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测定了27份陕西省汉中市天麻样品的外观性状、气味、颜色、含水量、浸出物和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确定其主要成分,结合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得出天麻质量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天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勉县产出的天麻在块茎粗、螺环纹数、鲜重、干重、颜色明亮度和总色度值上有一定差异;水分、浸出物含量以略阳县最高;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以宁强县最高,勉县所产天麻的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接近,其成分含量比例与其他县差异显著;此外,宁强县所产天麻的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最高。PCA-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宁强县、略阳县天麻排名靠前,各项指标中颜色因子、巴利森苷类因子、气味因子权重较大,因此天麻质量评价应注重颜色、气味以及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近48年新疆博州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性回归、Molet小波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博州地区所辖4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8年博州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呈升高(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减少(小)的趋势;2)博州地区潜在蒸散量与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受其综合影响,潜在蒸散量呈减小趋势而湿润指数呈增大趋势;3)博州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分别在1972年和197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潜在蒸散量分别于1979年、1970年和1978年发生了极显著的突变性减小,综合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的突变特征,可以认为,博州地区气候在1971-1972年发生了"暖湿化"的突变;4)各气候要素和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分别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观测及大范围多尺度采集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地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数据,得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并运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地形因子,土壤物理属性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形因子中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量在坡向作用下呈现北坡高于南坡的趋势,海拔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鸟王茶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促进贵州山区茶产业的优质高产发展,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鸟王茶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鸟王茶产地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08~107.09 g/kg,平均含量47.20 g/kg,变异系数为50.11%属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不同生态环境下鸟王茶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为原生区域(59.32 g/kg)林地(57.28 g/kg)人工茶园(46.56 g/kg)耕地(34.8 g/kg)。鸟王茶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Ⅰ、Ⅱ,有机质含量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坡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海拔、石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现状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土壤碳库之一.研究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及控制因素,是评价农业土壤对国家尺度碳平衡贡献的必要部分.本文通过野外实地土壤采样,整合2004—2013年间发表的有关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的158篇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6个农业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以区域平均值表示的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变化范围为(7.80~17.43)g·kg~(-1),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的区域顺序为华南西南东北华东华北西北,全国总平均含量为(14.59±6.29)g·kg~(-1).水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18.26±7.06 g·kg~(-1))显著高于旱地土壤(11.63±5.65 g·kg~(-1))(P0.001).旱作区作物种类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P=0.37).在pH7的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与pH之无显著相关性;而在pH7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年平均气温和降雨对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年平均气温MAT≤10℃的区域,土壤有机碳与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在MAT10℃时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平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无交互作用(P=0.6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川明参外观色泽与多个指标成分间的关系,为快速、高效筛选优质川明参药材提供参考。方法 以不同商品规格川明参药材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川明参粉末色度值,然后采用热浸法、硫酸-苯酚法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多糖、欧前胡素等指标成分质量分数,最后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分析色度值与各指标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川明参粉末颜色值L*与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以及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多糖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ΔE*ab与水溶性浸出物及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醇溶性浸出物、多糖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a*b*与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欧前胡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多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色度值可作为快速判断评价川明参药材质量的指标,为全面评价川明参药材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glauca)外观性状与特征性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采集贵州、陕西两地天麻主产区的乌天麻鲜品,测定其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指标,利用电子感官仪测定样品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进一步探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天麻形、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值与其主要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厚度与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类含量的关联性最强,呈正相关;颜色值a~*与天麻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L~*、E~*ab与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与电子舌CTS (咸)、ANS (甜)响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子鼻LY型响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T型和P型响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乌天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入探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始兴县将军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始兴将军栋保护区)内16个400 m2样方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野外物种调查数据,同时结合环境因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对样方进行分类,并解释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在6 400 m2的样方内,记录到406种维管束植物,分属于101科228属;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可将16个样方划分为5个群丛;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群丛分布的解释量为46.07%;其中,海拔、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与群落分布格局呈显著相关(P<0.01),海拔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形、坡度、坡向和腐殖质厚度与群落分布格局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5个群丛中,群丛Ⅰ[浙江润楠-鼠刺-狗脊(Machilus chekiangensis-Itea chinensis-Woodwardia japonica)]的Shannon-Win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始兴将军栋保护区的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主要受海拔的影响,而气候因子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沂山油松为样本,建立油松标准化年表,在此基础上分析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都与油松年表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当年6月份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都与油松年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当年7月份降水量与油松生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当年5-6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油松年表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当年8-10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油松年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在本地区树木生长季内,降水越多,气温越低,越促进树木生长.  相似文献   

10.
