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使用乙烯利能提早吐絮8~15天,加速棉铃开裂,催熟效果明显,青铃降低20%左右,品质提高0.5~1级。使用技术要掌握三点: 1.使用对象:乙烯利适用于棉花后期生长过旺的高产田;晚发迟熟的棉田;麦棉套种春种棉田;麦棉连作的夏棉田。因为这些棉田霜期一到,不少棉铃不能及时成熟,如不催熟,常得不到高产和影响两熟棉田的下茬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49%国产脱叶剂WP在棉花吐絮期促进棉花成熟脱叶,加快棉铃开裂吐絮的效果,为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Ecopart 2ME不同的有效成分及不同的用药量试验,分析棉花吐絮率达到40~55%时以及棉花吐絮率达到61~79%应用Ecopart 2ME脱叶效果与棉花产量达到最佳的方案。结果表明棉花吐絮率达到40~55%时在同一药剂不同的有效成分Ecopart 2ME处理方案应该选用处理Ⅲ有效成分6gai/ha、药量20ml/hm2、加伴宝助剂20ml/hm2、加乙烯利70ml/hm2,棉花吐絮率达到61~79%Ecopart 2ME处理方案应该选用处理③有效成分6gai/ha、药量20ml/hm2、加伴宝助剂50ml/hm2、加乙烯利70ml/hm2,较合理。准确验证Ecopart棉花脱叶及产量效果的确认、能更准确今后普及混用方案的确定奠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们半稻半棉地区,有部分棉田(尤其是部分稻棉轮作),为适时播种春粮,未等棉铃全部开裂吐絮就进行带桃拔杆,棉杆上剩余的青桃,成了剥壳桃。但当翻晒和处理这部分离体青铃时,正迂晚稻收割和冬种大忙季节,收晒工具和劳力非常紧张;加之当时气温低,开裂吐絮进程缓慢,需要11~16天,迂阴雨时,时间更长。拖延时间长,花工大。因此,有的生产队往往将这部分青铃丢弃而受损失。乙烯利用在离体的青铃上是否有催裂吐絮作用呢?为此,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  相似文献   

5.
1975~1976年示范试验的结果1.“乙烯利”促进棉花早熟的效应。经过示范试验,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区、品种条件下,棉花应用“乙烯利”催熟均有明显效应。如海宁县黄湾公社6个大队(10个生产队)对22亩“协作2号”等品种进行示范试验,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于9月下旬施用(施用后一周内日平均气温为20.5—22℃)拔杆时开铃率比对照高21.3—29.5%;即使在10月上、中旬使用(10月7—17日),施用后一周内日平均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推动和调节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加速器官衰老、脱落和进而促使棉花提早开铃吐絮的作用。据试验,使棉花提早开铃吐絮5—15天,并能兼脱棉花老叶,可以减少烂铃率,提高棉花品级和减少带桃拔秆的残留损失。同时,由于棉花提高开铃吐絮,可以加快棉花采摘进程,减少棉花采摘次数,节省劳动力;提早拔掉棉秆,有利于适时播种春粮,有利于调节和缓和秋收冬种  相似文献   

7.
2012年Ecopart2ME棉花脱叶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Ecopart 2ME(吡草醚2%微乳剂)、54%脱吐隆、80%瑞脱龙不同处理的小区试验,在棉花吐絮率达到30%~40%时施药,得出脱叶及吐絮高峰期在药后7天左右。通过试验分析,农药产品Ecopart 2ME田间表现较为突出,能提高棉花脱叶率,促进棉铃提前吐絮,表现出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棉花开花至吐絮这个阶段为花铃期.它是棉花四个发育阶段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一般要经历50—70天.花铃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棉田管理的好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机采棉脱叶及催熟效果小区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几种脱叶催熟剂的试验,从成本、效果比较,脱落宝30克+乙烯利70克和脱落宝20克+乙烯利100支的脱叶效果为88.45%和91.43%.吐絮率为72.60%和67.03%。  相似文献   

