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福建漳浦六鳌半岛海岸沙丘剖面(CDS)进行了粒度特征和成因判别分析,并以海岸线演变历史地图和CDS剖面在采样海岸沙丘上部位置为依据,初步建立了剖面的时间标尺,以代表海岸带风力作用的敏感粒度组分为主要指标,结合研究区其他记录的综合对比分析,讨论了福建东南沿海大约500a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CDS剖面是以风力作用为主兼有生物成壤作用、波浪作用的多重影响形成的海岸沙丘沉积;(2)剖面中的多个黑色植物碳屑和根系层,可能反映了海岸带风力作用间歇性减弱、海岸沙丘固定的成壤期;(3)海岸沙丘沉积中指代风力作用的敏感粒度组分变化,可能记录了小冰期中福建东南沿海的3个冷期.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的风沙活动规律是沙质海岸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中国温带季风区昌黎翡翠岛沙丘海岸作为研究区,对不同地貌单元表层沙粒度参数及其反映的风动力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风沙沉积剖面的OSL年龄作为时间标尺,以风成沙平均粒径作为风力强度的代用指标,提取海岸风沙沉积记录的风力强度变化序列,为海岸风沙治理及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丘沙具有典型的风成沙特征,表层沙样以横向沙脊沙平均粒径最大,而横向沙脊表层沙样又具有自丘顶向两侧坡脚粗化的趋势,分选程度由迎风坡向背风坡逐渐变好;(2)各个探坑剖面的粒度参数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变化,其中丘间地剖面粒度参数变化幅度整体上大于横向沙脊剖面;(3)近200 a来,海岸风沙平均粒径指示的冬季风盛衰变化历史可以划分为1760—1820 AD(冬季风强度整体较弱)、1821—1900 AD(冬季风相对强盛)和1901AD至今(冬季风活动波动减弱)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海坛岛北部芦洋海岸海滩—沙丘系统3个典型剖面的表层砂样的粒度分析,探索海滩与海岸沙丘砂物质输移特征及其动力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芦洋海岸横向沙丘表面粒度组成以细砂和中砂为主,平均值为1.76Ф;海滩砂的粒度组成以细砂、中砂和粗砂为主,平均值为1.82Ф,总体粒度特征为分选较好、正态分布和中等峰态.2)芦洋海滩砂样品主要是波浪作用的产物,虽然海岸沙丘砂部分样品具有一定的波浪作用特征,但显示风力搬运沉积为主的粒度特点.3)芦洋海滩—沙丘系统各个地貌部位表层砂样的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较小,表明研究区波浪作用和风力作用的耦合影响且沉积环境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华南全新世海岸沙丘岩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沙丘岩是由风沙沉积经碳酸盐胶结而成;其沉积结构和构造,具有典型的风成沉积特征.沙丘岩的胶结物为低镁方解石,胶结形态呈现出“新月型”接触胶结和重力型悬垂胶结特征,反映典型的大气淡水渗流带胶结特征.华南海岸沙丘岩有表层胶结和近岸胶结两个特点,是贝屑的淋溶、海水汽的浸润及沙丘表面强烈蒸发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珠海淇澳岛东澳湾、高栏岛飞沙、福建晋江深沪湾等地海岸地貌与海滩沉积特征的野外观察与实验分析,确认闽粤沿海存在明显的海岸侵蚀后退现象,具体表现为:海岸线向陆迁移,海湾内早期陆相冲积物遭受波浪侵蚀,岬角岸段早期海蚀龛被现代海滩沉积物掩埋,海岸沙丘物源区被海水吞蚀,古海岸沙丘遭受波浪侵蚀并被现代海滩沉积物覆盖,海滩沉积物呈现粗化和角砾化特征等.这些地貌与沉积现象是海岸地貌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它们的存在说明海平面上升是引起研究区海岸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海平面上升的地貌与沉积标志.  相似文献   

6.
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同时考虑近岸水沙和风沙过程,可以更好地预测砂质海岸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地貌形态演变,为海岸带保护修复和综合管理提供依据。从概念模型、基于水沙过程的海岸地貌演变模型、海岸风沙输移模型、水沙-风沙耦合模型4个方面概述了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现有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可以模拟风暴作用下的海滩-沙丘侵蚀和泥沙交换、供应限制条件下的风沙输移和沙丘发育等物理过程,并初步具备多年时间尺度上的模拟能力,但在适用性、准确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提出该类模型关键物理/生物过程的考虑、计算效率的提高、空间维度的拓展和实际应用的检验等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晋江海岸风沙集中分布区深沪镇海岸带颜厝(YC)剖面进行了粒度参数、成因判别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出YC剖面的敏感组分作为指示风动力变化的代用指标,将其与前人同期的地质记录以及东亚晚全新世环境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初步确定了福建东南沿海近1000 a来海岸沙丘记录的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1180-1320 A.D.,冬季风由弱变强,气候从湿热转向干冷;(2)1320-1800 A.D.,冬季风较强,东南沿海进入小冰期,表现为干冷的气候环境;(3)1800-2000A.D.,冬季风由强转弱,由小冰期进入现代暖期,气候逐渐由冷干向暖湿过度.  相似文献   

