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设计了适于企业产品特点的零件编码系统,将零件按照工艺规程的相似性划分为若干零件族,并据此方法确定特征码的优劣,为修正编码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冲孔、翻孔两类板材冲压成形工艺方法的主要特点,设计了两类成形件的特征识别规则.根据形状特征与冲压加工特征间存在着单映射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模型中的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来识别零件的特征.因板材零件的厚度与整个零件尺寸比较是小的,可以假设零件厚度为常数.在消除厚度边和厚度边组成的面后,其余边和面分成上、下两组.两组的几何边界和拓扑结构是相同的,上、下两面的法向矢量方向相反.通过对读入的IGES三维线框文件进行预处理,使之满足特征识别的需要,采用基于几何推理的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对冲压件主型面特征、冲孔特征、翻孔特征的识别与提取,从而为后期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产品快速开发是大规模定制的必然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快速产品开发工艺选择系统.根据产品快速开发工艺的特点,建立了综合指标体系.考虑到零件几何特征对工艺指标的影响,建立了表达零件几何特征映射关系的规则库,并使用最小加权均方差法实现规则约束下的多准则优化.提出了基于Web的产品快速开发工艺选择系统的结构,开发了软件原型,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零件分类一般根据零件编码从特征矩阵中得到分类结果,未能很好地表达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似关系,对工艺设计也不能提供启发性的推理策略.此外,零件分类矩阵本身的相似性标准也难以确定,给零件的工艺制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聚类技术构造树型结构表达零件相似性的方法,并根据零件之间的相似性建立层次结构以进行动态分类,进而构建一种有自学习能力的零件知识库.考虑到机器智能的局限性.分类结果可能不尽合理,分类树又能够在自动压缩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手工优化,并将优化结果记录于分类树中.该知识库能及时反映零件信息的动态更新,并对零件进行多层次、细粒度的动态分类,使零件分类粒度不受数据规模的限制,从而可以通过建立索引结构,实现自适应的工艺设计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轴类零件的工艺和特点,归纳出轴类零件的特征.总结出30种不同特征间的关系及其联结和定位关系.描述了详细的特征信息,建立了独特的、用XML格式描述的特征信息模型,并创建XML格式的文档,用以配合后序的CAPP系统读取XML文档数据.  相似文献   

6.
黄小龙 《科技信息》2012,(1):240-241,245
本文介绍了垫圈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步骤。冲裁模具的设计首先要通过对零件的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并通过必要的工艺计算,选择合适的冲压设备,然后再进行模具设计,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从而完成整套模具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回转体零件特征建模的基础上,提出厂一种新的基于特征的零件工艺生成思想,分析了如何从建立零件时产生的特征文件中提取出生成工艺文件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如何根据工艺数据库中的内容对数据信息做进一步处理,使这些信息能够完整地描述零件的几何信息以及工艺信息,满足工艺生成的需要,最后给出了自动生成该零件的工艺文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轴类零件加工特征的描述,建立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功能模块,以产品模型、工艺过程模型及生产工具模型为基础,最终实现对整个工艺系统和生产过程的运行监控.工艺过程中可根据零件的不同精度要求进行多种加工方法的选择.可以满足最佳的设备运行状态及工、夹、量具的高效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于零件编码与聚类算法的零件族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规模定制环境下,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将众多客户个性化的产品依据相似性归类.针对客户个性化零件,依据其工艺特征的相似性划分零件族,可以减少产品内部加工的多样化,按零件族集中投入生产过程,从而达到增加生产批量、缩短交货期等效果.针对单纯应用GT编码分类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零件的加工属性编码采用聚类算法构造零件族的方法.首先从数学角度研究了基于零件加工工艺特征的编码方法,然后对K-means聚类算法作了一点改进,以期改善聚类结果,阐述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并利用C语言进行了开发.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强烈需求,传统的制造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数控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技术占据了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底座零件的结构分析,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底座零件图设计,而后进行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之后根据工艺参数,运用Mastercam\Mi119对零件程序进行实体验证,后处理导出自动加工程序;再对自动加工程序进行仿真加工.  相似文献   

