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译是一种双语交际活动,从始至终都处于动态的环境中。因此,口译教学应该放在动态的语境中来进行。口译教学要摆脱传统的模式,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支持,关联原则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为改革传统的口译教学思路提供了一条准绳。口译教学需要一个合理科学的评判标准,实现说话者的意图使口译水平评估不再停留在字词的选择和句法结构的分析层面上,成为判断口译成功与否的最合理的标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说明关联理论对于口译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关联理论的阐释,分析了口译中意义的提取与传达过程,在语境假设的框架下,探讨了关联理论下的口译预测与意义传达,旨在说明语境预测与推理有利于选择最佳原语意义,优化口译者译语,保证口译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3.
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推导话语含义的交际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交际认知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取得最佳关联语境。其涉及两方面因素,语境效果和处理信息所付出的努力。 Gutt由其推导出的关联翻译理论,提出取得最佳语境效果,是译者翻译活动的目标。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中国古诗的翻译,要求译者在深刻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文化背景,并能运用目标语,表达原文的最佳语境。许渊冲先生对《春江花月夜》的英文翻译,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看,在译文中把握交际线索,以遣词造句还原原文语境,应有一定的改造和处理,在重构最佳关联语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关联理论,具体探讨认知语境与英语双关的认知语用阐释关系。释话人认知语境中的词汇信息、百科知识信息和逻辑信息在英语双关的理解过程发挥引导和制约作用。充分重视认知语境这三个要素的阐释作用,有助于释话人选择恰当的语境假设、获取话语最佳关联、正确推断发话人的意图、确定英语双关的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认知语用理论,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阅读就是作者示意和读者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读者凭借认知语境中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等做出语境假设,从作者以文字方式明示的信息中寻找最佳关联,从而理解作者意图,达到阅读的目的,提高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莹 《当代地方科技》2011,(14):147-148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交际活动中,由于交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然导致交际的困难和障碍,最终造成译文的关联缺失。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采取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重新匹配、语境假设充实以及语境含意呈现等策略,重建译文的关联,使翻译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角度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进行尝试性分析,并从认知语境、语境效果、作者意图及读者期待等方面对文化误译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出现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如: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使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相匹配;使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使原文作者的期待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语境是指语言文字使用时所处的言语环境。口译时,交际中的信息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脱离了语境就会造成误译或错译,致使交际中断。依据口译的特点,正确的语境分析是口译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此.语境在口译中至关重要。译员只有准确地把握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并注意培养自己的语境意识,才能确保口译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同语是日常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很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基于会话合作原则的会话含意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修辞现象,通过用关联理论的观点来对同语进行分析。同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实现信息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林蓉蓉 《科技信息》2008,(2):141-141
由于委婉语传递的信息包括了说话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听话者在解读委婉语的时候必然受到话语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关联理论,分析委婉语的关联性表现在语境中以及其对听话人推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语境因素及语用推理对正确解读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丽荣 《科技信息》2012,(9):254-254,245
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译者作为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之间的协调人,既要推断出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又要正确判断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译语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口译的特点与标准,论述了语境对口译选词的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及预测功能.本文着重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阐明了语境对口译时快速、准确、简洁、传神选词的制约以及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春花 《科技资讯》2015,13(4):243-244
作为认知语用学中最为人所熟知的理论之一,关联理论的运用范围不仅仅限于语用学,其对翻译活动也有很强的解释和指导作用。该文首先探讨了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包括: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过程;交际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更注重交际意图的实现;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互明和最佳关联性。然后,说明举例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性意义。从关联理论来看,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传达出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4.
基于Grice的合作原则,结合语境理论,探讨了在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3种不同语境下,口译中对合作原则之关联准则的违反,说明为获得快速、准确、清晰的翻译并实现双方顺畅交流,译员对合作原则之各准则的违反通常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刘慧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83-83,105
从关联理论的语用参与作用和参与动力两方面,研究了基于关联理论的英语跨文化写作观。关联理论的解释力与语境理论的配合密不可分,关联参与是语境适应的动力与保证,而语境适应又是关联参与的结果与目标,两者相互作用,推动了语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境呈动态性和可变性,人的认识过程存在差异性,言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交际双方在意图和意义之间映射的互动过程。本文主要从认知交际的角度讨论动态语境中语用模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汉英文化差异导致译文读者可能不理解源语作品中词语文化内涵,所以译者要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对涉及到的文化语境因素进行顺应处理,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关联性的文化背景信息,将源语文本词语隐含的文化信息变成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和推断的明示信息,并引导读者正确推断出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使译文读者付出最少的认知加工努力却能获得充分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8.
潘妍 《科技信息》2011,(26):124-124
关联理论视翻译为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要求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方达成认知上的共鸣。在此过程中,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便成为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文化沟通以及译者的能动参与,因此译者需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并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本文以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原则为理论指导,通过典型英文翻译案例探讨关联理论对汉译英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红玉 《科技信息》2009,(32):171-171,173
关联理论的语境是交际者认知环境的一部分假设构成的,假设随着上下文环境和认知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故而是动态的,比较能客观地解释交际者双方的理解交际话语的过程。话语理解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即:产生新信息,新信息加强旧信息,新信息排除旧信息。而交际者通过语境补足和选择达到话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关联理论中关联推理对于上下文语境地依赖的法则,论证了在进行大学英语词汇与结构测试试题设计时,应如何考虑到上下文提供的信息的强度与数量,以及如何能使受试者能据此进行合理的推理,以取得最佳关联,获取准确无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