8.
长乐东部沿海海岸风沙区域分异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长乐东部沿海不同岸段风沙的化学成份、矿物成份、沙色、粒度特征和风沙地貌特征等研究结果,阐明了由于沙源、向岸风与岸线夹角、原始地形和海滩坡度等因素在时空组合上的不同,使得海岸风沙的堆积特征、发育模式、地貌类型及其组合在不同岸段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分异性。邻近河口的北段沙源充足,风沙地貌类型多,沙丘带规模大,堆积特征接近于河口沙。中段沙源枯竭,有效风能大,地貌类型单一,堆积物具有二次搬运和分选的特征。南段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概况海岸地貌学是研究各种海岸的特点、成因、发展规律与开发利用的科学。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对海岸发生广泛的兴趣,专门性的研究是从18世纪末开始的。首先进行这方面工作的是港工人员,为了防止海岸冲刷与保护海港建筑,他们注意到海岸带波浪作用与泥沙运动问题,代表性的人物是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港工技术人员,如英国的J.斯密顿U.Smeaton1769)提出波浪作用是海岸冲积物移动的主要因素,并首先提出建筑人工海滩保护海岸;法国的J.E.兰白拉德(J.E.Lamblardie,1789)第一个详细地描述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福建长乐东部海岸风沙活动地区,观测海滩、半固定沙丘、植被固定沙丘不同地貌单元的风沙流输沙量,捕集不同高度输沙样品,据此分析研究区不同地貌的风沙流的结构特征值λ.结果表明:在海滩后缘,风沙流的中细粒沙质量分数从底层向上呈减小趋势,而粉沙沙粒的质量分数从底层向上呈增大的趋势.在活化沙丘顶部,风沙流中的中细粒沙质量分数随高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而粉沙沙粒的质量分数从底层向上呈缓慢增大趋势.在固定沙丘顶部,中沙质量分数随高度的变化平缓,而细沙质量分数从底层向上呈缓慢减小趋势.这种风沙流结构特征,适合采用竹栅栏、马鞍腾、单叶蔓荆、滨刺麦和木麻黄树等多级防沙组合体系.  相似文献   

11.
藏南特提斯晚三叠世海岸风成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首次在聂拉木县土隆村上三叠统德日荣组中发现了海岸风成沙丘沉积。其风成证据有:(1)普遍具风成大型交错层理,倾角达20°~30°且倾向均一,交错纹层向上变薄,具反粒序,与下伏界面相切,层间界面多为高波痕指数(>15)波状风蚀起伏面。(2)见沙丘夹丘间沉积的基本层序。沙丘沉积单层厚2~6m,呈块状,结构松散。丘间沉积较薄,有时为透镜体,多为水道沉积,有些为具反粒序的风成沙席沉积。(3)沙丘砂由分选、磨圆好的石英砂组成,含量大于95%,具单众数粒度分布,无悬移质。(4)见角砾化前积层、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的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5)具有与水成砂岩完全不同的胶结特征。海岸风成沙丘的存在准确地标定了特提斯南岸的古海岸线位置、丰富了研究区的沉积类型,无疑对特提斯海的层序划分、海平面变化及其古地理演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华南海岸现代沙丘沙与海滩沙粒度的定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沙丘沙和海滩沙的粒度识别与区分是海岸风沙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以我国华南海岸为研究区域,基于在海岸风沙地貌广泛发育的闽南、粤东、粤西、海南岛沿岸4个区域的141个现代海岸沙丘沙和70个海滩沙样品的粒度数据,尝试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现代沙丘沙和海滩沙粒度的定量识别。结果表明,比较而言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较传统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的识别率为高,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可以通过粒度数据区分部分海岸的沙丘沙和海滩沙,但整体而言2种定量识别方法均难以完全对华南海岸的现代沙丘沙和海滩沙进行粒度的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3.
受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海岸带的格局易发生快速演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上海市南汇东滩的海岸带为典型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海图数字化、野外现场调查等方法获取海岸带格局的时空分布数据,分析了近20年(2000—2020年)海岸带空间格局变化及其演变规律,并重点分析了海岸工程(圈围工程和促淤工程)和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海岸带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2000年以来,受海岸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汇东滩海岸带的土地利用类型逐渐增加,从以近海与海岸湿地为主的简单格局逐渐转变为近海与海岸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农田和建设用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共存的复杂格局.(2) 2000—2005年的海岸圈围工程导致南汇东滩海岸带近海海岸湿地面积减少11 894.7 hm2,被圈围的近海海岸湿地转变为水稻田、库塘、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圈围初期淤泥质海滩(0 m以上)和潮间盐水沼泽出现淤涨和发育(淤涨速率分别为320.5 hm2/a和110.9 hm...  相似文献   

