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要前进,一刻也离不开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但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课题,因而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手段,有不同的动力源泉、不同的衡量尺度,体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发展的实践丰富着发展的理论,新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显示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是我党对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邓小平、江泽民以及新的领导集体尊重历史、尊重规律,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各自提出了契合时代的发展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当我们深深反思西方工业化的历史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时,树立和实践科学的发展现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我国客观实际,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承继与创新,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对邓小平波浪式发展理论的承继与创新,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理论上的进一步成熟。深刻了解、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用来指导实践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另外,科学发展观凝聚了新中国5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我们党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探索性的发展观、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的全面发展观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当前,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探索性的发展观、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的全面发展观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当前,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历史表明: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理论,如何一以贯之地坚持,又保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是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文选》一书就是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实践的科学探索和理论总结。实践表明,《江泽民文选》所体现的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要求,不仅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抓好部队建设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好全面建设,才能促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要求,不仅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抓好部队建设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好全面建设,才能促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宝贵价值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观点;邓小平从特定时代的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发展观;江泽民站在时代高度,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我们党不断完善的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逐步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民族理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杰 《科技信息》2006,(11):227-228
江泽民民族理论思想不但是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他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民族政策思想.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江泽民民族理论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特征等对开展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现代化是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共同愿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战略,民主法制建设、化现代化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基础.我们要不断探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方式、途径,推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和推进我们的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它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并对“发展”的多方面内容和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远见卓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当今国际经济环境既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利又提出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博大内涵、波澜壮阔的形成过程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特点和风格迥异、风采绚丽的特色。毛泽东以其丰富的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阅历、优秀的世界观品质和独特的个性心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磅礴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同的时空条件、文化氛围、区域环境、民风习俗和行业人物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观点.挥洒自如、恰到好处地培育和倡导了大批以地名、人物、事件、行业、数字等冠名的民族精神表现形式与载体。这一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有机结合的产物以及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又是当代民族精神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体现,空前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既是毛泽东一生励精图治、丰功伟绩的真实写照,又是胜利完成其时代所赋予的民族任务的精神动力和法宝.实现了民族精神在近现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性跨越;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闪烁和其无与伦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杰作,又一脉相传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的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有解决了9亿农民的温饱、康乐,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与否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小康生活质量评估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依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社会现代化的标准,构建一个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测评我国社会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以及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本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是据此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推动了全面推动小康社会进步。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