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雪洲 《甘肃科技》2023,(1):91-93
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9年2月—2021年5月来医院进行TP-Ab检测的258例患者,采集其血清标本,均采用CLIA、酶联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对血清TP-Ab进行检测。以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金标准,对三种检测方法的检验效能予以比较。CLIA对TP-A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99.43%、99.61%,ELISA分别为93.98%、98.29%、96.90%,TRUST分别为83.13%、86.86%、85.66%。CLIA、ELIS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较TRUST高(P均<0.05),CLIA灵敏度、准确度明显较ELISA高(P均<0.05);CLIA、ELISA和TPP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91、0.928),TRUST和TPP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81)。和ELISA、TRUST相比,CLIA检测TP-Ab的效能更高,且由于具有自动化、检测速度快等特点,故在TP-Ab检...  相似文献   

2.
由于Raji细胞表面具有表达HLA-DR抗原特点,利用被测血清中抗HLA-DR抗体与抗人HLA-DR单克隆抗体竞争和Raji细胞表面HLA-DR抗原结合的特征,建立了Raji细胞免疫酶抑制法检测血清中抗HLA-DR抗体的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特异性,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确定研究,并用此方法检测了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13例健康者血清。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中性粒细胞无显色反应);重复性好(抗体阳性血清变异率C.V为4.66%,抗体阴性血清C.V为0%);抗体滴度范围1∶5-1∶4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抗HLA-DR抗体阳性率为30%;而健康阳性率为1.8%。作者认为:用Raji细胞免疫酶抑制法检测血清中抗HLA-DR抗体是一种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和假阳性率低的方法,这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排除各种病因的头晕患者患有神经梅毒的可能性.方法对1名排除了各种病因的头晕患者行输血3项检查显示:TPPA阳性,进而行TRUST(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查.结果患者输血3项提示:TPPA及TRUST(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考虑此患者为神经梅毒.结论临床如遇此类患者应进一步行脑脊液及血清VIA—ABS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湘潭市无偿献血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湘潭市共检测53969名献血者,采用ELISA检测献血者的抗-HIV和抗-TP,梅毒螺旋体还增加TRUST的检测,确定HIV和TP在湘潭市献血人群中的感染率。结果所有献血人员中没有检测到HIV感染,TP的感染率年平均为0.43%。ELISA与TRUST检测抗-TP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ELISA敏感性高于TRUST。结论湘潭市献血人员中未发现HIV感染者,但梅毒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提示本站应着重加强梅毒螺旋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探讨老年人梅毒螺旋体3种血清学检测效果。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60岁以上住院患者行梅毒检测后的110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验。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110例TP-ELISA阳性患者经TRUST检测,57例为阳性,阳性率为51.8%。经TPPA检测,107例患者均为阳性,阳性率为97.3%。TPP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检测,x2=59.887,P0.05。TP-ELISA与TRUST联合筛查,减少部分患者的漏诊或误诊,TPPA作确证试验,结果更为可靠。联合应用TP-ELISA、TRUST、TPPA三种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同孕育状态下妇女人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抗心磷脂抗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前瞻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正常生育组、早初孕组、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继发不孕组、偶发流产组5组病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病例中的抗心磷脂抗体IgG、IgM、IgA.运用统计软件,以x2检验分析各组抗心磷脂抗体IgG、IgM、IgA阳性率的差别.结果 得到抗心磷脂抗体IgG、IgM、IgA的阳性率,正常生育组:0.00%、3.70%、3.70%;早初孕组:0.94%、4.72%、0.94%;复发性自然流产组:9.76%、7.32%、2.44%;继发不孕组:3.57%、1.79%、3.57%;偶发流产组:0.00%、3.70%、7.41%.RSA组与早孕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在RSA最高19.52%、早初孕组6.60%、继发不孕组8.93%、偶发流产组11.11%、正常生育组7.40%.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和抗心磷脂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作了评价,比较了TRUST和ELISA两种方法用ELISA法检测TRUST阳性标本83份,TRUST阴性标本1536份,结果出现梅毒-ELISA和TRUST不一致结果13份,用TPPA进行确认.13份确认结果显示,梅毒-ELISA与TPPA的符合率为83.3%,TRUST与TPPA的符合率为8.3%.