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2012年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五十周年.通过充分阅读库恩已发表的主要文本,以正确理解库恩的思想,是对他的最好纪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库恩科学哲学学说的历史性、革命性和二象性等特征,尤其是他所兼具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的两重身份,他的科学哲学所兼具的历史主义/逻辑主义色彩,他的思想所兼有的革命性/传统性倾向,以期把握其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回答学界在理解库恩思想中的一些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2.
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不可通约的”术语吗?》。在那篇论文中,我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否定性的回答。因为爱因斯坦在1946年撰写、1949年发表的“自述”中,马赫在1905年出版的《认识与谬误》、可能在1895/1896年的系列讲演“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中,都曾经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使用了“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inkommensurabler)术语——先于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本文,我拟通过手头的资料论证,库恩也不是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意义上首次使用“范式”(paradigm)术语的人。  相似文献   

3.
读了库恩的近作《科学知识作为历史产品》后,使人感到60年代初期革命风采奕奕的库恩又回来了。在这篇文章中库恩的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发动了新的进攻,而且这一次是从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批判,因而它必将对历史学派的科学哲学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库恩的范式进行一些分析。有的人似乎更喜欢60年代初期的库恩。尽管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对范式有许多的用法,然而正是这些不同的含义为读者和解释者留下回旋和发挥的余地,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科学观进一步发展的基点。从70年代末产生的认知科学看来,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传统和历史学派的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4.
现代地学革命与科学革命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地学革命与科学革命理论诸大建自从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以来,科学革命成为科学哲学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现代地学革命是一个非常适合用来解析何谓科学革命以及革命如何发生的工作案例。这固然因为它是现有科学革命模式较少涉及的物理学之外能在理论上激起...  相似文献   

5.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哲学上的遗产有三个:一是与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的形式和静态方面的强调针锋相对,库恩强调科学的具体的和动态的方面,这在他关于常规科学的论述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二是由于库恩的范式概念的多义以及库恩本人对自己论述的哲学后果的意识不够明确,导致库恩的思想容易被引向概念相对主义;三是库恩试图想做但又没有充分展开并且经常被他的读者忽视的一种关于科学发展的进化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试谈库恩的 不可通约性 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ories)论点,自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于1962年提出以后,受到了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科学进步的本质,涉及到理论选择问题,尤其涉及到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冲突和争论,所以,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我们知道,库恩强调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交替出现。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使他闻名遐迩。他的理论被称为科学革命的理论,他被称为“革命论者”(Revolutionism)。标志着这种革命变化的,则是新旧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库恩说:“从科学革命中实现出来的常规科学传统,与先前的传统不仅逻辑上互不相容,而且两者经常在实际  相似文献   

7.
对科学变革理论的再考察─—评劳丹等人对历史学派科学变革理论的总结与检验殷正坤自从库恩1962年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以来,科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发展迅速。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坎贝尔、图尔明、霍尔顿、劳丹、赫斯、夏佩尔等等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自1962年末在美国出版以来,首先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1970年,出版第二版,加了一个重要的“跋”。1975年,苏联出版了俄译本。中译本即将在我国出版。这里选载的,是该书的第八章。库恩原来是学理论物理学的。1947-1950年在哈佛大学当研究生时,兴趣转向科学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观。他认为,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科学革命”。当科学发展中出现“反常现象”愈来愈多,原有的理论、模式或“规范”无法解释时,就会引起科学的“危机”,最终导致“科学革命”,拋弃旧规范,提出新规范,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并引起世界观的改变。库恩的科学观在西方科学界和哲学界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库恩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在现代西方是有重要代表性的一家之言,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科学实践哲学逐渐成为科学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自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来,众多科学哲学家、科学社会学家与科学史家致力于将科学置于实践情境中加以阐释,取得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成果。与理论优位的、规范性的传统科学哲学不同,科学实践哲学采取具有  相似文献   

