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
探讨和总结根据空洞内外压力差用T型管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或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式的疗效。对28例患者术中分别测定空洞内外压力后,其中21例用T型管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7例用T型管行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对本组的28例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随访,随访期为3个月至4年(平均1.9年)。结果显示,2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4.8%;影像学随访发现脊髓空洞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9例完全消失,19例缩小,分流有效率为100%。因此得出结论:根据空洞内外压力差决定对脊髓空洞的分流方式是合理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本实验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脊髓灰质神经细胞构筑、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神经出椎管的部位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动物麻醉致死,灌流固定,解剖观察,冰冻切片,中性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①脊髓灰质腹角由大、中、小三种多突起神经元构成.其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分别为20μm、11μm和8μm左右;不同脊髓节段中腹角的神经元构成数量和类型不同.脊髓灰质的背角神经元胞体直径多在8μm左右;不同脊髓节段的背角神经元构成在形态和数量上也不同.在2~6脊髓节段偶见中间带神经元,其胞体直径在7μm左右.②对脊髓节段的长度、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神经出椎管的部位及形态、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的粗细进行了观察.结论:中华大蟾蜍脊神经形态和脊髓灰质神经细胞构筑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大体解剖及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鲵脊髓的形态结构及细胞构筑。其特点是:脊髓纵贯椎管全长;运动神经元分腹内侧群和背外侧群;中间神经元未分化成亚核;髓内感觉细胞尤存;白质中有散在的神经细胞。文中还就大鲵脊髓在进化历程中的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脊髓与脑脊液存在区别,脊髓的形态、长度、内部结构等方面与脑背法有很大的不同。明确了临床上抽“脊髓”并非真正的脊髓,而拍的确是“脑脊液”。因而不会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动力相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腰腿痛患者进行腰段脊髓造影,作过伸过屈位的侧位对比动力片观察其改变,开放手术患者观察术中椎间盘突出类型,穿刺切吸术患者复查CT观察椎间盘突出回纳情况。结果69例脊髓造影中6例为腰椎滑脱并椎间盘突出,提示不能回纳型准确率达100%,提示回纳型准确率有84%。结论脊髓造影动力相改变对判断椎间盘突出能否回纳和判断腰椎稳定性等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脊髓损伤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患之一。治疗脊髓损伤的趋势是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和手段,创造出最适宜神经细胞再生恢复的环境,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生物材料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良性质使得它在脊髓损伤和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兴起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更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思路,即通过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修复受损脊髓。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和细胞载体系统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展示了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和细胞分子治疗策略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李某某,女,7岁,因腰部外伤到医院行检查,局部无皮肤毛发斑,色素沉着及窦道. CT检查示:硬膜囊影增大,脊髓低位达第四腰椎水平,第四椎体后缘可见一稍宽基底的骨刺状突起,把脊髓分为两半,两侧椎未闭合,为单一硬膜囊(见图1,2).  相似文献   

15.
张欢 《科技信息》2012,(4):117-117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通过短暂的高频强直刺激诱发突触传递效能的持久性增大,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最先是在海马上发现的,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除海马外,目前对脊髓LTP的研究也较多,多集中在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脊髓背角LTP现已被认为是一种"痛记忆",是长期慢性疼痛、痛觉记忆、痛觉过敏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腰椎病变87例,其中57例行椎管造影,结果与手术符合79%。65例行腰部CT扫描,与手术符合率60%,其中35例经椎管造影和CT双重检查,椎管造影符合率为86%,CT的手术符合率49%。本组统计资料表明,椎管造影对腰痛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以经过不可逆的终末分化过程产生子代细胞,其潜在的多向分化潜力以及可作为细胞治疗这一特点,极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本实验是对脊髓损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抽取脊髓损伤患者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细胞形态。结果原代培养的BMMSCs最佳的贴壁时间为3d,生长性状不一,呈散在圆形细胞群、克隆圆形细胞群、散在梭形细胞群、花带状细胞群、旋涡状细胞群,而传代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性状一致,排列规则,呈饱满的梭行。结论体外非诱导培养的BM—MSCs方法可能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疼痛大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在裸鼠肺腺癌溶骨性骨转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等蛋白的表达。并使用MIA4.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每张切片取五个视野,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0倍,统计每个高倍镜视野中表达的阳性物质的光密度值。结果:模型组裸鼠发生了100%的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过表达;而“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与中 西药组裸鼠未发生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FAP、c-fos、P物质蛋白的表达处于较低的水平(P<0.01);“益肾骨康方”中、高剂量组裸鼠也发生了骨转移,但是这两组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等与疼痛相关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益肾骨康方”可能通过抑制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等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骨侵袭与转移所引起的疼痛,即“益肾骨康方”通过抑制裸鼠脊髓背角GFAP、c-fos、P物质蛋白的表达而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