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不同子代幼苗苗高和地径对比,分析黄檗种源间、家系间和家系内个体间生长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苗高差异不显著,地径差异显著(F=41.22~(**)),临江黄檗幼苗苗高和地径均值均大于黑龙江黄檗;种源内不同家系间苗高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34.74~(**)和F=34.48~(**)),黑龙江种源12号(H-12)在所有家系中苗高表现最好,临江种源中优良家系数量较多.两个种源内不同家系间地径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F=9.19~(**)和F=15.40~(**)),临江种源1号家系(L-1)幼苗地径最大,黑龙江种源12号家系(H-12)幼苗地径最大;黄檗幼苗苗高与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在优良家系内苗高最优良单株是黑龙江种源12号家系第1号单株(H-12-1),苗高为95 cm;地径最优良的单株是临江种源第22号家系第17号单株(L-22-17),地径为10.47 mm.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交趾黄檀种子特性、变异规律及其对苗期生长的影响,筛选交趾黄檀优良家系。【方法】对来源于泰国的32个交趾黄檀家系的种子形态(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千粒质量),发芽特征(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期生长性状(苗高、地径、生物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32个交趾黄檀家系种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不同种子形态性状在家系间均达到显著水平差异,千粒质量变幅为18.04~32.93 g(表型变异系数12.88%)。交趾黄檀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期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千粒质量与苗高、地径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相关性和隶属函数评价分析表明,20号、23号、18号家系综合表现较好。【结论】32个交趾黄檀家系在表型性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20号家系在苗期生长表现最优,可作为交趾黄檀育苗的首选家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优良家系超级苗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云南松苗期选择的依据和标准,加速现有优良遗传资源的早期、短期开发利用,对20个家系1 a苗木的生长性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系之间以及同一家系不同个体之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苗高生长量差异明显大于地径生长量.因此,以各家系平均高生长量加1倍标准差为最低标准进行超级苗选择,在11 331株育种群体中共选超级苗1 629株,入选率为14.3%.其中,超级苗平均高度为8.92 cm,比育种群体平均高度增加35.9%;超级苗平均地径为3.50 mm,比育种群体平均地径增加3.6%.  相似文献   

4.
对移栽至南京林业大学南大山苗圃的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进行了苗高、地径、干形的比较。结果表明,各家系及无性系的生长状态存在差异。组培苗与实生苗间苗高差异较大,组培苗在早期生长速度不及实生苗,且抗病的家系不及普通的家系,抗病的8#和32#家系苗高差异不显著;实生苗、组培苗斜生现象严重;继代次数对组培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影响不大;组培苗年龄越大,苗高生长势越好,地径差异小;8#家系组培苗各无性系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揭示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对其天然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果质量、果长等11个表型性状和苗高、地径等2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红椿种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13个种源中,来自分布区南部和西部种源的果实和种子性状大小明显高于分布区北部和东部种源。无霜期和海拔是影响毛红椿种实大小的主要因素。毛红椿的苗高和地径在不同种源间有显著差异,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控制。毛红椿种源的地径生长与产地纬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源地径的变异模式为纬度渐变型。以苗高为标准对毛红椿优良种源进行初选,可初选出浙江遂昌、湖南新宁、江西赣州、安徽黄山、福建南靖等5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6.
应用大样本调查方法和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对钟萼木的当年生苗木高与地径生长量的不同生长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苗木群体高与地径生长划分为8个不同生长类型,群体表现明显的早期生长分化,群体平均值与相邻两区间生长类型个体权重占整体的85%以上,生长较好与较差的生长类型两极分化所占比例较小;不同生长类型分类较好地表明群体生长性状多样性组成和物种潜在生长优势,可为优良生长类型筛选提供依据.对不同生长类型个体适应性研究表明,该树种生长类型差的个体高生长期较短,优良生长类型个体有更长的高生长期,但地径生长期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受高生长期与光合作用率影响,说明遗传品质对苗高与地径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苗木高径生长与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的高、径生长与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关系,对一年生云南松苗高、地径动态生长量和相应生长期的温度指标进行调查,通过回归关系求解和分段分析的方法,总结其生长与时间异质下温度条件的重要关系.