11.
智能拉深件工艺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特征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基于特征的智能拉深类零件工艺设计系统框架,研究并实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由于拉深成形中工艺中零件形成的特征方法,面向拉深的特征以复杂的曲面特征为主,讨论了拉深类零件中几何特征向工艺特征的转换,提出了模糊决策表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了方盒件理想毛坯外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基于特征的工艺设计知识库,使特征技术能应用于拉深类零件的工艺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面向制造的特征设计和工序图形的自动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特征节点和工艺间模型的概念,对模型特征树进行分析,实现特征节点到工艺间模型的映射,利用特征回退技术直接得到部分工序的工序图形.归纳了特征设计中面向制造的设计约束,扩充和细化模型特征树,使其包括可以映射到相应的工艺间模型所必须的特征节点,可生成所有的工序图形.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零件和装配体.在Pro/E上二次开发了工序图自动生成系统,并用该系统生成了某非轴类零件和某子装配的工序图形.  相似文献   

13.
面向自顶向下设计的三维特征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现有三维CAD工具在自底向上产品设计建模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顶向下的特征建模方法,包括六个层次,即功能层、概念设计层、装配层、零件层、特征层和B-rep层.在概念层设计上,用三维约束系统建立了自顶向下的设计环境,提出了以特征为核心的信息模型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特征造型系统.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初步实现了一套面向自顶向下设计过程的三维CAD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资阳地区震旦系地层中溶孔、溶缝、溶洞充填矿物序列、白云石的矿物学特征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等的详细分析,认为有两种类型的充填白云石存在:一种是与淡水作用有关的“纤状”白云石(构成葡萄状花边)及粉—细晶白云石,具有低Fe2+,低Mn2+,低Sr2+,δ13C在0‰值附近,δ18O偏负值;另一种与埋藏作用有关的异形白云石,它包括叶片状白云石和乳白色粗晶白云石,具有高Fe2+,高Mn2+,高Sr2+,δ13C偏负,δ18O为较大负值。它们的形成分别与准同生期、风化期的充填作用及埋藏期的充填作用有关。根据这些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史、盆地演化史等方面的资料得出:该区震旦系地层遭受过风化壳岩溶作用和埋藏岩溶(或溶蚀)作用。这一结论对天然气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成功  曹宁  王娴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337-5341,5346
针对复杂背景下单一的颜色特征不能准确跟踪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跟踪目标的颜色特征和运动边缘特征来表示目标。在粒子滤波的框架下融合特征信息从而进行目标跟踪,能够有效地避免单一颜色特征在跟踪过程中受到相似背景、遮挡等问题的干扰。通过与基于单一颜色特征跟踪实验误差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背景以及目标遮挡等情况下能达到较好的目标跟踪效果,实现目标的准确跟踪。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多特征融合图像检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图像检索中单一特征检索性能不佳、多特征融合耗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检索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图像进行圆环分块,提取图像整体和各圆环子块颜色特征向量,以特征向量间距离大小为准则对图像库分类;然后在类内提取图像的ART形状描述符作为形状特征进行相似性度量以实现检索。形状特征提取只在某一类内进行,减小了运算量,同时弥补了颜色特征对图像空间信息丢失的不足,提高了检索准确率。仿真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检索效果。  相似文献   

17.
跨文本命名实体同指是指出现在多个文本中的相同名字指称相同对象.同指消解则是判断相同的名字是否指称相同对象的过程.跨文本同指消解对于多文本摘要和信息融合等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中文中最典型的命名实体——人名,研究了使用层次聚类方法在进行跨文本同指消解中的2个重要问题:特征选择和聚类停止条件判断.  相似文献   

18.
利用VBA实现CAD和CAPP系统集成,讨论了基于Word平台进行工艺卡填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卡填写和工序图并行输出的一般问题。工艺文件的填写是在CAPP数据库的支持下,直接读取CAD所提供的CAPP工艺数据文件,经推理机推理自动生产工艺过程;工序图绘制是在特征图表级和参数化绘图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有关特征建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基于特征建模的CAD系统是实现CAD/CAM一体化的根本方法,讨论了特征及其分类、特征空间及特征关系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并对其实现做了研究,最后建立了完整的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