14.
华南沿海常见的老红砂是四纪晚期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产物,在重建区域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历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平潭海坛岛是华南沿海老红砂分布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以海坛岛北侧冲沟侵蚀暴露的老红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样进行粒度实验,从样品的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初步判别沉积物的搬运动力特征;通过对样品的粒度参数分析,并与内陆典型的沙漠砂、现代海滩砂、海岸沙丘砂、河流砂的粒度参数进行比较,综合判断确定了海坛岛君山北麓老红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君山北麓海岸带老红砂以风力搬运为主,同时具有冲积、坡积的次生搬运性质,反映了海岸山麓带沉积环境的复杂性.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搬运动力的解释,既要有多个样品粒度参数的统计分析,也要和各地区古地理环境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海洋的起点,是各种各样的海岸。谈起海岸,有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平原海岸;有美丽多姿、瑰丽富饶的珊瑚礁海岸;有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的红树林海岸;还有那连绵起伏、风沙飞扬的沙丘海岸和那惊涛骇浪、悬崖陡峭的海蚀崖岸……。不同类型的海岸,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研究和了解各种海  相似文献   

16.
淤泥质海岸在地貌形态、沉积物构成、水动力特征及冲淤演变规律方面,都与砂质海岸有明显不同.弄清在宽阔淤泥浅滩上破波作用历时及波浪动力的分布对理解淤泥质海岸的沉积和地貌分带性是重要的.为了了解淤泥质海岸冲淤演变规律,需要对淤泥在海水环境中的絮凝、沉降、冲刷特性及密实过程进行一系列专门的室内试验,并根据淤泥沉积物在运动海水中冲淤的物理过程,建立适当的计算模式,本文对此作了探讨.海岸演变通常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在人工吹泥条件下,可以发生短期内的明显变化,连云港吹泥站的建立,客观上提供了研究这种短期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年江苏海岸潮滩剖面高程测量资料和潮流、波浪、泥沙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岸段剖面形态特征及其与潮流动力、波浪动力及泥沙供给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江苏海岸潮流主导的潮滩剖面往往呈现上凸形,随着泥沙供应量的增加,潮滩剖面进一步发展为斜坡形与上凸形组合和双凸形;稳定泥沙供给条件下,潮差越大、剖面坡度越陡;若泥沙供应量越大,潮滩则越平缓。江苏海岸波浪主导且缺乏泥沙供给的潮滩剖面呈下凹形或斜坡形,滩面坡度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淤泥质海岸在地貌形态、沉积物构成、水动力特征及冲淤演变规律方面,都与砂质海岸有明显不同。弄清在宽阔淤泥浅滩上破波作用历时及波浪动力的分布对理解淤泥质海岸的沉积和地貌分带性是重要的。为了了解淤泥质海岸冲淤演变规律,需要对淤泥在海水环境中的絮凝、沉降、冲刷特性及密实过程进行一系列专门的室内试验,并根据淤泥沉积物在运动海水中冲淤的物理过程,建立适当的计算模式,本文对此作了探讨。海岸演变通常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在人工吹泥条件下,可以发生短期内的明显变化,连云港吹泥站的建立,客观上提供了研究这种短期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朱家尖岛是舟山群岛最东面的一个岛屿,四周港湾内广泛发育砾滩、沙滩和泥滩沉积.通过对该区现代海岸沉积的研究,可得出如下认识1.岛屿四周港湾内沉积物类型的分布受到波浪作用强度和基岩类型的制约.波浪作用东岸强,北岸次之,西岸微弱.导致东岸发育沙、砾滩,西岸泥滩广布,北岸仅在后滨和前滨中上部发育沙滩,外滩为泥滩沉积.在东岸,如凝灰岩为岸边基岩,常形成砾滩,而在花岗岩分布处则发育沙滩. 2.规模较大的海滩砾石坝多形成在由山地所夹持,略呈喇叭状和滨外地形坡度较大的港湾内侧,而在波潮流作用和砾石供给量适中的较开阔港湾内则发育沙质带状砾滩,从岸向海可分为五个带:(1)大盘形砾石带;(2)迭瓦构造带;(3)内侧骨架带;(4)球、杆状砾石带;(5)外侧骨架带.海滩砾石中特殊的盘状形态和较好的形态分迭可作为古海滩环境的鉴别标志,并且,盘状砾石的平均粒径大小尚能反映波潮流作用之强弱. 3.来源于中、细粒花岗岩、并经波潮流短矩离搬运的东岸沙滩物质以分迭极好,矿物成熟度较高的细砂、极细砂为特征,各亚相平均粒径、分迭差别小.来源于中、粗粒花岗岩就地风化产物的北岸沙滩为矿物成熟度较低,分迭较好到好的中粗沙沉积,各亚相结构特征显著,差异较大.层理构造和扁度特征无论是在中粗沙,还是在细沙海滩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划分各亚相环境的标志. 4.泥滩物质主要来源于长江南岸沿岸流带来的物质以及流潮作用带来的部分钱塘江物质.滩面形态和沉积物分布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生物种类多,数量丰富,沉积构造受生物扰动强烈.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的范围为辽宁金县老鹰嘴至盖县西崴子北角海岸地带,岸线曲折而复杂,长约900公里.本文依据作者近几年来在海岸带调查中获得的资料,扼要说明本区海岸地貌与沉积特征以及影响其发育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