10.
棉花化学脱叶是实现机械采棉的一项重要技术。本试验设计三种用量对比。结果 :9月5日前后 ,喷后10天日均气温200C以上最好 ;5 %脱落宝450-600克/公顷与40 %乙烯利1050克/公顷混和喷施 ,脱叶及吐絮效果较好 ,每公顷下水量保证在450公斤以上 ;对单铃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配方液体滴灌专用肥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膜下滴灌棉花施用3种配方液体滴灌专用肥进行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水施用液体滴灌专用肥可有效促进棉花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A型(N15.7%,P2O57.8%,K2O1.5%)液体滴灌专用肥适宜于砂质土棉田,B型((N18.9%,P2O54.7%,K2O1.4%)适合壤质土棉田施用,而C型(N20.6%,P2O53.1%,K2O1.3%)则在粘质土棉田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吐鲁番棉区自然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新疆吐鲁番地区棉花苗期至吐絮期施药棉田和不施药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天发生动态,结合投影寻踪回归分析结果评价棉田中自然天敌 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施药棉田中草蛉和瓢虫对棉蚜有着良好的自然控制能力,施药棉田中常用的化学杀虫剂虽能短期控制棉蚜种群数量,但同时也严重杀伤了其天敌,不能达到长期控制蚜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棉花的害虫不但种类繁多(计有300多种),而且发生时间较长(从棉苗开始一直到棉花收获,均有害虫发生)因此,单位面积棉田每年投入化学农药的总量要远远多于其它作物.这样把大量有毒的化学物质投入棉田,不但污染环境引起人畜中毒,使害虫产生抗性,增加农业投资,而且也杀死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害虫再增猖撅.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种类之多、种群数量之大,是棉田其它捕食性天敌所不可比拟的.例如,我国棉田已发现的蜘蛛有130种以上,每亩最多可达3万多头.但是,由于棉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不但使棉田内蜘蛛种类减少,也使其种群数量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药理学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遗传学手段,证明光下乙烯利可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且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 乙烯利能够明显增加气孔保卫细胞和叶片的H2O2和NO水平,且H2O2和NO清除剂均明显抑制乙烯利诱导的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硝酸还原酶(NR)、NADPH氧化酶和细胞壁过氧化物酶的抑制剂可不同程度抑制乙烯利的作用. 乙烯利亦可明显诱导Atnoal突变体叶片气孔关闭及NO的积累,但对nial,nia2突变体没有明显影响.清除H2O2可减弱乙烯利对NO含量和NR活性的诱导效应,说明H2O2和NO均参与乙烯诱导的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且NO(主要由NR途径合成)可能位于H2O2下游参与调控这一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张鼎新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2):47-47,51
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结果表明在水、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花期喷施0.001mg/L的乙烯利能显著改善黄芪生长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147团通过建立健全棉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组织体系,科学合理组装示范推广应用棉田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使棉田生态系统趋于合理,确保了每年8月底0.67万公顷未出现一块红叶连片面积达0.5m2的棉田,棉田棉铃虫蛀铃率为0,棉田油叶率为0,达到了8月底绿叶托白絮,拾花不粘手的目标。使棉花生产使用农药费用6年平均比2005年前6年平均每666.7m2减少了40元左右,累计节约生产成本2400万元;6年平均每666.7m2比2005年前6年平均每666.7m2增加籽棉产量100kg,累计增加籽棉产量6万吨,累计团场增收3亿元;实际累计增收3.24亿元。  相似文献   

17.
北疆棉花群体光合速率 (CAP)日变化及生育期CAPmax变化数据点可采用多项式函数f(t)=a0 a1t a2 t2 … antn拟合 ,微积分求解各棉花品种蕾期、花期、花铃期、吐絮期净CAP与净CR变化的特征值。分析特征值 ,表明日CO2 积累的 85.9%~ 93.7%,平均 90 .6%是在日光合速率高值期内完成的。开花前后是棉花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PAD)开始的标志 ,吐絮前后是棉花PAD结束的标志。棉花PAD是棉花栽培管理的重点时期。棉花品种群体光合速率 (CAP) 差异主要表现在吐絮期  相似文献   

18.
1966年前后本队棉花产量均在150斤左右,但近四年来却徘徊在80~90斤之间,从产量因素分析,主要表现在单铃重的减轻。据测定,近几年平均单铃重只有3克左右,比过去约降低了30%。究其原因,除不良气候影响外,1.棉田间套作的复种指数的提高,造成逐年浅耕影响棉根发育;2.排水不良,多雨造成积水,引起上层土壤含盐量上升,影响棉根发育,导致棉株早衰;3.有机肥少,偏施氮肥使棉花生长不稳,后期倒伏;4.棉田土壤中含钾量下降。试验证明,土壤缺钾对棉根的发育、棉株的抗病、抗倒以及后期早衰均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棉铃发育的好坏与棉根发育的好坏关系最密切,各种影响棉根发育的外因条件都在不  相似文献   

19.
棉花红叶茎枯病,俗称大斑病。前几年,嘉定县主要发生在高亢地、连作棉田和缺水缺肥耕作粗放的棉田。棉株得病后,引起早衰,棉叶焦枯脱落,结铃小,衣分低,品质差。一般发病田块每亩产量损失皮棉30~40斤,发病早、发病重的田块损失更大。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有了初步认识。棉花同其他作物一样,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合使用,才能正常生长。去年,在棉田上有重点的推广施用了氯化钾。通过后期调查,证明氯化钾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效果很好。据12个公社、18个大队、  相似文献   

20.
引言棉花的落蕾落铃极为普遍,随品种和环境的不同,脱落率为30~60%;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甚至可达90%以上,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可见,防止和减少棉花的落蕾落铃是棉花增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棉铃的脱落,在形态、解剖上是由于果柄基部与果枝交接处离层细胞衰老、溶解和分离的缘故.影响棉铃脱落的因素很多:例如授粉受精的受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例的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