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了更全面地评价桥梁结构人致振动的舒适度,完善人行桥振动评价指标.方法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某人行斜拉桥的现场检测和随机振动分析,提出采用人行桥结构振动响应最大部位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舒适度评价指标,对比现行加速度峰值评价指标和笔者提出的加速度均方根值评价指标的异同.结果当采用结构响应最大处的加速度值评价舒适度时,随机振动理论分析值和现场实测值差异不大.通过安装TMD阻尼器前后对比减振效果,对于加速度峰值,最小减振率为15.69%,最大减振率为41.78%,平均减振率为28.39%;对于加速度均方根值,平均减振率为22.37%,与峰值加速度数据结果相近.结论与加速度峰值评价指标相比,采用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舒适度评价指标是基于随机振动理论,考虑了振动响应的整个时间历程,更加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随机振动理论、疲劳强度理论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三大理论为研究基础,由峰值分布函数推导出了窄带、宽带随机振动下结构的疲劳寿命估算公式。在研究了标准路面功率谱密度和车轮部分振动模型后推出了车桥结构的响应功率谱密度。将该响应功率谱密度结合宽带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估算公式,求得车桥结构理论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黏弹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补片,对固支的薄铝板应力集中区域进行预修补,利用基于频域的半功率带宽法测试了修补前后的结构阻尼比.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滞后阻尼的假定计算了组合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对比实验值验证了该模型.采用基于功率谱密度的频域分析方法估算了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考察了阻尼层厚度、补片长度和纤维层层数对结构等效阻尼比和随机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黏弹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补片可以提高薄壁结构的阻尼效果,并可以提高修补件的振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高速车车体进行随机振动频率响应分析,获得结构动态响应位移振动分布情况,并对发生最大位移振动的节点的振动特性进行PSD(功率谱密度)分析。随机振动所需的边界条件从在SIMPACK中建立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获得,从而获取该车车体在一定工况下的动载荷历程,并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获得车体激励处的加速度功率谱。  相似文献   

5.
疲劳破坏是桥梁等工程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之一,而目前的疲劳研究多集中于常规疲劳荷载,忽略了疲劳荷载的随机性.首先阐述了随机振动过程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了基于时域法和频域法结构随机疲劳寿命的估计方法.通过ANSYS软件,利用功率谱密度(PSD)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得到应力的响应功率谱密度.结合三参数S-N曲线公式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应用多种频域方法进行疲劳寿命估算,并与传统的雨流计数法进行比较,给出了土木工程结构中随机疲劳寿命估计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衡悬挂系统的载重汽车的随机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装有平衡悬挂系统和全悬浮驾驶室的三轴载重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模型.为了便于采用实模态叠加法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提出一种阻尼矩阵的等效方法,采用模态阻尼比将系统的实际阻尼矩阵化为对角矩阵,在此基础上导出系统的响应功率谱密度矩阵.最后,用路面平度功率谱密度函数构造车轮处输入位移功率谱密度矩阵,对汽车进行随机振动分析.通过参数研究,指出了该型车平顺性差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其平顺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RMG530减压阀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随机振动载荷下减压阀的安全可靠性,在减压阀振动机制分析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建立某天然气分输站RMG530减压阀阀体有限元模型,根据现场测得的随机振动载荷对减压阀进行振动响应分析,获得响应功率谱密度,最后依据修正获得的减压阀材料S-N曲线,应用有限元疲劳分析软件NCode,通过时域和频域方法对减压阀进行随机振动疲劳分析,计算阀体关键部位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减压阀结构设计比较保守,振动载荷下最小寿命发生在进口管段到阀座的拐角处,时域疲劳计算最小寿命为41.79 a,频域疲劳计算最小寿命为38.81 a。  相似文献   

