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开学校的话剧活动始于1908年,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前夕。南开新剧团是我国话剧史上历史最长久的一个业余话剧团体。四十年来,编演了大批剧目,造就了一批闻名中外的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周恩来总理在世的时候,一直关心以南开为发祥地的北方早期话剧史的研究。1959年,在纪念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的时候,周总理邀请当年在南开读书的同学开茶话会,一起回忆南开早期的戏剧活动。其后,嘱咐著名戏剧家曹禺同志,写中国话剧史,“要把天津和北方各地早期的话剧活动写上去”。并要求搜集这方面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王钟声春阳社与日本新派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钟声春阳社与日本新派剧黄爱华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新派剧有着亲缘关系,是早被学术界所公认的事实。但纵观整个研究界,论述春柳社师法日本新派剧者有之,探讨进化团接受日本新派剧影响者有之,至于春阳社与日本新派剧之间的“形成性影响”关系,却从未有人提及过,这似...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相继出版的袁国兴的《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和黄爱华的《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是两部各有特色的文明戏研究专著,有体系的专门研究论著的出版,无疑标志着中国国内的文明戏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对文明戏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考察,可知今后的文明戏研究方向应该是:一、加强戏剧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只有依靠正确的资料,才能期望文明戏研究有新的成果产生;二、加强中日学术交流,以解决中国学者对日本戏剧知识不足的问题;三、加强文明戏与中国传统戏曲以及早期电影的关系的研究,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文明戏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戏剧界曾随着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出现过改良运动,产生了时事新戏,文明戏等。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转入低潮,这一场改良运动便日趋下坡,以至于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所指出的:“所谓文明戏,是整个的倒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戏剧改革就此停止。为时不久,“五四”前夕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戏剧改革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而开展起  相似文献   

5.
同为江南地方戏曲的越剧与评弹,均在传统社会成立了私营组织,但在组织初创的时间、剧团建立目的、舞台配备需求、内部约束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1950年代掀起的以国营剧团成立为标志的组织化运动,将地方戏曲纳入管理体系,呈现千人一面、殊途同归的态势。地方行政直接介入曲艺组织领导机构,是浙江越剧团、上海评弹团等国营剧团最重要政治特色;此外,二者在艺人表现、创办目的、基本要求、剧目与时政关系及为工农兵服务的巡演等方面亦有雷同。20世纪50年代曲艺的组织化是一把双刃剑,其为团内艺人提供迅速出名,享誉沪杭的机会,又为特定社会背景下曲种艺术的衰落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6.
竞争数和进化数是竞争图和进化图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一类图的竞争数和进化数的结果表明,每个这类图都含有且仅含有一个阶数大于等于3的团。此结论推广了Kim,Roberts和Sheng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7.
最近,黄爱华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外戏剧比较论稿》(以下简称《论稿》)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中外戏剧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宏阔大气而又严谨沉实。首先,《论稿》建构了一个“大戏剧”视野,从中国话剧的早期形态文明戏开始论述,一直延伸到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观论争、90年代的先锋戏剧,时间纵跨整个20世纪;在横向上,涉及文明戏与日本戏剧的关系探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西方戏剧思潮对中国话剧的影响研究等等,囊括了中国戏剧发展史中诸多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该书对戏剧艺术特质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关于戏剧,向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舶来品的中国早期电影,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落地生根、发芽成长的过程,记忆中的历史细节丰富而动人。选取其中两个重要元素——报刊和文明戏,通过梳理其间关系,来描绘其间电影往事。  相似文献   

