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经》翻译成汉语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期间积累的汉译《圣经》文献资料,是研究汉语的宝贵财富。从现在通行的读本看,现行本《圣经》汉语中包含有浓厚的文言色彩,也有汉语方言成分,其翻译语言还保留了翻译时的中介语特点。对汉译《圣经》的研究,将能够为汉语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圣经》的汉译,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语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特别是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来看,汉译《圣经》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又是现代文学家创作灵感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3.
《圣经》汉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巨大文化障碍。本文结合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对《圣经》汉译历史过程中“附会”和“格义”这两种文化障碍跨越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是中国辞书界的一面旗帜,广为使用,备受赞誉。因为当时汉译佛典语料研究较少的原因,《汉语大词典》编辑时较少利用佛典语料,出现了部分条目的失误,主要表现为词条失收、词语义项阙失、例证晚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西方对《圣经》翻译和佛经汉译的翻译历程,可以发现对经典的翻译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圣经》翻译和佛经汉译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探索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据此总结出中西方的翻译传统或规律,旨在为后世翻译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圣经》与西方文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种种原因,我国在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忽略《圣经》视野,致使在西方文学理解上出现了诸多误读。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可从《圣经》知识、《圣经》象征、《圣经》观念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1611年的詹姆世国王《钦定圣经》以其丰富的语言特色成为《圣经》英译史上的顶点。它保留了原本大众化的语言特点,风格简洁清新、深刻有力,语言庄重经典,生动热情,节奏鲜明,旋律如诗歌般优美且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极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圣经》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宗教著作,也是西方语言文化的源泉,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典于《圣经》的文学典故,对英语习语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带圣经人名的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了解这些习语的由来,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圣经》的殿堂,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 ,包括《旧约》和《新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因此 ,从纪元初期到今天 ,《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0.
论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作品,为英美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所以,《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答约伯》是荣格最为看重的著作。荣格在《答约伯》中分析了《约伯记》、福音书、《启示录》等《圣经》叙事。从分析心理学出发,荣格认为《约伯记》揭示了上帝的双重本性,并以上帝意识的分化与整合为线,重构了《圣经》的神话历史。荣格的《答约伯》为神话研究特别是“神话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心理学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论基督教《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作品,为英美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所以,《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蓓 《科技信息》2010,(26):I0149-I0149
《圣经》是清教主义思想的根源与基础,在霍桑小说《红字》中,他大量移植《圣经》中的人物和情节原型来表达自己的宗教观,揭示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对《圣经》的基本了解,就谈不上正确认识西方,也无法真正领略到西方文学的精髓。然而,尽管《圣经》文学价值极其丰富,但其宗教色彩也极其浓厚。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面对本科生高年级开设的《圣经故事》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基于对《圣经》的一定研究,从学术角度、政治角度、英语语言学习角度和文学研习角度,提出了对开设《圣经》有关课程的初步看法及其反思。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圣经》文化在英语语言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英美人名、地名、英语典故、日常词汇以及文学作品等层面阐述了《圣经》文化在英语语言中的渗透,指出广泛了解《圣经》文化有助于深入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从苔丝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圣经》对哈代的影响。《圣经》的意旨已深深地渗透在《苔丝》这一作品中。甚至书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可以从《圣经》故事中找到原型。可以说,《圣经》在西方文化史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圣经》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7.
穆旦的诗歌从圣经中借用一套话语符号、叙述模式和文学意象,呈现出显见的基督教色彩。"上帝"、"神"、"主"之类术语频繁出现,为其诗歌文本增添了特殊的深广程度。遍观其《蛇的诱惑》、《神魔之争》、《出发》及《隐现》,圣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资源进入诗歌世界,构成诗人反思人生意义、批判社会现实的支点。《隐现》尤其展示出一种弥漫着基督教观念的精神境界:抒情主人公秉持绝望的心灵求主救赎,欲从一个混乱世界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清净与安宁,而他的焦虑却终未消除。穆旦诗歌中的圣经意象承载了诗人特定的宗教意识,那种意识反映出个体生命在战争年代的生存困境,也折射出W·B·叶芝、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派诗人对中国新诗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说基督教在东汉就已传入我国,但有据可考的则在唐代。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圣经的汉译也开始了,但明清以前的汉译圣经几乎都已失传。明清以降,来华传教士激增,圣经之汉译亦甚于从前,有各种“深文理”、“浅文理”和“官话”汉译圣经,也有许多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从而使圣经得以在我国传播。  相似文献   

19.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圣经》是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列出了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的社会文化课程,其中第(f)项是《圣经》。从《圣经》对英语词汇学习、英美文学阅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论述了系统地学习了解《圣经》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