10.
对库恩的两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何所谓“后库恩”的科学论基上都是从解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发衍生出来的。在晚期,库恩本人也尝试着重新解读自己。他发现自己的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学。库恩并未套用而紧自己的方式达到了解释学的观念。本文赞同J.劳斯对对库恩的两种解读,他认为真正的“库恩”实际上把科学理解为我们都参与其中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1.
对范式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一年前,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库恩以一本不到十三万字的小册子《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震动了整个西方科学哲学界。此后,又有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学说与之相伴随,汇成了一股“历史主义”的潮流,猛烈地冲击着逻辑经验主义的堤坝。所谓“历史主义”学派,一般具有这样的共同点,着重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规律;强调以科学史料为基础来考察科学哲学问题,而把传统的逻辑分析方法降到从属地位;坚持科学理论是有结构的韧性体系,科学知识的发展不是直线积累过程的观点。但是,这一学派内部的分歧也十分明显。举其要者,拉卡托斯就认为库恩强调的社会学、心理学因素应当被排除在科学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外;而费耶阿本德则责怪库恩把科学哲学的大门开得小了一点,未能让神话、宗教、政治等非理性的因素涌入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2.
1962年,美国出版了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1922—)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在世界各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应,在科学界和哲学界,掀起了讨论的热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本书吸引那么多人的注意?人们会想起库恩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有力批判。库恩并不否认这一流派的历史功绩,但却认为它停留在对科学现象的孤立、静态的分析,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而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和社会性结构,使人有“走出迷宫,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S·库恩1977年出版的《必要的张力》是他继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后另一本系统阐述他的科学观的著作。本书包括作者从1958到1976年发表的论述其科学观的重要文章、讲演,共十四篇。这些文章,如《序言》所说,记录了作者二十多年来思想探索的脚印,以及《结构》出版后的新的探索。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他是怎样达到他的结论的,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结论本身。这就是《张力》一书的某种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评《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 [1](以下简称《结构》)算得上是 2 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 ,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对于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人来说 ,《结构》当然是一本必读之书。近来因准备开设“科学史导论研讨班”课程 ,自然要把《结构》列入该课程的必读参考书目。但大陆的老译本现已不易找到 ,正巧我在书店中看见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结构》新译 …  相似文献   

15.
伽利·葛丁(Gary Gutting)编辑的《范式与革命:托马斯·库恩科学哲学的应用与评价》(Para-digms and Revolutions: Applications and Apprai-sals of Thomas Kuhn's Philosophy of Science)一书,1980年由美国圣玛利亚大学出版,全书339页。葛丁的书是一部评价和运用库恩思想的论文集,其中包括哲学家、社会科学家、人文学家以及  相似文献   

16.
库恩与科恩都分析了科学中的革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肯定了科学革命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两人在对科学革命本质的理解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库恩着重剖析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将科学革命的发生归缘于科学中的危机,并以范式是否转换来判别科学革命是否发生;科恩则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科学革命,认为引发科学革命的因素是多样的,而对科学革命的检验必须以历史证据为依据,并因此提出了四项检验标准。库恩和科恩的科学革命观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革命的本质,对反思科学探索活动也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87年7月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宇宙的系统》(以下简称《原理》)一书出版300周年。《原理》是牛顿完成近代科学革命和奠定近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划时代巨著,对300年来科学发展产生了人所周知的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在纪念它出版300周年之际,有必要对它产生的时代背景、过程和引起的激烈争论,以及牛顿为此做出的一系列贡献,予以回顾和考察,以期从中吸取教益和启示。既缅怀于古人,又有利于来者。  相似文献   

18.
库恩反对真理符合论和科学发展累积式进步观,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从历时性角度论证生物进化与科学知识演化之间的类似,晚年更提出生物进化与知识演化的共时性类比,较好地揭示了科学知识演化的实质,对于科学革命在结构上给出更深刻的阐释。库恩的后达尔文主义可名之为认识论的反目的论。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S.库恩去世己有五周年了,本文通过追忆作者与库恩交往中的一些往事,来重新审视库恩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根本上转换了科学史的视角,从当今科学观的演进来看,库恩发起的这场革命依然在延续.  相似文献   

20.
论库恩的“范式”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恩的“范式”概念,不幸常常为人们所误解。他的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不久,批评的冰雹就集中抨击这个概念“含糊不清”。好心的人表示谅解创始者在概念上不可避免的混乱。甚至于库恩本人也沮丧地承认,“范式”一词造成了“过分的可塑性”,“几乎可以满足任何人的任何要求”(〔3〕,289-90)。但这种情况未必能完全归咎于概念本身的含糊。更为重要得多的是,库恩提出了一种与传统观念大异其趣的崭新的科学观。这里需要一次“格式塔”转换。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