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但这一特点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汉魏六朝,诗歌开始影响绘画并推动了山水画的兴起;隋唐时期,诗歌意境在绘画中逐渐显现,王维的绘画已经被认为是“画中有诗”了;五代和两宋,绘画中的诗歌韵味越来越浓郁,“画中有诗”的特点逐渐形成;元明以后,随着文人画家成为画坛的主流和山水题材在绘画中占了主导地位,“画中有诗”的特点已经成熟了,之后又经过一步步完善,最后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模式。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文人画最能体现“画中有诗”的特色,但在文人画出现前,诗歌对绘画的影响早已经开始;文人画形成后,一些被认为是“画工”的画家也同样在积极地追求绘画中的诗歌意趣;“画中有诗”体现了中国绘画对诗歌意境的永恒追求,既不是文人画家的专利,也不是仅仅依靠文人画才能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散论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文人画,戴逵、顾恺之的作品便是。建立唐代,诸如王维、郑虎之作,也被国人视之为文人画,只不过并未冠以“文人画”之名。到了宋代,文同、苏轼诸家之作,无论写竹画梅,还是图绘山水,都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这才被明清及近人直呼之为“文人画”。 元代文人画非常兴盛,名家倍出,特别是明清时代绘画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它标志着绘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人画的诞生早于西方现代绘画千余年,虽与欧洲各国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迥异,但在反抗传统观念、否定绘画技艺和强调“表现自我”诸方面却呈现出与之相通的共同特点。在粗略的比较中,中国文人画自身的特殊性及民族性闪烁着夺目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4.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鸥波,又号水晶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他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多见的诗书画全才。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对元代文人画的成熟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文人画的出现,可以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梁萧贲作山水画“学不为人,自娱而已”①,可谓是文人画的先声。北宋时,在苏武等人的倡导下,文人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儒士的重视和推崇。但在宋代,宫廷院体绘画仍然是一统天下的局面,文人画的发展还没有遇到一个适宜的环境和契机。时至元代,文人画赖以发展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文人的“隐退”思想以“刚性”的意志为后盾,不能简单地看作“消极”。“文人画”实现了再现型绘画向表现型绘画的转变,其图式语言折射的审美追求是“以柔求刚”。其外表的“柔弱”掩盖了其内在的“刚健”。  相似文献   

6.
中唐时期,六祖惠能的曹溪“顿悟”法门“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成为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重要核心基础,曹溪禅绘亦由此产生、形成。禅法思想的融入,使中国文人画逐步走向意境绘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夏荥 《科技信息》2011,(18):I0132-I0132
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因其绘画造诣,被誉为“南宗画派之祖”;因其以禅入诗被誉为“诗佛”;因其音乐造诣,初为官时为太乐丞。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MarshaL.Wagner曾说,“近几十年来,王维的诗歌翻译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中国诗人都要多。”(1981:i)从王维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及其庞大的英译数量来看,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王维的诗歌英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维诗歌英译数量庞大,而学者对其诗歌英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对王维诗歌的英译状况及对其诗歌的英译研究情况,以为更多的学者在此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吸取了绘画的技法,通过横斜平直的线条,远近虚实的构图,浓妆淡抹的色彩,空灵淡泊的意境,达到了绘画美,形成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意境"与"心境"是当今中国画创作孜孜追求的至高境界,这充分反映出文人画在我国绘画中渐占主流的发展地位,更反映了画家审美观念的变化.我们研究工笔画在当代的发展就必然要面对文人画这一传统风格,立意为象,因心造境是工笔画现代风格追求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唐代杰出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山水田园诗中蕴藏的绘画性以及王维在艺术语言上的独特性,揭示了诗人画家王维寓西于诗的人文理念和精神,体现出中国文人探索自然景观文化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苏轼诗歌来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形、理、神的审美问题,并结合苏轼诗歌中蕴含的绘画美,证实“诗画相同论”的中国“文人画”的美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杰出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山水田园诗中蕴藏的绘画性以及王维在艺术语言上的独特性,揭示了诗人画家王维寓画于诗的人文理念和精神,体现出中国文人探索自然景观文化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3.
荣平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32-33,37
诗歌和绘画是相互影响的姐妹艺术。元代,文人画成熟了,它对山水小令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人画的取材使小令以描写江南的景色为主;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使小令追求简逸、空灵之美;文人画的布局使小令更重视景物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14.
再读董其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董其昌是一个身份“复杂”而影响力很大的人物。艺术地位、学术地位、社会地位是构造大师之鼎的三足,董其昌具备了。传统的文人情结,在董其昌的心中根深蒂固,他借用禅宗南北宗的分析来解读文人画,亦缘由于此。从审美趣味上看,一如神韵派诗风,“淡”格之思、之画,也最是董其昌所需要的。对书法意境的真实理解,加之书法功力的深湛,使得董其昌在作画时有资格有条件注重艺术的形式,在山水图象中灌输文人书写的味道,产生属于自己的符号。研究董其昌,研究中西绘画的差异与融合,对中国画的发展不无好处。研究“通才”董其昌,不仅仅有利于辨析中国画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可以深入探讨艺术与人生之间的性命关捩。  相似文献   

15.
再读董其昌     
明代的董其昌是一个身份“复杂”而影响力很大的人物。艺术地位、学术地位、社会地位是构造大师之鼎的三足,董其昌具备了。传统的文人情结,在董其昌的心中根深蒂固,他借用禅宗南北宗的分析来解读文人画,亦缘由于此。从审美趣味上看,一如神韵派诗风,“淡”格之思、之画,也最是董其昌所需要的。对书法意境的真实理解,加之书法功力的深湛,使得董其昌在作画时有资格有条件注重艺术的形式,在山水图象中灌输文人书写的味道,产生属于自己的符号。研究董其昌,研究中西绘画的差异与融合,对中国画的发展不无好处。研究“通才”董其昌,不仅仅有利于辨析中国画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可以深入探讨艺术与人生之间的性命关捩。  相似文献   

16.
许珍 《科技信息》2007,(18):276
王维是在盛唐时代文化鼎盛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家,他有着突出的绘画才能。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山水田园诗,而其最大的特点及风格情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诗在王维的手中得到一次总结和显著的提高。他的诗风格多变,极富有艺术创作性。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画体画风多姿多彩是前所未有的,既有宫廷绘画“院体画”的繁盛,它代表着皇家的审美情趣;又有不以形为最终目的而更注重主观情感抒发的代表着文人审美取向的“文人画”的勃兴。宋人花鸟画在中国花鸟绘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感悟抒情,表心之意,追物之理,追物之趣,开一代画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它产生于魏晋南北朝,发展形成于唐宋,成熟鼎盛于元明清,新生于近现代,其特点是重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创作题材多以梅兰竹菊、山水、花鸟等为主。文人画使绘画由传统的物象模拟转向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性传递,使中国传统绘画逐渐趋于表现性。  相似文献   

19.
论王维的诗中画意及其气韵生动──《王维诗中的绘画美》续篇金学智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里说:“诗和画既然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而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①对于诗和画,中国和西方早就不同程度地看到了二者的共同性,但西方从莱辛...  相似文献   

20.
藏传绘画不仅是藏族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研究藏族化的重要形象资料和活的“标本”。目前,国内外学对传统绘画作品进行断代研究主要以经验断代分类法和自然科学手段断代分类。章中作结合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对西藏传统绘画作品的“经验断代分类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