结果表明:① 苗高、地径净生长量都与各温度指标呈现类似二次曲线的关系,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高、径生长,偏离最适温度条件会一定程度抑制生长;② 苗高生长最快时的平均气温、≥10 ℃的积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适值依次为23.05,237.94,18.35,26.07 ℃;地径最适值依次为16.59,641.24,10.42,21.92 ℃;③ 不同时间的温度条件影响苗木生长的方式不同.9月底以前对苗高的影响主要是极端高温的抑制作用,此后的抑制则由极端低温引起;11月中下旬之前对地径的抑制因子主要是极端高温,此后是极端低温;④ 客观存在的温度条件时间异质性导致促进苗高生长的温度比促进地径生长的温度提前1~2个月出现,因此苗木表现出苗高生长高峰在前、地径生长高峰在后的异速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棕榈苗期生长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苗期速生且遗传品质优良的棕榈家系,为棕榈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72个棕榈半同胞家系的1.5年生幼苗为材料,观测其苗高、地径、干质量、鲜质量、条形叶和掌状叶数6个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以聚类分析法与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相结合筛选优良家系,并配合单株选择,筛选优良单株。【结果】棕榈苗期生长性状表型变异丰富且在各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01),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842~0.961,均表现为较高强度遗传;从中选出7个优良家系,中选家系的地径、干质量、掌状叶数的现实增益分别增加了18.03%、33.50%、26.77%,其遗传增益分别为16.28%、29.38%、22.51%。从7个优良家系中筛选出32株优良单株,其地径、干质量、掌状叶数的遗传增益分别增加了42.72%、97.86%、59.82%,其现实增益分别增加了60.77%、139.20%、85.09%,选择效果显著。【结论】棕榈幼苗在家系间具有很大的选育潜力,开展其早期选择研究,能为棕榈良种选育提供参考,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可为棕榈遗传改良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极佳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叶樟一年生播种苗苗高生长时期可用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划分,苗高生长速率与叶面积增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含N量对苗高生长最为重要,其次是P,再次是K,苗高的生长与气温的关系最为密切;地径旬生长量的季节变化与旬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地径的生长与“净光合速率×全株总叶面积”呈正相关;根系的生长与地上部分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交替节律,主根长对根幅的扩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钱柳种源间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青钱柳1年生苗的复叶性状、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差异性,并分析了生长性状的变异层次。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青钱柳复叶性状、地径和苗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差异。光合指标在不同生长季节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在青钱柳整个生长期内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隙CO2浓度则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青钱柳苗高、复叶面积、复叶干质量及比叶质量在种源层次上变异大于家系层次上变异,地径则表现出家系间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越南黄花梨幼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早期生长性状优良的越南黄花梨家系,以及越南黄花梨引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年生的越南黄花梨10种源46个家系的早期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早期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越南黄花梨早期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以上差异,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0.81%~36.97%和4.20%~10.95%。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5±0.19)~(0.81±0.06),(0.27±0.16)~(0.59±0.09) 和(0.18±0.13)~(0.35±0.19)。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生长指标、叶型和冠幅性状选出早期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6个。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地径、叶色值、叶片叶绿素SPAD值以及冠幅的平均遗传增益为6.87%、6.54%、6.77%、2.62%、3.50%和9.43%。【结论】8号(兴安)种源不仅生长优良,而且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可作为越南黄花梨引种栽培的首选种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交趾黄檀在漳州地区引种的适应性及稳定性,筛选早期生长优良的家系。【方法】以26个交趾黄檀家系为材料,分别在龙海、诏安和漳浦试验点营造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交趾黄檀地径、胸径和树高生长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生长性状在各试验点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差异(P<0.01),树高性状的家系×地点互作效应明显,其他性状的家系×立地互作效应则较小。交趾黄檀各生长性状家系遗传力估算值总体较高且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综合隶属函数、生产力指数法及基因型分组法等方法,2、13和22号家系在福建省漳州地区的平均生长速度均较快,适应性较强。【结论】交趾黄檀适合在漳州地区生长,且以泰国北柳的13号家系在漳州地区的适应性更强,可作为在漳州地区引种栽培交趾黄檀的首选家系。  相似文献   

13.
