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目前液体洗涤剂功能单一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效抗菌硬表面洗涤剂,该洗涤剂兼具抗菌和硬表面洗涤的双重效果.经去油率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和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质量比为7∶3∶1,总活性物质量分数为22%时,去污力可达到79.6%,.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和持续抑菌实验对含三氯生0.5%,(质量分数)的抗菌硬表面洗涤剂进行抗菌测试.抗菌结果表明,洗涤剂样品原液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为98.0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96.90%,,与同类产品中的其他杀菌成分相比,用量少,杀菌效果好,原液50倍稀释后持续杀灭率分别为63.74%,和83.23%,.储存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抗菌硬表面洗涤剂的有效期为1年.  相似文献   

2.
抗菌建筑陶瓷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陶瓷釉中引入自制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研究出了制备抗菌建筑陶瓷的配方和一次烧成工艺,并完成了工业性中间试验.其各种性能指标除达到建筑陶瓷的标准要求外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纳米抗菌粉体在PVC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菌母料及其复合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以PVC为基体的纳米抗菌功能塑料.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抗菌试验对各种抗菌塑料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筛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抗菌防霉母粒和抗菌防霉塑料.  相似文献   

4.
抗菌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开发新型的抗菌复合材料 ,开拓传统材料的应用范围 ,掌握抗菌材料的研究方向 ,选择剖析了典型的抗菌材料。从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方面 ,讨论了材料的特性与抗菌功能相结合的常用途径。通过分析和对比 ,对已取得的关于抗菌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归纳出制备抗菌复合材料的一般工艺过程 ,探索研制具有良好综合性能抗菌材料的工艺和方法 ,结合目前实际状况 ,提出了设计和研制抗菌生物材料的思路 ,为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抗菌复合材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使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注银热解碳的抗菌机理作了探讨分析.银离子的注入能量为70 keV,注入剂量分别为 5×1014, 1×1016, 5×1017 ion/cm2.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表面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材料表面形成了富银层;对注银剂量相同的热解碳,直接接触的抗菌效果比其滤液的抗菌效果好.说明注银热解碳的抗菌作用是溶出的银离子和未溶出的材料表面络合状银离子的共同抗菌结果,且杀菌以银离子溶出为主.  相似文献   

6.
新型纳米无机抗菌剂TiO2和ZnO的广谱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代表菌株,采用三角瓶振荡法及纸片扩散法,对2种新型纳米无机抗菌剂:纳米TiO2和纳米ZnO进行了广谱抗菌性研究,并通过与日本的纳米无机抗菌剂及有机抗菌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新型纳米抗菌剂不仅对所有代表菌株表现出很好的广谱抗菌性能,而且其抑菌能力强于日本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抗菌剂的抗菌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天然多肽,因其不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医药界开发新型抗菌制剂的主要选择,识别出更多的抗菌肽并预测其抗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标签直推学习的抗菌肽及其抗菌功能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K-spaced氨基酸对组成方法提取多肽特征,采用多标签学习框架和加权近邻图构建直推预测模型,通过对有标签训练样本和无标签待测样本的共同学习来提升预测性能.该方法不仅能够识别多肽是否为抗菌肽,还能同时预测出抗菌肽所具有的单种或多种抗菌功能,且适用于对多效抗菌肽和普通抗菌肽的预测.数值实验表明,与已有的iAMP-2L预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全局预测精度和多标签预测性能上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是以市售纤维织物为原料 ,通过化学反应使纤维织物接枝改性、合成一种新型的功能纤维织物 ,该纤维织物既具有较高的抗菌除臭性能 ,又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据国内外报道的抗菌织物及其制品 ,大多是经过抗菌药物整理的 ,属溶出型抗菌织物 ,其缺点是抗菌谱窄 ,耐洗稳定性差 ,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抗菌性能下降。另一类经过接枝改性获得的非溶出型抗菌纤维织物 ,虽然克服了稳定性差的缺点 ,但是由于含有银、锌、铜等金属离子 ,对人体有害 ,且制成的成品色泽较深 ,很难满足较高档次卫生保健品的要求。本成果研制合成出的FFA - 3抗菌除臭…  相似文献   