张悦  陈燕丽  黄滢  许文龙 《广西科学》2022,29(4):776-784
气候是红树林虫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探明气象要素与红树林虫害发生程度的关系,本文以广西北海红树林最常见的虫害——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为切入点,基于2004-2015年灾情面积数据及气候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别于月尺度和旬尺度上筛选与广州小斑螟发生程度显著相关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影响时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广州小斑螟的发生显著受2月上旬环境条件的影响,并与风速、降水量及温湿系数呈正相关,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红树林广州小斑螟虫害防治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分析广西北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土壤重金属(Cu、Zn、Cd、Pb、Cr)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对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为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利用和治理提供指导。于2020年6月选择广西北海丹兜海、营盘镇互花米草湿地及两者光滩作为研究地点,采集土样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湿地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光滩,丹兜海湿地重金属含量高于营盘镇;地累积指数表明丹兜海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的Pb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5种重金属污染级别均为轻微;大部分重金属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粉粒和黏粒呈正相关,而与粗砂粒呈显著负相关。互花米草湿地可以累积重金属从而阻滞其进一步向海扩散,进而降低对海洋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广西4个典型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比较不同区域各林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  相似文献   

13.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studies, terrestrial ecosys- t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greatest uncertain ecosystems in the current carbon cycle studies owing to the complex- ity of its underlying surface and intense disturbance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1], hence depth studies of it serveas a key in seeking for the “missing carbon sinks” of at-mosphere.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soil organic carbonreservoi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bon reservoir inthe system, its carbon …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温度,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7.88%,而添加凋落物则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增加34.02%。(2)去除凋落物能降低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对照、去除和添加凋落物的土壤呼吸的年累积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9.51±0.12) t·hm~(-2)、(6.88±0.21) t·hm~(-2)和(12.70±0.53) t·hm~(-2),可见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降低27.66%,而添加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提高33.54%。(3)不同凋落物处理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程度的74.26%~94.28%。去除凋落物增加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而添加凋落物则降低Q10值。凋落物处理方式对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土壤呼吸产生了显著影响,证明凋落物对于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根系生长策略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草地植物根系周转对土壤碳的贡献, 在内蒙古荒漠草地、典型草地以及草甸草地设置17 个样点, 分析总根生物量、低级根生物量和低级根占总根生物量之比随草地类型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土壤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低级根生物量与总根生物量正相关, 低级根生物量和总根生物量都与年均降水量、土壤氮含量正相关, 与年均温为负相关; 2) 低级根占总根生物量之比总体上呈现荒漠草原(14%)<典型草原(20%)<草甸草原(39%)的趋势, 与年均降水量正相关, 与年均温负相关, 与土壤全碳和全氮不相关; 3) 低级根生物量随土层的垂直分布规律与总根生物量一致, 在草甸草地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 低级根主要分布在0~40 cm 表层土壤中(85%以上), 而在典型草地与荒漠草地则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 草地植物根系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响应温度和降水这两个环境因子; 2) 植物在水分贫乏的生境中可能通过降低对快速周转的低级根的投入来减少碳支出, 而投入更多的高级根来存储水分养分, 同时表明干旱生境中植物细根的水分养分吸收效率可能高于湿润生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龙江河河岸带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与功能特征,以及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开展该区域土壤理化环境因子调查,并进行土壤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撑篙竹根际土壤pH值、氨氮(NH4+-N)、硝氮(NO-3-N)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分含量(Moisture Content, MC)和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含量则高于非根际土壤,部分理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α多样性分析表明,撑篙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较非根际土壤高,而多样性较非根际土壤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 26.9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17.63%)、Patescibacteria(4.28%)、黏球菌门(Myxococcota, 3.25%)和蓝藻门(Cyanobact...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青南地区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依据对青藏高原青南地区26个群落的样地调查和环境因子原始数据,用主分量分析(PCA)排序技术和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植物群落在空间的分布格局,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驱动下的水热条件,其次还受制于土壤养分.代表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别与环境梯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减少,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