9.
二、演出展览2、外国话剧在展出的21个话剧中,有6个外国话剧。《油漆未干》由广东艺专实验剧团演出,法国福墅洼著,欧阳予倩翻译,赵如琳导演。《茶花女》由桂林第九休养院凯声剧团演出,法国小仲马著,黄若海导演。《大雷雨》由新中国剧社演出,俄国奥斯托洛夫斯基著,瞿白音导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世纪10-20年代在上海发行的<时报><申报><新闻报><国民日报><罗宾汉>等报刊资料,研究了上海文明戏重要的演出剧场笑舞台的沿革、主要上演的剧目,同时讨论了上海后期文明戏的社会生存空间.根据<时报>和<罗宾汉>的记载,笑舞台始建于1915年4月9日,关闭于1929年8月14日之后.在此期间,笑舞台成功地进行了文明戏的商业演出,演出了<阎瑞生>等所谓的新闻时事剧、<雍正皇帝>等清官戏、<马永贞>等武侠戏和<刁刘氏>等色情戏.受到上海市民阶层的喜爱和欢迎,成为上海文明戏专业剧场中演出时间最长的一个剧场.笑舞台在上海市民社会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来自传统戏曲和新兴电影两方面的巨大压力,成为其最终覆火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萨特早期戏剧《苍蝇》的成功改编给中国当今戏剧戏曲的改革与发展以几点启示: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仍是今日戏剧戏曲创作的丰润土壤,创作中应更加重视对它的挖掘;二、今日创作经验借鉴的视野可更开阔、多元;三、当代剧作家应在创作中注入现代精神,而不盲目迷古。  相似文献   

13.
华亮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21-1423
中国家庭伦理剧电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电影类型。本文认为,中国的家庭伦理剧电影是中国文化作用下的特定产物,它以中国的文化精神为其内在精神,以中国的文化规范为其内在规范,因此从中国的家庭伦理剧电影本身能够找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印记。其中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特征和叙事手段不仅造就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电影丰富多彩的外在形态,同时也使它拥有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同类型电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戏曲中,语言和声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有的剧种,在历史渊源上虽然很相近,可是当它与当地的方言和曲调结合起来以后,就演变成不同的剧种了。云南壮剧和广西壮剧就是这样。在历史上,两省的戏班有过不少相互之间的交流演出,这是二者相联系的地方。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剧种形成期所受影响、演出时语言的运用、所唱腔调和发展趋势等诸方面都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窦致平的戏剧植根于时代生活的土壤,题材丰富,视野开阔,记录下了历史行进的轨迹和足音,而且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在戏曲程式上,他强调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戏剧性和抒情性的结合,作品具有史剧和诗剧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辰河高腔是流行于湖南西部地区的一个古老剧种,有大小剧目400多个,现存的高腔剧目连台本戏6个,整本戏47个,散折戏57个,以及有部分定本的条纲戏71个,是湖南保留高腔剧目最多的剧种。研究辰河高腔剧目的源起与嬗变,考察、探究其剧目的类别、形态及文本特色,对于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地方戏曲艺术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悄然而至的数字媒体正引发着一场媒介革命,受其影响,戏曲也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互联网+"将成为未来文艺场域的基本构成和常态。在戏曲传播领域,数字媒体起到连接演员和观众的桥梁作用,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模式,影响其传播意识,不断催生出新的传播形态,开拓了多样化的反馈渠道。戏曲传播意识的现代化表现在戏曲的商品化、运营思维的现代化,出现了职业戏曲推广人;戏曲的跨界合作催生了多元的戏曲形态,拓宽了传播渠道。与此同时,围绕观众群的拓展,数字媒体在拓展传播空间,缩短心理距离以及提升全民关注度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假定性、剧场性以及娱乐性是高行健从民间文化中摘取的三棵重要的“种子”。他渴望这三棵“种子”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土壤上存活下来,以此带动中国戏剧的复兴。高行健寻戏剧之“根”并不是对中国原始野性文化的自恋,而是在现代性浸淫中对传统戏剧资源的新的开掘,是一种找寻超越与突破支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平南牛歌戏作为广西地方戏剧的一种,近年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出现繁荣景象。其中必有其存在价值及意义。作为一种地方乡土戏剧,它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本文试从资料收集入手,整理出平南牛歌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各方面的特点,并以之作为广西地方戏剧文化材料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西学观分别代表了中国人西学观的发展过程中的前后两个阶段。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承认西学中的长处,都主张学习西学。但他们的西学观具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西学的途径上,洋务派主张以中学为主体,在中学的基础上附加西学中的部分内容,维新派则主张将中学与西学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