梅毒-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9.9%,TRUST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9%、99.8%.梅毒-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TRUST,与TPPA的符合率高,是用于梅毒检测和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更快速、简便的检测人血清抗CyPA自身抗体的方法.用重组人CyPA和胶体金标记的蛋白A建立了检测抗CyPA自身抗体的滴金免疫测定法.将rhCyPA点样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抗体在血清渗滤过程中与膜上抗原反应而固定,通过胶体金标记的蛋白A直接显色,阳性结果在膜中央出现一红色斑点.整个测定过程在5min内完成.与ELISA法对比检测了45份SLE病人血清,两法均阳性20份,均阴性23份,总符合率为95.6%.本法简便易行,耗时短,试剂安全、灵敏、特异,便于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聚乙二醇(PEG)和硫酸铵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分离出免疫复合物(IC)和血浆核酸(PNA)。分析结果表明,PNA的主要成分是RNA,仅有少量DNA存在,并且PNA中DNA的dG+dC含量(55%)明显高于正常值(42%)。一旦经过RNase处理,PNA抑制抗-DNA抗体结合DNA的能力降低,说明抗-DNA抗体和RNA有交叉反应。动力学研究观察到,抗-DNA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抗体的分子比是1:1,结合能为37kJ/mol。这提示,除DNA/抗-DNA外,其他抗-DNA免疫复合物也可能同SLE患者的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63年,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卢姆伯杰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血友病患者血清中,有一种异常的抗体能与一个澳大利亚本土人的血清起沉淀反应,因而认为后者的血清中有一种新的抗原物质,称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来,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血清抗Sm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纯化的Sm抗原,采用棋盘滴定等方法确立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Sm抗体的最适实验条件。结果:建立了血清抗Sm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SLE患者血清抗Sm抗体的阳性率为29.2%,正常人和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未查到此抗体。结论:本文建立的血清抗Sm抗体检测方法敏感性达到国外进口试剂盒的水平,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因此临床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种适用于教学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抗原抗体系统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设计一种教学成本低、便于教学使用、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和提高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抗原抗体系统.方法:以提纯的人IgG免疫家兔获取兔抗人IgG抗体,再用其包被酶标反应板,以人血清(人IgG)作抗原,用酶标记羊抗人IgG抗体结合抗原及催化底物显色反应.结果:该双抗体夹心法,底物显色反应清楚肉眼即可作出判定,非特异干扰极小.结论:我们设计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清晰、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成本较低、结果易于观察、便于教学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一种可用于检测血清p53抗体的噬菌体.[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编码p53蛋白N端20~31位的多肽SD的基因克隆到丝状噬菌体载体fADL-le的pIII蛋白基因中,制备展示该外源肽的噬菌体phage-SD并进行了Western blot鉴定.在此基础上,分别以phage-SD和重组p53蛋白为检测抗原,利用ELISA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制备出能特异性识别血清p53抗体的噬菌体phage-SD.ELISA检测结果表明,60例乳腺癌患者中phage-SD检测到13例p53抗体阳性患者,检出率为21.67%,与重组p53蛋白检测效率(21.67%)一致.[结论]成功制备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可用于血清p53抗体检测的噬菌体phage-SD,为新型血清p53抗体检测试剂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病人体内由于B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能与细胞核或胞浆内的许多成分反应,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Sm抗体等。由Halman等(1959)首先报导某些SLE患者血清中有一种自身抗体,能和细胞核的盐水可溶性成分反应,命名为可提取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抗体。后经学者研究,发现ENA含多种抗原成分,如Sm、RNP、SSA、SSB、ScL—70、Jo—1、Ku、HSP—90等,其相应抗体对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如抗Sm抗体对SLE特异性较高,高滴度RNP抗体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特异性较高,SSA及SS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SS)特异性抗体。研究较多的是Sm和RNP抗体。 1 ENA抗原的分子特性 ENA属非组蛋白核蛋白,因其大多数是酸性蛋白,所以又称酸性核蛋白。ENA常从兔或小牛胸腺、猪胸腺、Hela细胞、Wi1—2细  相似文献   

15.