陈钊铭  李鹏  陈虎  杨章旗 《广西科学》2023,30(3):513-523
为明晰磷铝胁迫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苗期的生长变异规律,筛选出耐低磷酸铝型优良家系,本文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54个优良家系幼苗为研究对象,对磷铝胁迫下其株高、地径、主根长和干重等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耐低磷酸铝胁迫系数,将各指标的耐胁迫系数作为耐胁迫评价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将7个耐胁迫指标降维归纳为3个综合指标,并使用隶属函数法加权计算出综合评价值——D值,综合评价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的耐低磷酸铝特性,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低磷酸铝胁迫下,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均受到抑制,株高、主根长和地下部干重积累受抑制最严重;除株高与根冠比、地上部干重与根冠比呈负相关外,其他各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家系间D值为0.155-0.919,17号家系耐低磷酸铝特性最好,25号家系最差。综上,低磷酸铝胁迫下,马尾松的长势特征为体矮径细,其干物质的积累受抑制、分配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其根冠比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来自浙江、江苏、云南和湖南4个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产地引进的21个大叶榉树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研究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遗传参数,筛选大叶榉树优良家系和单株。【方法】采用多重比较法、综合指数法,结合整齐度指标的联合选择方法进行优良家系筛选,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GLMM),以及HalfsibBV程序包计算相应的遗传参数,包括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家系及子代个体育种值。【结果】7年生大叶榉树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材积的表型变幅分别为6.8~9.5 cm、4.7~7.1 m、1.4~2.1 m、3.0~4.2 m和0.008 2~0.020 6 m3,家系遗传力为0.73~0.87,单株遗传力为0.370~0.817,遗传变异系数为8.35%~24.13%。相关分析表明,除枝下高与调查性状呈中度相关外,其他性状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以30%为入选率,共有8个家系入选,为云10、云15、苏02、苏05、苏14、苏15、湘02和浙07。引入整齐度作为辅助筛选指标,生长性状优良兼顾满足胸径、树高和冠幅整齐度均达80%以上的家系为云10、苏02和苏05。根据育种值选择家系结果与综合选择结果趋势一致,选出来自14个家系的65个优良单株。【结论】大叶榉树各性状在家系间呈极显著差异,家系选育具有很大潜力。采用HalfsibBV软件、综合指数法,结合整齐度指标的联合选择方法可以选出一部分生长优良且一致性高的家系。HalfsibBV软件包可以作为选择优良家系和单株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刨花楠(Machilus pauhoi)为亚热带常绿乔木阔叶林树种,既是珍贵用材树种,又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采用实验地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4种源刨花楠苗木叶片长宽比(LL/LW)、厚(LT)、叶面积(LA)及比叶面积(SLA)等表型性状与构件生物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苗木LL/LW和地径、株高、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SLA和地径、冠幅呈极显著负相关.(2)苗木LL/LW与叶、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A与叶、茎、根、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LA与叶、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苗木叶片表型性状与苗木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通过叶片表型性状指标测定,为开展冠形、树干生物量利用等不同经营需求的刨花楠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也为园林绿化树种刨花楠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4个杜梨半同胞家系苗期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个杜梨半同胞家系耐盐性差异,为沿海地区杜梨耐盐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滨海地区采集的4个杜梨半同胞家系实生苗为试材[编号为盐城(YC)、青岛20(QD20)、青岛14(QD14)和连云港(LYG)],采用室内盆栽方法,以不同浓度NaCl(质量分数梯度为0、0.2%、0.4%、0.6%、0.8%)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其存活率、苗高、地径、生物量及根冠比、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等生长和生理指标测定,分析4个杜梨半同胞家系耐受盐胁迫的能力,并运用因子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4个家系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4个杜梨家系幼苗成活率均逐渐降低,其中YC成活率最高;根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YC和QD14在0.6%盐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QD20和LYG分别在0.2%和0.4%下达最大值;各家系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均受到显著抑制,在0.2%盐处理处理下,YC降幅最小,同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7.00%、18.69%和24.98%,而LYG的苗高增量和总生物量降幅最大,分别降低了95.42%和50.71%;4个杜梨家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胁迫浓度升高而降低,其中YC降幅最小,而LYG降幅最大;叶片细胞膜透性却逐渐升高,与对照相比,4个杜梨家系叶片膜透性在0.6%处理水平下均显著升高,其中LYG和QD14升幅较大,分别达到231.11%和238.97%,而YC和QD20的升幅较小,分别为67.77%和98.42%;4个杜梨家系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存在差异,随着盐处理水平升高,LYG和QD20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YC则一直降低,而QD14与YC相反。经因子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4个杜梨家系耐盐强弱依次为盐城>青岛14>青岛20>连云港。【结论】4个杜梨半同胞家系的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盐城家系的综合耐盐能力最强,其次为青岛14和青岛20,连云港家系最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添加到土壤中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莴笋(Lactuca sativa)、茄子(Solanum melongena)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以及土壤矿质化氮的动态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单位面积香樟叶年凋落量作为凋落叶的基本添加量,设不添加凋落叶的对照(CK)和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A1(25 g/盆)、A2(50 g/盆)、A3(100 g/盆),每处理重复5次,处理3种作物共计60盆。处理后,定期对植株生长指标(株高、地径)和抗性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作物所生长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香樟凋落叶分解对3种作物的地径、株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随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并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的效应; 香樟凋落叶分解初期(20~40 d),各水平处理均显著地促进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凋落叶分解到80 d时,各处理CAT、POD、SOD活性的差异明显缩小; 加入不同量的香樟凋落叶在一定时间(30~50 d)内大幅降低了土壤矿化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不同作物对香樟凋落叶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莴笋最为敏感,其次是小白菜,茄子的耐受性最强,相对更适宜在香樟林间或林缘种植。【结论】香樟凋落叶分解可能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并对作物造成活性氧伤害,最终限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