8.
汽车制动硬管随机振动环境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汽车制动硬管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振动下的载荷特征,进行完全模拟道路试验的室内台架振动可靠性试验.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分析相关陪试件的频域特性,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台架振动环境模拟方案.基于该方案进行台架试验,通过自功率谱密度和累积能量分布两方面的对比分析,证明该简化方案在保证台架试验准确性的基础上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室内试验.最后总结相关陪试件对制动硬管振动特性的影响,并对室内台架振动模拟试验进行可靠性评价,为结构特殊的零部件搭建振动试验台架提供工程经验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如何在高速列车设计阶段预测机车振动舒适特性.首先采用ANSYS建立某型号高速列车M车的有限元模型,在MATLAB中采用频域法对功率谱密度进行处理;然后以轨道水平不平顺为例进行瞬态分析模拟出高速列车在运行时的整车响应,采集地板上某些节点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得出了M车对应的舒适度和平稳性指标.这种方法使理论设计阶段进行有效地评价高速列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振动特性和旅客乘坐舒适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再现5~500 Hz频宽范围参考加速度功率谱密度,针对电液伺服随机振动控制系统,建立了其非线性数学模型.考虑压力流量特性和伺服阀控制死区的影响,状态依赖Riccati方程技术被引入来获得系统变增益状态反馈,拓展了系统频宽;同时结合功率谱密度均衡方法,在频域上对输入信号进行了修正.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可知,功率谱密度稳定波动范围在±1 dB以内.   相似文献   

11.
环境振动舒适度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境振动舒适度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阐述了振动舒适度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环境振动舒适度的研究现状,并从振动舒适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环境振动舒适度评价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人行桥人行激励振动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人行桥人行激励竖向振动的国内外现有规范和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探讨了针对侧向人行激振的振动使用性设计方法 .建议人行桥梁设计时应首先采用频率调整法 ,使结构自振频率尽量不落在敏感频率范围内 .不能达到频率要求时 ,再进一步采用动力响应法分析 .在参考国外规范的基础上 ,建议确定竖向和侧向人行激振荷载的计算公式 .该公式考虑了高阶分量的影响 ,还对人行桥振动舒适度标准进行了比较 ,认为参用英国规范的标准较为合理 .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式生产用液压振动台的参数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核对了这种计算的正确性。结果证明:本系统不但噪声低,起动和制动过程中没有共振,而且寿命长、油压低、泄漏小。  相似文献   

14.
偏心超高层建筑的风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结构随机振动理论,考虑了结构振型耦合以及风力相关性的影响,推导了偏心超高层建筑弯扭耦合风振计算公式.利用风洞试验获得的脉动风力数据计算了矩形截面偏心结构的风振响应,从舒适性角度研究偏心位置和截面厚宽比对结构风致振动加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建筑短边迎风且刚心和质心在顺风向偏离时,风振响应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从现役亚健康桥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损伤极限状态的概念,揭示了亚健康桥梁使用承载能力的内涵,指出了其使用承载能力的评估途径,分析了亚健康桥梁可靠度与新建桥梁可靠度的异同,初步从理论上回答了亚健康桥梁运营车辆荷载科学合理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规定极限值,并控制结构的外观.分别从最大裂缝宽度方面分析了铜筋混凝土桥梁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可靠度,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桥梁可靠度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优化结果与同类产品原材料消耗的比较,节约铜线和硅钢片均达11%,从而在技术分析中论证了应用本程序对原S7进行改造,将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操作简要说明表明,程序编写有新的特点:显示全盘汉化,设计参数采用多个屏幕输入方式;功能较强,具有独特的扩展设计功能,本程序不仅可以设计S7系列产品,而且可以设计非标产品;程序可操作性强,易学,易掌握。  相似文献   

18.
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的特点;研究和讨论了模糊失效界限和荷载等级提高对既有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影响;以钢筋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作为构件正常使用状态的分析对象,建立了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极限状态方程,并根据一座实际桥梁的检测资料进行了可靠度计算,讨论了正常使用情况下各个因素对混凝土构件可靠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包括其服务性、教育性、开放性、社会性,馆藏文献的特色性、数字性和虚拟性以及馆员素质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交通供给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以简化对影响道路网交通供给能力道路方面诸因素的处理为出发点,通过对城市在行车辆安全行车间距合理表达式的分析及对城市道路资源及资源消耗对象的描述,提出了城市道路机动车道路网供给能力的计算表达式;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城市不同道路网结构、城市在行车辆的平均出行距离(时间)对城市道路网供给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