷  杨晓燕  叶茂林 《科学通报》2003,48(11):1200-1204
通过对位于黄河上游甘青交界处官亭盆地的喇家遗址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地质现象的观察, 发现当时该地区发生了以黄河异常洪水和地震为主, 并伴有山洪爆发的群发性自然灾害, 这场自然灾害导致了喇家遗址的毁灭, 其中黄河异常洪水可能是史前人类遭受灭顶之灾的主要元凶. 喇家遗址灾难事件及其原因的研究, 不但有助于加深对4 kaBP前后黄河上游地区环境演变的认识, 而且对于揭示自然灾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