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以"道"为其主题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形上学的创始者,《老子》形上学思想关注的问题是世界的第一原理,即世界的原初原因是什么,以及作为世界原初原因的"道"。本文对比了中西形上学思想的不同之处,提出了老子形上学思想的路向,着重论述了其形上学本体论的思想,最后总结了其形上学思想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2.
“以无为本”不仅是道家形上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而且是贯穿道家哲学整个理论系统的一个基本思想和总体性方法论。以此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论述道家形上学的理论建构、否定的辩证法原则和无为主义的政治理想 ,可对其理论贡献及思想局限分别作评价  相似文献   

3.
"混沌"在东西方原始神话宇宙观中最初是以"人格神"的形象出现的。《老子》以"混沌"神话为具象原型,"混沌"在《老子》中衍化成一个带有哲学意义的概念。《老子》哲学中"混沌"概念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不仅关涉宇宙,用来描述宇宙起源的图景,而且也用来描述《老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精神状态和风貌。从宇宙万物的理想状态和理想人格的精神状态和风貌的描述出发引导和规范人类个体及群体的生存方式,"混沌"概念同时也是作为一个范导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老子哲学博大精深,是人类的智慧宝库,尤其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面对日益严重的现代生态危机,人类亟需从老子生态智慧中获得智力支持。本研究植根现代哲学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入手,提炼老子哲学核心概念,勾勒出老子生态哲学体系的概貌。这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老子生态哲学的内涵,有助于全方位发掘老子哲学的生态价值,深化老子生态哲学研究,为建设好人类的生态家园提供智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认识论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哲学分支学科,而只有胚胎和萌芽。中国古代没有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两军对战史,也没有唯理论、经验论、先验论、反映论等认识论派别.老子、孔子、张载不是唯理论者,墨子不是经验论者,孔子、孟子不是先验论者,荀子不是反映论者。  相似文献   

6.
人们历来对老子哲学特别是其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思想——无为主义或者说无为论存在着较多的歧见甚至误解和曲解,而要辨明是非,关键是首先应切实理解老子无为思想的本义,从而弄清老子提倡无为主义的政治目的和意义,分析其在老子政治哲学中的独特意蕴和理论功能,为正确地研究和评价老子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逻辑基础。为此,本文从“无为”即“自然”、“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了老子无为思想的主要含义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用四组主要命题推出了理、气、道体、大全四个概念,建构了形上学体系。冯友兰从觉解作为人生境界说的契入点,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构造了天地境界中的圣人作为心中的理想人格。通过西方理性思维方法建立哲学体系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建立理想人格,冯友兰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老子》历来被定位于哲学或政治哲学书,但从本质上讲,《老子》是"君人南面之术",是政治学。从政治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形上的政治哲学,同时也包括实践的政治理论;不仅包括政治的理想范型建构——《道经》,也包括对现实政治实践的评判与政治改革设计——《德经》。  相似文献   

9.
新道家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以继承、弘扬的态度对历史上的道家、道教思想进行现代诠释。道家、道教的本源论与本体论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两者的统一成为道家、道教哲学兼具价值意涵的形上学 ,新道家哲学本着体用一致的原则将这一形上学落实到形而下的各领域 ,并贯通了道家、道教的伦理观、政治观、功夫论、境界论 ,最终以“通”作为融贯道家、道教哲学的形式与内容的范畴 ,力图彰显出一个略具体系性的理论论纲  相似文献   

10.
圣人在《老子》一书中,不但是智慧的化身、最理想的人格状态,也是以"道"为核心的体系的重要支点之一。圣人对"道"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互动过程所体现的动态意指予以体悟。圣人体道,不但彰显"道"之最高价值意义,更是"道"与万物之间动态关系的体现。这些都是圣人对老子哲学的体系构建所体现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圣人"是老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借鉴老子通识教育的为师之道、育人理念等,对更好的发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育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子哲学智慧的核心是治国之道,在其哲学体系中,老子不但提出治国的最高境界在于无为,而且还对治国方略进行了具体规划。对于道的解读、老子哲学的来源及其归隐之路,也应从老子的本意进行研究,力求以老子之道治老子之学,回归老子哲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康德使认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康德以科学来论证哲学,为哲学争得合法性的同时,为实证主义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使知识论取代了认识论,认识论的衰弱标志着哲学危机的出现.哈贝马斯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点,他以兴趣为导向,重新考察认识论问题,力图克服哲学发展出现的危机.在这个意义上,康德先验逻辑的批判反思,对我们充分认识产生认识论的衰微和哲学的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自然” ,乃老子提出的哲学命题 ,他的写作观正是从这一哲学命题中显示出来的。对“道”的基本涵义的解释 ,及分别从“道”的本原说、“道”的功能说以及“道”的人格说诸方面加以阐述 ,以论证老子写作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岳霖先生的认识论与现代西方认识论有着深刻的内在渊源;与现代西方认识论一样,金先生认为,既成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是认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认识论的本质是哲学怀疑论,认识论关注的是知识结果的"逻辑结构"或知识的"理";金先生的认识论立场在可知论和怀疑论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16.
老子以“道法自然”为逻辑起点.以“天道尚慈”为哲学依据,提出了军事人道主义战争观,对战争的本质、性质和起源以及军事战略战术原则作了独具匠心的回答。“处柔、主静、守中”是《老子》军事人道主义的三大基本运行法则。道家对“人”的终极关怀,“处柔克刚”、“不争而善胜”、“恬然为上”的战略思想以及“欲擒故纵”、“以奇用兵”等战术理念是中国兵学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对现代军事研究仍不失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著作<老子>凝结着道家哲学的精髓,包含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是研究道家哲学的重要典籍.<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自然、无为、贵柔,主要涉及"道"的本质,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以及辩证法与认识论思想.<老子>哲学对于指导当代政治和现代人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窦金波 《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75-176,146
哲学唯心主义不是一般的、简单的错误思想,从“逻辑先在性”的角度去剖析其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就可以明确它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哲学观杂谈     
辩证法不是自在的自然规律,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内在逻辑;本体论要研究的不是什么根本的存在,而是理想中的人性化的存在;哲学价值论的价值,不是实用意义上的,而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认识论不是知识论,主要应研究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历史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心经》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从个体禅修实践及其境界角度昭示了佛教哲学赖以建构的根本依据和基本逻辑理路。《心经》表明,佛僧在禅定修炼中亲证的极境即空虚寂静、主客合一之境,是佛教形成其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等方面哲学思想的的根本性实证依据;从“般若”认识论到“空”本体论再到“脱苦”人生论,则是《心经》蕴含的佛教哲学建构的基本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