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从《简·爱》于1874年出版后,很快成为大众爱不释手的畅销书。其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在简·爱女性意识光芒的阴影下长期被人们忽视,文评寥寥无几。本文将罗与弥尔顿笔下《失乐园》中的撒旦从内在性格及悲剧色彩两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罗切斯特是一位撒旦式英雄。  相似文献   

2.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1,(4):163-163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代表诗作,被视为西方世界少数不可企及的伟大史诗。诗人对撒旦的形象描绘最为生动。撒旦是革命者的象征,表现为敢于向最高权威要求平等的反叛精神,从而使他成为一个英雄和自由斗士。撒旦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诗人弥尔顿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当时的英国,宗教纷争极为激烈,清教徒屡遭迫害,而诗人本人就是一位坚决彻底的清教徒。人们在这部史诗中看到了清教徒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对最终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萨达姆对国土一分为三耿耿于怀,为试探美国新政府而捅捅马蜂窝;布什一来要教训一下老对头,二来也给新总统造成延续其政策的既成事实。“魔鬼撒旦又来了”  相似文献   

4.
吕蓓卡是一个撒旦式的人物,她与迈克西姆和"我"在曼陀丽庄园演绎了一场20世纪的"伊甸园"的故事。吕蓓卡虽然轻浮、放荡甚至有些邪恶,同时她漂亮、有主见,敢于与传统对抗,是典型的撒旦式英雄。因此,我们无法简单的把她定义为恶的化身。  相似文献   

5.
撒旦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他来源于《圣经》,是”恶”的化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从这一人物身上发掘出了更多的内涵。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对此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一书中,撒旦虽不是上帝,但行使的正是上帝的职能,而不是给人间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6.
陶源 《科技信息》2012,(33):217-217,225
《失乐园》是弥尔顿的杰作之一。全诗由12部诗篇组成,是用无韵素题诗的形式写成。故事来源于圣经旧约。讲述了基督教《圣经》中撒旦(Satm)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AdamandEve人类的始祖)违背上帝意旨,偷吃禁果,最后失去上帝的恩宠,被逐出失乐园的故事。即使在地狱里,撒旦及追随者仍没有泄气。就像是开头所讲的那样:这首诗是评判上帝对人的方式,意味着人对上帝的顺从。作者通过对圣经故事的改编反映了其在王政复辟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始终不渝的态度,文体雄伟庄严,这是弥尔顿终生研究《圣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最近,外国报刊纷纷报道和评论近一时期来伊朗与苏联关系的新变化。伊苏关系究竟有哪些变化呢?首先,两国间的政治外交气氛变得缓和了。过去,伊朗政府的领导人在谴责美国的同时,经常也谴责苏联,将美苏并称为“撒旦”、  相似文献   

8.
冯昊宇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6):67-68,84
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撒旦,这是著名的路西法效应。网络环境中是否存在路西法效应?答案是肯定的。网络环境中的集体无意识、群体情绪化以及群体责任感的强化或弱化等群体性心理特征导致了众多的路西法效应。  相似文献   

9.
张森凤 《青年科学》2010,(11):21-21
沉睡中走向死亡,呈现出的痛苦百样。魔鬼撒旦对他们做了什么? 1966年,英国神经病学家萨克斯在纽约市一家绝症医院工作,见到患上一种奇怪流行病而奄奄一息的人。他后来写道:“病房里尽是冷冰冰的古怪躯体,像石头般纹丝不动,真是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10.
下期预告     
中日关系,能够“超越”历史吗?王逸舟时殷弘冯昭奎张沱生杨燕怡凌星光庞中英你是天使还是撒旦———美国-伊朗关系50年东方晓“伊战”之后的世界(四)·联合国会走向衰亡吗周欲晓张志洲下期预告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在社会中的形象的不同认识。从由于科技水平低下而使人们对自然敬畏,到科技的发达而使人们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进而形成技术统治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再到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面性而使人们对技术产生困惑,技术在人们的心目中也逐渐演变为斯芬克斯、宙斯、撒旦等形象,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的不同态度。对新时代,或当人类逐渐走向后现代社会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技术的社会形象问题,从科技史与自然观的角度加以历史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现时代技术问题以及由于技术应用而出现的社会问题,还应该依靠技术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进而走向技术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13.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处置式有两种:"将"字式和"把"字式。汉语史上,"把"字句成为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梳理了"把"字句取代"将"字句成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过程,并从"把"和"将"的虚化时间、句法结构形式、语体色彩、语义等角度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把"字句成为处置式主要表达形式符合汉语语法、语义、词汇以及语用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真理观的问题上,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反对经验主义者所持有的符合论的真理观和理性主义者所主张的融贯论的真理观,坚持整体论的真理观。认为真理不是启示性的,不是现成的结果和固定的形态,而是思有同一,是包含对立面的发展的整体,是用概念进行思维的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关立言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1):72-78,82
半个多世纪以前,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有意思的是,从发现的背景和过程来看,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不是由传统的生物学者建立的,而是由一群物理学家(晶体学家)缔造的。  相似文献   

16.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尧后火德”说本是为了证明汉家天子具有君临天下的本钱而炮制出来的,但在西汉末年,此命题为觊觎帝位的王莽所利用,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皇权的作用,反而成了瓦解社稷的催化剂。王莽的做法是:按“汉家尧后”说裁制“王氏舜后”说,再按“尧汉火德”说裁制“舜新土德”说,然后以五行相生说为据,制造“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的舆论,最后在“符命”帮助下,一步一步接近权力顶尖,最后以“受禅”方式篡夺了汉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