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主体在实施赋权或授益性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增加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条件,从而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被称为添负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添负行政程序属于程序瑕疵,与"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规定不得为"的依法行政原则不相符。添负行政程序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推诿转嫁责任的一种手段,并且其与不作为行政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当前要解决添负行政程序行为这一问题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行政可诉性,故能从建立行政监管纠错机制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两方面来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权利救济,以推进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2.
郑勇  王静 《科技信息》2009,(22):102-103
近年来,随着被称为“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日渐增多,行政首长能否作为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亲自出庭应诉,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在实际行政诉讼中,却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法庭上只能见到“民”(原告)却难觅“官”(被告)的身影。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行政诉讼被告法定代表人出庭难的原因所在以及针对这种状况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作为一对基本范畴,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相对于行政主体方面的研究来说,理论界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在现代行政法理论中,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更多强调的是服务而非管理,倡导的是合作而非对立。因而,行政相对人权利是行政法学理论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周天宁 《科技信息》2009,(29):I0694-I0694,I0728
行政强制执行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一项重要行政权力,它对于加强税务管理,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行政强制执行一旦运用不当要么导致税务机关成为行政诉讼被告,承担败诉风险,要么造成无法追缴税款。本文目的在于通过详细介绍我国法律对行政强制执行的有关规定,为税务机关正确运用行政强制执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近些年,四川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秉承四川大学培养优秀公共治理人才的传统,勇于创新,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本科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构建了独特的“研究—-_案例——实践”(RCP)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用结合”与“多维发展”两大目标,对于探讨、论证在新形势下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有其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首长出庭制,是指在行政诉讼活动中,作为被告一方的行政机关,由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副职领导人出庭应诉的一项制度。当前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制度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进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良性互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也有了丰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建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PPP模式反映了政府积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学界普遍认为,公私合作是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基于平等协商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应强调PPP模式的公法属性,其运行应契合服务行政法治理念,行政立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范式转换和法律框架变革。重构行政法律框架的思路:首先在行政实体法中明确提供公共服务为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公私合作中的监督和担保义务;调整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将与服务行政相悖的行政不作为纳入行政救济范畴,建立行政法上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行政证据是行政主体做出行政行为的前提与基础.行政证据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部分.近年来学界有很多关于行政证据的定义、种类、特点、证明责任以及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区别等的研究,从而有利于探索行政证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促进行政证据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行政规定不仅包括具有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定权的主体所制定的除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之外的规范性文件,也包括不具有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定权的主体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和行政诉讼领域中,正确把握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规定之间的区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在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两方面都无法对三者进行有效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自80年代末出现以来,到90年代中期就已成为行政法学研究行政组织的主流.而且对行政主体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行政组织法的全面研究.长期以来,我国法学重视行政组织研究,其侧重点在于行政组织系统的机关构成体制与行政效率问题,却忽视了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资格与法律责任承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健全,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理论上的不足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对行政主体的正确认定具有直接的行政意义和诉讼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的行政主体问题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征收目的之合法性。依据现行法律体系,界定公共利益的明确主体包括作出征收决定的行政机关和个案审判中的司法机关。而公共利益概念上的复杂,以及与社会管理职能联系的紧密性,法院和行政机关均存在界定效能缺陷。为解决因"公共利益"界定引发的矛盾纠纷个案埋下隐患,在征收不动产的不同阶段,公共利益界定主体应当不同,这样既符合法律的规定,又符合国家政治治理的现实。应明确地方人大机构通过对政府计划和报告进行宏观审查履行界定职能;完善各级法院通过争议个案的审理履行界定职能;明确行政相对人诉请人大立法机构进行专题审查的事后界定职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我国关于行政主体的一般通说以及我国和美国在行政主体理论上存在的差异,简单阐述了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业协会作为沟通政府与企业的中介治理机制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其在实践中并未实现这样的效果。根源之一在于行业协会的行政主体地位不够完整。行业协会具有独立的公共利益,并且能独立行使公共权力,因此其应具有完整的的行政主体地位。"独立性"构成了行业协会行政主体地位的基础。当下正在经历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效果应该得到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4.
公路行政主体是公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件,但目前对公路行政主体的界定尚存分歧。从行政法理视角对公路行政主体的内涵、特征和范围进行界定,并提出优化公路行政主体制度的建议,以推进公路行政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5.
反思与重构:遭遇质疑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已无法适应公共行政的发展,应该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关键在于从行政分权的现实需要出发,对行政主体的概念、范围、功能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6.
“非典”疫情蔓延,引发我们对诸如行政应急原则、依法行政的内容、行政主体应如何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各种具体行政行为如何发挥其综合作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的关系、依法行政的国际合作等行政法的热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同时,我们还应对“非典”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产生的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主观上并不以其为行为的对象,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从而与具体行政行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行政第三人可以分为对象错误型、事实牵连型、利益波及型和行政不作为型,赋予行政第三人在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或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维护他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行政强制执行的范围,目的,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行政强制执行是专门用以描述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学术语,其范围应包括行政主体对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和行政主体法院生效裁判的强制执行两种情况,其目的是消除由于义务人拒不履行法定义务而形成的对公共利益的侵害状态,行政主体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但是,应注意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9.
谷相国 《科技信息》2009,(17):131-132
“行政主体”是中国行政法学借用西方学说提出的一个概念。但这种借用过程中却进行了很大的改造,造成了中西行政主体理论的巨大差别。在简要介绍中国以及法、德、日三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后,本文比较了中西方行政主体理论之不同。主要有团体与机关、重内部权利与重外部职权、抽象与具体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行政垄断是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排斥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垄断不仅破坏了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也损害了个体的合法权益。反垄断法对因行政垄断造成的个体利益损害未能给予强有力的救济,应将行政垄断纳入到行政诉讼的范围,并允许市场主体对因此造成的损失申请国家赔偿,以恢复受损害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