9.
选用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注银碳基生物医学材料样品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抗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注银后材料表面形成的富银层是材料抗菌性的主要原因.对注银剂量相同的样品,直接接触比其滤液的抗菌效果好,说明注银碳基材料的抗菌性是溶出的银离子和材料表面未溶出的络合状银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银离子溶出杀菌为主.通过紫外光谱法探究银离子和细菌染色体DNA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现银离子与DNA之间存在静电和碱基作用,导致DNA分子天然构象遭到破坏,起到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传统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导致微生物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给细菌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抗菌药物成为当今一项新的任务.基于纳米科技的发展,光热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技术,因其精准、高效、副作用小且无耐药性等特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采用顺铂和3, 4-二氨基吡啶作为前驱体,通过氧化聚合反应大规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铂(Ⅱ)的聚吡啶纳米药物(Pt (Ⅱ)-PDAP).该新型的Pt (Ⅱ)-PDAP纳米药物在近红外光区具有强烈的吸收,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该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光热转化效率和光稳定性,因此,可将其作为光热吸收试剂应用于细菌光热治疗.并且在细菌层面,Pt (Ⅱ)-PDAP纳米药物在808 nm近红外激光作用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菌效果比单一药物或单一光照抗菌效果要好很多,体现了良好的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型抗菌玻璃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硝酸银为主要抗菌添加剂,以硼硅酸盐系玻璃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具有较低软化温度的新型抗菌玻璃材料,研究化学组成对玻璃软化温度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形成的氧化物含量和它与修饰氧化物含量的比值是影响抗菌性能的重要因素,当调整化学组成时,玻璃的抗菌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备具有抗菌性和抗腐蚀性的医用不锈钢,通过离子注入方法,在镀有TiN薄膜的医用不锈钢317L上注入银离子,用振荡平板法测试了其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il)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菌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检测了薄膜在Hank's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特征和各元素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当离子注入剂量接近饱和注入剂量时,样品的抗菌性能最强,但其抗腐蚀性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3.
抗菌水泥产品的日益丰富急需相应的方法来检测其抗菌性能。通过微生物细菌与抗菌水泥的共培养,采用平板计数法计算活菌数,定量鉴定抗菌水泥的抗菌性能。与普通水泥相比,抗菌水泥的活菌数明显要少。说明通过此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抗菌水泥的抗菌性能,对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Fe-based,Ni-based and Cu-based metallic glasses has been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All test metallic glasses were found to inhibit growth of Esherichia coli.The optical density value of E.coli flocculation exposed to metallic glasses,from which the number of bacteria was determined,was 6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atch group,and 57%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errite group.Moreover,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σ=0.05) between Cu-based,Ni-based and Fe-based metallic glasses.These results exte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metallic antibacterial materials,and suggest new applications for metallic glass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进行金属Li离子掺杂TiO2抗菌剂的制备,采用大肠杆菌(ATCC 25922)为实验菌种,对掺杂锂源、掺杂量、表面活性剂、焙烧温度等因素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并讨论了该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应用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基本形貌、物相结构及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通过调整制备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得到Li掺杂TiO2 抗菌材料的最优反应条件.实验得出,Li掺杂TiO2纳米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到99.5%以上,其抑菌环直径达到2.6cm.该抗菌材料通过抑制抗菌剂的晶粒长大和拓展光响应范围等方法增进抗菌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接骨木叶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粗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骨木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表现出抑制和促进两种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顺序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好,各浓度都表现出抑制作用;2 000mg/L的乙醇顺序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为29.922 2%.本试验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先用硝酸银溶液整理真丝织物,再用在位还原法在丝织物上生成银颗粒,赋予织物优良的抗菌性能.考察了不同消解介质对织物上银含量测定的影响,测定了整理后织物的白度、耐洗牢度及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HNO3/H2O2/HCL介质消解真丝,可以得到稳定的测定结果;使用质量浓度为2~8 mg/L的整理液整理时,织物白度受到的影响小,抗菌能力优异,织物上银的耐洗牢度强.  相似文献   

18.
扩菌沸石抗菌效果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13X载铜抗菌沸石,对指标菌大肠杆菌(8099)、绿脓杆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83)以及蜡样芽孢杆菌进行了抗菌试验,完善了抗菌沸石杀菌率量化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该改性沸石抗菌效果优异,杀菌率均达到99.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新型水溶性壳聚糖纳米抑菌材料,采用油酸作为酰化试剂,氯乙酸为羧甲基试剂,对壳聚糖(CS)进行修饰,制备出了水溶性羧甲基油酰壳聚糖(OCMCS),进而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OCMCS纳米粒,并将其用于大肠埃希氏茵(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