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高校开展阳关体育运动的现实困境,结果现显示:江苏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江苏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情况不容乐观,认为教师主体工作角色的冲突,学生主体生活方式的对抗,校方主体安全风险的考量,社会主体监督角色的缺失等是造成阳光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主体联动"推进开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阳光体育运动的产生的背景、阳光体育的内涵、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的现状等,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地一","达标创优"" 面向全体"等理念,认为:创立多种教学模式,适应不同水平与层次学生的需要;更新与挖掘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机制,促进使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深刻理解运动负荷与健康的关系;改革高校公体课程评价方式等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校能认真且有规律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结合情况不容乐观,经常性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频度较低,80%的高校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活动,40%的高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的“阳光体育运动”专门领导小组,高校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能基本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且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社会、学校和个人3个方面。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议,旨在为推动安徽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着眼于人类的美好生活。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研究取向与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一脉相承的,它对确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情绪体验基础,对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积极的社会环境保障,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实际发展并未达到预期那样完满的成效,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和瓶颈,出现许多异化的现象,使得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偏离最初的初衷。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的价值观,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故此,该文详细论述了高校阳光体育监控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构建的方法,以便为更好的实施高校阳光运动奠定基础,从而激发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背景、意义,从学生、学校、教师三方面分析了大庆市高校目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阻滞因素,提出高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要强化监督机制,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相统一,各体育职能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应在更广视域、更深层次思考学校体育的发展,构建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本文探讨和研究了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高校如何构建体育文化的问题.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应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领导管理制度、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舆论宣传、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立以及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入手,充分体现和认真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内蒙古东部区4所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为基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剖析了制约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开展阳光体育现行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在贯彻落实方面出现的困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专家访问,调查了解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情况,利用文献资料法对"阳光体育运动"下高校体育选项课课程改革情况分析,分析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并提出改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推进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提出了发挥体育社团功能,利用体育俱乐部优势,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拓展运动休闲内容等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制定的一系列长期有效的方案或者制度,其最终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及促进学校发展体育的有效途径,还是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局面仍未得到控制,阳光体育运动并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本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期望能够结合各方力量促进各高校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干预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分析法就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和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能够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缓解竞争压力、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行政管理部门执行政策时落实力度不够、体育教师运动能力与体育技能下降、人为拉近体育课成绩、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对策主要集中为行政部门应建立落实督导评估制度,加大评估权重与力度,体育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体育课堂负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产阶层理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产阶层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行为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两者间的高度相似性,从中得到以下启示:(1)大学体育课程在构建大学生科学健身理念方面存在局限性;(2)生活化、个性化的大学体育课程亟待构建;(3)大学体育课程应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学生的终身体育。研究提出以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思路:(1)加强体育健身理论与方法知识的传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2)打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形成功能模块化内容体系;(3)注重网络教学资源互动平台,加强学生课外锻炼的运动处方指导;(4)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项目设置与时尚项目并重;(5)构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生活化体育课程;(6)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既顾及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又着眼于其终身体育,两者必须兼顾。  相似文献   

15.
对宿州市灵璧县乡镇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的每日锻炼时间不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整体不佳、体育运动技能掌握不够等;学校场地器材欠缺、学生自身学习压力等因素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提出建议如下: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增加体育设施;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严格执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增设校园心理咨询师等.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主要从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开展全省农村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展示和评选活动,开办安徽教育网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专题栏目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映安徽省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现状.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苏北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苏北中学生对阳光体育有较明确的认识,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其体育行为和意识上还有一定差距。建议:加强由体育认知向体育行为转化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化的阳光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芸  袁方 《中州大学学报》2011,28(2):104-106
大学生消费观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他们的消费观存在着理性一面,也存在着非理性的一面,因而进行消费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特点的研究,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消费观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娜  樊敏 《科技信息》2009,(25):I0109-I0109,I008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围绕体育素质培养这个话题,首先廓清体育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其次提出了几点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建议与方案,旨在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使高校体育教育更好的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以文山学院学生体育协会为研究对象,阐述学生体育协会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各个协会提供参考、借鉴,使各个学生体育协会蓬勃发展;通过学生体育协会的训练、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