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内蒙古东部地区狼的洞穴生境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狼的洞穴生境因子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对狼洞穴影响的主要因子是人为干扰和水源,其次是隐蔽条件、坡位和坡度,对洞穴的开口方向也有一定的选择,狼洞穴的最适生境是半阴半阳或阴面的陡坡上,隐蔽条件中等以上,洞穴距人为干扰〉1000m,距水源〈1000m。  相似文献   

2.
调查贵州省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部分环境因子,对2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两洞穴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对两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有光带、弱光带和黑暗带土壤中重金属Cu、Cr、Ni、Zn、Hg及As的平均含量超过我国土壤背景值;两洞穴裸灶螽对Cu和Zn明显富集;龙井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白龙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其中Hg是两洞穴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2009年1~4月,在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对中华竹鼠洞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共测量了85个10m×10 m样方13个生态因子,其中利用样方54个,未利用样方31个.运用频次分析和Mann-WhimeyU检验表明:郁闭度、人为干扰距离、避风性、灌木密度、灌木距离、食物因子和海拔对中华竹鼠洞穴生境选择存在显著影响(P<...  相似文献   

4.
黑方台自1968年以来共发生滑坡200余次,已发生的黄土滑坡中,多数滑坡后缘发育有黄土洞穴。黄土洞穴不仅使地表水快速入渗,同时也影响黄土斜坡的稳定性。通过现场调查与室内实验,并结合多期影像对比,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黄土洞穴发育特征、类型和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洞穴主要分为冲蚀型、潜蚀型和湿陷型且沿台塬边缘分布;黄土洞穴的发育主要受到灌溉水、裂缝和黄土崩解性影响。灌溉水沿裂缝等优势通道下渗可在局部形成小型洞穴,裂缝部位含水率明显较大。党川3#滑坡裂缝沿滑坡边缘分布,裂缝走向与黄土洞穴长轴方向基本一致。该研究可为黄土洞穴发育与滑坡防治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17日至2月8日,在龙马山对黑白仰鼻猴夜宿地的选择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调查20个夜宿地样方和20个非夜宿地对照样方,并对夜宿地13个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用非参数估计中的秩和检验对夜宿地与非夜宿地的13个生态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马山黑白仰鼻猴的夜宿地选择主要受乔木高度和松萝分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乔木冠幅、乔木胸径、海拔和人为干扰等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放牧成为大熊猫生境中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比较放牧家畜、大熊猫选择生境因子的偏好二者对竹林破坏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在四川美姑自然保护区设置了放牧干扰样方和大熊猫利用样方,拟调查生境因子及测定所采集的不同竹龄的竹叶、竹秆、竹枝的常规养分。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喜欢海拔较高、灌木高且胸径大的生境,牲畜偏好海拔低、乔木郁闭度高以及草本面积大的生境;大熊猫生境内的竹子营养成分如蛋白、脂肪和灰分等显著高于被牲畜破坏后的干扰生境。  相似文献   

7.
黑方台自1968年以来共发生滑坡200余次,已发生的黄土滑坡中,多数滑坡后缘发育有黄土洞穴。黄土洞穴不仅使地表水快速入渗,同时也影响黄土斜坡的稳定性。通过现场调查与室内试验,并结合多期影像对比等方法对黄土洞穴发育特征、类型和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洞穴主要分为冲蚀型、潜蚀型和湿陷型且沿台塬边缘分布;黄土洞穴的发育主要受到灌溉水、裂缝和黄土崩解性影响。灌溉水沿裂缝等优势通道下渗可在局部形成小型洞穴,裂缝部位含水率明显较大。党川3#滑坡裂缝沿滑坡边缘分布,裂缝走向与黄土洞穴长轴方向基本一致。该研究可为黄土洞穴发育与滑坡防治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数量变化及人工繁殖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熊猫的分布、栖息环境、数量变化和近30年国内外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作了报道,指出:①禁止砍伐森林,破坏大熊猫的栖息环境,立即将大熊猫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划为保护区,才有延缓大熊猫在野外灭绝的可能。②围绕大熊猫的繁殖进行深入研究是提高人工繁殖率及幼仔成活率的关键,培育幼兽达到繁殖后代的目的是人工育幼的重要环节。③为拯救大熊猫物种出力,是使子孙后代能见到大熊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生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数学者认为,大熊猫由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天敌,疾病,以及生殖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濒于绝种边缘。我们从野外获得10—15岁龄,正在发情的大熊猫雌性生殖器官,进行了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研究,结合成都动物园人工繁殖大熊猫的观察及有关资料,认为大熊猫濒于绝灭的主要原因,是生殖能力的高度特化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至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天敌,疾病等则是第二位原因。拯救大熊猫单靠自然保护来繁衍后代,局限性极大,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日增,冷竹类的开花死亡等原因,更会加速大熊猫的绝灭。应当重视人工饲养繁殖,人工授精,人工喂养初生幼兽,以及外源激素引起的超数排卵,同期发情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春季大熊猫取食微生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春末熊猫取食点7条样线36个样方的调查,对收集的22种生态因子进行频次分析,并将所有数据数字化后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大熊猫对取食点的微生境选择特点:坡度平缓;有少量乔木或大块石头;灌木密度适中,合0.1~0.6株/m2;距离水源地100m以内,靠近兽径;隐蔽度高,能见距离低于10m;竹子粗细合适,大部分竹子离地1m高处直径在10~14mm的阳坡或半阴半阳坡竹林地带。影响大熊猫对取食点的选择的主要因素为食物质量、综合隐蔽条件、穿行便利度及卧穴3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