该项目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快速检测狂犬病毒抗原,采用狂犬疫苗作为标准抗原,免疫动物,制备出抗狂犬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再将获得的多株单抗混合,增加单抗的亲合力,捕捉狂犬病毒抗原,做成酶免疫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用该试剂对不同来源的狂犬病毒株和不同来源的狂犬疫苗进行检测,结果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生产的试剂测试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6.
亲环素A抗原表位在三维结构中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人亲环素A单克隆抗体D4作捕获抗体,用噬菌体展示库鉴定出亲环素A模拟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为WSLQSFL,在亲环素A的一级结构中没有相同的序列,提示亲环素A抗原表位为构象型的,亲环素A的三维空间结构已测定,利用RasMol等蛋白质三维结构观察软件,可以初步确定亲环素A的抗原表位的时间位置,此抗原表位与环孢素的结合位点有重叠。  相似文献   

17.
探究传染相关指标在受血者输血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为高台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516例,进行输血操作前对患者输血史进行初步了解,然后进行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查、丙肝病毒抗体(HCV抗体)检查、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抗体)检查和梅毒TRUST试验检查,记录并分析各项检查阳性率。516例患者传染指标检查结果中,82例患者为HBsAg阳性,54例患者为HCV抗体阳性,6例患者HIV抗体阳性,梅毒TRUST试验未存在阳性者,阳性率分别为15.89%、10.47%、1.16%、0.00%。其中,82例HBsAg阳性患者中63例(76.83%)患者存在过往输血史,54例HCV抗体阳性患者全部有过往输血史(100.00%),6例HIV抗体阳性患者中4例存在过往输血史(66.67%)。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一部分在输血前传染相关指标已经显示为阳性,若其输血后发生感染,则不一定是由输血操作导致。因此在输血前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查,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同时应加强对输血操作及血液来源的监控,尽量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用聚乙二醇和硫酸铵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血清中分离出免疫复合物和血浆核酸。分析结果表明,PNA的主要成分是RNA,仅有少量DNA存在,并且PNA中DNA的dG+dC含量(55%)明显高于正常值(42%)。一旦经过RNase处理,PNA抑制抗-DNA抗体结合DNA的能力降低,说明抗-DNA抗体和RNA有交叉反应。动力学研究观察到,抗-DNA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抗体的分子比是1:1结合能为37kJ/m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猪细小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用抗猪细小病毒的猪源性血清,通过IFA和IEA两种方法,首先将阳性血清吸附PK-15细胞抗原,以排除非特异反应,通过对阳性血清及3种二抗(其中IFA以FITC标记的抗猪IgG抗体,IEA分别以HRP标记的抗猪IgG抗体和SPA-HRP作为二抗)进行浓度梯度滴定,确定最佳工作浓度,并比较三种反应体系的敏感性。结果IFA最高能检测出PPV-猪组织混合感染PK-15细胞模型中1个TCID50,而其它两种反应体系均只能检测100个TCID50。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比其它两种方法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扩散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了抗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FN)单克隆抗体与自身抗原组蛋白(Histones)发生免疫学交叉反应。通过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分析了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在组蛋白和FN之间有5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区域被发现。同源性区域与Pollard所预测的组蛋白抗原决定簇相一致(Pollard,1990,Autoimmunity)。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物理学,化学和免疫学特性,讨论了单克隆抗体与不相关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可能原因。包括:1.分子模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2.不相关抗原共享的构型表位;3.抗原抗体反应时空间电荷分布;4.反应介质的诱导。组蛋白与某些单克隆抗体发生的交叉反应性揭示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组蛋白自身抗体产生的可能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