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南海问题是近几年来一直"折腾"中国—东盟关系的一大"麻烦"。但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南海形势逐步降温趋缓,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趋势增强,并且在2017年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几大看点首先,"南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磋商取得重要进展。2013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框架下启动制订"准则"的商谈进程。2017年5月,落实《宣言》  相似文献   

2.
<正>西方媒体抛出南海事态报道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除了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域外大国以"自由航行"为名、行炫耀武力之实,不断在南海进行军事挑衅外,南海各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基本维持了稳中有升的向好状态。在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各方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维持南海形势稳定达成了高度共识,而且进一步于2018年8月2日就《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  相似文献   

3.
<正>8月6日,在马尼拉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COC,以下简称"准则")框架文件。这是中国和东盟方面为管控南海争议、进一步降低南海紧张、防止南海问题干扰与破坏双方关系大局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国与东盟国家曾在今年5月审议通过"准则"框架,最终框架文件的达成是对三个月前成果的再确认。中国外长王毅在会后表示,达成"准则"框架为未来"准则"的实质性磋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新年伊始,美国海军就向南海派出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既耀武扬威,又展开"海军外交",一路停靠菲律宾、越南等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美国航母停靠越南岘港是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43年之后美国军舰首度造访越南。在中国与东盟同意启动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南海局势趋稳的背景下,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再度在南海兴风作浪,究竟是为什么?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战略有什么样的内涵?为什么南海局势  相似文献   

5.
<正>7月31日在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宣布"南海行为准则"(COC,以下简称"准则")已提前完成第一轮审读。这是"准则"磋商自重启以来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近年来美国对"准则"磋商保持着高度关注,在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南海形势主要围绕南海仲裁案、南海岛礁建设、"南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磋商,以及美国南海军事活动和台湾南海政策调整等热点议题展开,总体呈现复杂多变、稳中趋缓的特征。特别是随着7月12日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出炉,以及之后中菲关系的转圜,南海形势发展逐步回归缓和与合作的轨道,向好态势明显。但展望2017年,南海形势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和变数仍在增多,仍面临诸多消极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已经过去的2019年,南海问题依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既是国际主流媒体跟踪报道的热门方向,也是许多双、多边政治磋商和学术会议绕不开的话题。对于2020年的南海形势,显然仍可预言相对稳定、可控,但消极和不确定因素将显著增多,我们面临的维权维稳压力不能低估。伴随着“南海行为准则”(COC,以下简称“准则”)案文磋商的加速推进,地区规则构建将进入影响力和主导权争夺的博弈时期,新的动荡或将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副外长级磋商2月26日在东京举行。据日媒报道,三国对中国在南海的动向表达了"强烈关切",并就强化三方海洋安全合作达成一致。几乎同时,2月26日至27日,东盟外长非正式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十国和东盟秘书处的外交代表们重申了维护和促进南海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并致力于和平解决争端的共同承诺,强调了全面和有效履行《南海  相似文献   

9.
<正>在"印太战略"大框架下,美国正加紧拉拢地区盟友伙伴,维持和强化安全存在,最近与东盟十国举行了首次海上联合军演,其对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进行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也表现出更明显的态度转变。本期编发两位学者的相关文章,以反映美国在中国东南周边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指出,中国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已经明确,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持。中方的这一倡议得到有关各方高度关注与认可。"双轨思路"的提出标志着中方处理南海争议的手法因应南海形势新特点发生了务实调整,从完全拒绝在任何多边场合讨论南海问题转向承认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中国外交的特点是既"破"又"立"。"破"就是破掉了所谓南海仲裁之局,把它变成了一张废纸。南海问题上,虽然一度出现域内域外力量纠集起来跟中国叫板的局面,但后来一变而成几十个国家发表声明或者谈话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而中国与东盟国家重新确认要通过加强管控、鼓励争端方通过谈判方式化解争议这一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8月16日,中国与东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十三次高官会在中国内蒙古满洲里市举行。会议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即"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此次会议是所谓的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7月12日出炉后中国与东盟的一次重要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观察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未来关系趋向的一个风向标。近年来,围绕着南海问题及南海仲裁案,中国与东盟  相似文献   

13.
<正>近些年来,美国在南海的战略投入很大。一般认为这是出于抗衡中国的需要。因而,美国支持部分地区国家搅浑南海问题,把地区安全纷争保持在合适的烈度上,既给中国添堵,又给美国"回归亚洲"开路,这样的战略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美国过去几年在南海的战术符合正常的逻辑。然而,最近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为则超出了正常逻辑的范畴。随着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积极维权,美国的反应日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大国关系在南海问题上呈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特朗普政府的南海"自由航行计划"将开始执行新方案。新出炉的"自由航行计划"将改变奥巴马政府时代"一事一报"的原则,直接将在哪里执行和什么时间执行"自由航行行动"的权力下放给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新的美军南海"自由航行行动"频率增加,从2017年5月以来,美国海军已经在南海实施了四次挑战中国主权与安全的"自由航行行动"。而奥巴马政府执政八年,也  相似文献   

15.
郭渊 《世界知识》2014,(11):62-64
<正>20世纪70年代,南海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苏在南海地区展开激烈争夺。伴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对南海问题采取"中立"态度,而苏联此时则支持越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借以扩大自己在印度支那的势力范围,开始干涉中国捍卫南海主权的行动。在此背景下,菲律宾、南越当局、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强占南海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南海问题凸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最大限度地捍卫中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国流行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说中国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中国与西方"有条件决裂"了。如今,中国再次不高兴了,缘由在于我们不仅与西方决裂,还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和周边某些国家发生了不愉快。进入新世纪,中国不仅面临西方国家"轮盘赌"式的挑战,还面临周边国家对这些西方国家的竞相效仿。越南、菲律宾、日本在美国支持下轮番呼应,不断在东海、南海岛屿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文 《世界知识》2012,(4):14-18,20,21
近些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域外国家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一些南海争端国家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声称,"要以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为依据解决南海争端问题"、"中国应遵守国际法规则","中国的南海断续线主张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甚至有些所谓的学者还提出"应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解决南海问题"等说法。上述说辞尽管看上去有所不同,实际上其意图和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指责中国在南海的主张是不符合国际法的,要求中国放弃对南海权利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公布四周年之际,发表《南海政策声明》。与2012年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南海政策声明》相比,新版声明除宣布美国要与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保持一致、督促中国执行裁决外,首次正式否认中国在南海的"断续线"主张,宣称中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几乎所有主张都"完全不合法","美国不承认中国对于靠近越南的万安滩、靠近马来西亚的南康暗沙、文莱专属经济区水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难,在黄岩岛和仁爱礁挑起事端、制造假象,出动海军拆除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上建立的标识,将南海重新命名为"西菲律宾海",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勾结美国、越南等国并挑动国际舆论对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施压。菲律宾采取这些行动的主要目的显然是为了将其对中国南沙岛礁的非法侵占变为既成事实。然而,事实上,菲律宾的国家领土向来仅限于1898年"美西条约"规定的"条约界限",  相似文献   

20.
正地区热点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具有最直接的冲击力,同时也是大国博弈的"角逐场"。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南海问题与朝鲜半岛问题始终是中国周边地区的两大安全热点,而洞朗对峙和加勒万河谷冲突的先后发生则使中印边境问题成为新的地区热点。在不同年度,三大问题的热度有高低起伏的变化。2020年,朝鲜半岛问题保持了相对的平静,而南海问题与中印边境问题显著升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