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蔡萍 《科技信息》2008,(35):68-69
《史记》是中国古典文史名著,一部酗学精品根柢书,可以说应该是人人必读之书。20世纪初,倡导新史学的思想大家梁启超十分推崇《史记》,他曾走上讲堂向学生们宣讲《史记》,并倡言大学讲堂应有《史记》的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陈垣先生开设“中国历史名著选讲”,即后来的《中国历史文选》课。《史记》成为陈垣先生的一部重要的讲读书。  相似文献   

2.
清末朝廷兴学,新式学堂普遍设立伦理课程。柳诒徵在担任江南高等学堂伦理课程教习时,编有《伦理口义》一书,该书体现了柳诒徵早年伦理道德思想。在中西、新旧伦理道德思想冲突的清末时期,柳诒徵肯定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推崇孝道,批评西方社会以父母为路人的种种行为,强调夫妇在权利平等的同时有着治事上的主辅之分;同时柳诒徵亦注重对新式伦理观念的吸纳。  相似文献   

3.
柳诒徵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国学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图书馆事业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与书法家,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这些多为学界关注与重视,然而,至于南社人与柳诒徵深厚的情结及其南社革命文学精神对他的影响诸问题,则迄今未见具体研究。其实,南社柳亚子等人与柳诒徵交往频繁,关系密切。二柳关心国事,共同钦敬赵声。在南社文学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柳诒徵弘扬国学,辛勤笔耕,鞠躬尽瘁,出版了《中国文化史》等史学开山巨著。  相似文献   

4.
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卡尔·本茨说:“要有车;”于是,汽车诞生了. 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说:“要有飞机!”于是,飞机诞生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学术意义的数学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在以整理祖国科学文化遗产为宗旨的学术背景下,受外国历史语言障碍及学术国际化水平的限制,对外国的数学史研究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走上正轨.在中国,对日本数学史及中日数学交流史的研究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1)改革开放以前;(2)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3)20世纪90年代以后.概述了中国学者对日本数学史及中日数学交流史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宜用几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匡亚明、蔡尚思、方延明三位先生关于用“二分法”和“三分法”评价孔子思想的争论进行分析,认为对孔子思想的评价不能用三分法,只能用二分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原教旨主义的精髓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伊斯兰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原教旨主义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意识形态,这一现象对伊斯兰世界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不小的影响。原教旨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半岛,后渐衰微。当前国际舆论所谈论的“原教旨主义”主要指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思想精髓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农村金融改革均是对在政府主下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旅程的刻画,均是围绕政府要求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这一中心而展开的。这些改革括恢复农业银行(1979年)、恢复农村信用社的“三性”(20世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扩大农村信用社自主权(20世纪0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为中国20世纪罕见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文化巨人和学术大师。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是其毕生所坚持的奋斗目标;历史文化的辨析与阐发为其终生的努力方向;以语言为工具、以材料为基础是其一贯的治学态度;种族差异和中国文化本位是其基本的文化观念;打通意识和史诗互证是其常用的研究方法;“了解之同情”和“古典”、“令典”的疏解是其主要的阐释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藏当代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兴盛期,并在21世纪后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在不断的学术争鸣中逐渐形成了"西藏新小说"研究、概述性研究、女性小说研究、藏文小说研究等学术传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文章分析了西藏当代小说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存在的研究者视野有待于拓宽、跨越语言边界的学术成果较少、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实践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提出“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搞上去,否则民族区域自治是句空话”;20世纪80年代,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初,广西省内政局逐渐稳定,新桂系集中精力建设“新广西”。在文化建设上,新桂系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开创了“特种部族”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广西社会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印度“东进”(印度寻求与东南亚各国发展关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但实际上,印度自东盟成立不久即开始了“东进”试探,只是当时未使用“东进”或“向东看”之类的词汇。因此,印度的“东进”按其进展速度与成效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至今。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中,理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科书哲学、8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的哲学和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哲学三个阶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凸显了以“矛盾”“实践”和“文明”为核心的“术语的革命”,每一种“术语的革命”都包含着新见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矛盾”“实践”和“文明”为核心术语的三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为构建“面向未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贡献了作为“原点”“理念”和“范式”的不同的和独特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半导体技术和生物技术“联姻”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兴起的。文化研究一经诞生,其对人文学术界的影响力便迅速从英国扩展延伸至世界各地。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研究初入中国,对中国的人文学科,尤其是文艺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国际学术思潮,虽仅有50年的发展史,但其巨大的理论生命力令人无法忽视。西方关于文化研究的著作很多,甚至一度成为西  相似文献   

17.
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术界常有“两极”之说。近年来又有“多极”之说出现。其实,“两极”并不能概括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如果说,战后至50年代初,“两极”说对于认识世界形势尚无多大障碍的话,那末,5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这确是会使人产生误解。但是,“多极说”也不符合客观实际。请允许笔者就此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略陈浅见。“两极说”的含义战后世界有些人说它是一个“两极”(bipolar)的格局。当时他们的依据是:战后的美国和苏联在世界政治(主要是国际政治)中起着象地球(或其他物理现  相似文献   

18.
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5年前后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依据,运用GIS/R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湿地近20多年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5年前后全省湿地总面积为16 104.18km2 (不含水田),36892.62km2 (含水田)、36308.04km2 (含水田).近20多年来,湖泊湿地和水田、滩地、沼泽地的面积在减少.河流湿地、库塘湿地面积有所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省湿地资源的多样性指数H最大,优势度指数D最小,均匀度指数E最大.到21世纪初,多样性指数H又增加,优势度指数D又减少,均匀度指数E增加,说明湖北省湿地资源的类型逐渐趋于多样化.总的来说,近20年中,滩地和沼泽地是向着分散的方向发展的,湖泊是向着聚集的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初,梁漱溟在其经典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从中西方的学术理念、生活态度、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对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深度探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李约瑟问题,他提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舒芜与“胡风集团案”的历史是非成为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和学术“劫争”。避开史实诉讼、道德追问和人性检讨的研究路向,就当代文学具体的历史情景而言,舒芜及其文章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意味深长的典范文本,有着文学与文化的双重意义。它演绎了新中国在冷战思维下文学的一体化建制,昭示了转型期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时代氛围中文人的心理祈向,展现了建国初在意识形态的召唤下学者否定自我投身大众的思想改造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