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特朗普执政后,将中国列为头号"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竞争对手",在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基础上,提出了"印太战略",其基本框架是安全利益、价值秩序和经济繁荣。台湾以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属性,被纳入"印太战略"实属必然;蔡当局的"台独"路线和执政困境也决定了其一边倒投入该战略的立场。未来,美台有将台湾打造为"印太战略"代理人和重要支点的共识,双方的战略合作或将深层次重塑美台关系,这对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将带来  相似文献   

2.
刘锐 《科技信息》2008,(1):61-62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美国从19世纪中叶起就开始"关注"台湾,但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交锋则始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大陆与美国庇护的台湾的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缓和,再到至今的持续恶化的变化历程,中美在台湾问题的矛盾目前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台海战争中,中国必须应对美日的干涉.从国家安全要求来看,统一台湾只是改变现有地缘态势的途径,建立太平洋安全防线才是我国必须实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美国在台协会(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发表言论,表示对台湾2016年"大选""美国不会闷不吭声",受到台湾政界的高度关注。显然,美国已经开始关注并有意影响2016年的台湾"大选",让选情向着有利于美国管控台湾的方向发展。同时,美国又开始讨论是否需要重新检讨新形势下的现行美对台政策。事实上,多年来美国一直在管控台湾,特别是在政治上绑架了马英九,现在只不过是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与中国大陆强势崛起的双重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对台湾的管控,维护美台政治结盟与准军事同盟关系,让台湾继续扮演牵制中国大陆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立法委员"选举确定于2020年1月11日同时举行,今年无疑是台湾的"大选"年。民进党、国民党和被视为"第三势力"代表的柯文哲已展开选举布局,都十分看重美国的态度。岛内主要政党和政治人物几乎都奉行"亲美"政策。美国历来"关切"台湾选举,并从各方面施加影响以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台湾2020选举,是在特朗普政  相似文献   

5.
正1月20日,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正式上台执政。特朗普强烈的"美国优先意识"、反全球化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仅将对国际经济形势、中美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会对台湾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冲击与影响。蔡英文对外经济战略遭遇重挫特朗普当选与上台执政后美台关系的变化,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人们的视线大多集中在美国对台政策调整及其对中美关系、台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影响,而对台湾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政界始终存在一股反共反华,亲美亲台势力,俗称为“台湾帮”。他们竭力推行反共反华。亲台政策,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体制的结束,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推进和对华政策的转变以及日本政坛日趋保守化,其反华亲台活动日益频繁,猖獗,极大地影响或左右了日本政府的对台政策,他们的战略图谋是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来,甚至纳入日本版图,削弱中国的战略竞争力量,从而实现主导亚洲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分支,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共同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二者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史缘关系,以及基本一致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模式。因此,文学作品的语言形态(汉字)以及隐含在这一文学语码之中的民族性格、心理、感情、思维方式和浮现于语言之上的道  相似文献   

8.
当初炮制《与台湾关系法》就为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埋下了伏笔。《加强台湾安全法》是继《与台湾关系法》之后,美国国会亲台反华议员炮制的又一起在台湾问题上蓄意破坏中国领土完整、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法案。早在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美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的产生并延续至今,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是两岸长期分离的主要外部因素。美国希望维持台海现状,利用台湾牵扯和消耗中国大陆的精力,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的发展,利用台湾作为“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的工具,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的产生并延续至今,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是两岸长期分离的主要外部因素.美国希望维持台海现状,利用台湾牵扯和消耗中国大陆的精力,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的发展,利用台湾作为"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的工具,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两岸大中学校实施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词语来源认知调查结果呈现的两种状态显示两岸词语存在一定差异。语言是社会现象,词语是社会的产物,两岸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的差异,必然使两岸词语烙上各自的印记,两岸汉语词语来源认知的差异是调查对象对于词语自身印记的反映。两岸词语差异是汉语内部的差异,随着两岸互动日渐频繁,部分词语自身的印记已开始模糊并逐渐淡化,因而两岸互动是汉语词语融通最便利最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运用相关法理理论阐述台湾当局"公投"的本质,揭示台湾当局企图通过推动"公投"实现"法理台独"的政治野心,分析"公投"对台湾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中美对"台独"所将采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福建、浙江、台湾、广东沿海及海南和南海等东南沿海,在地质上属华夏地块和台湾,从各地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以及古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表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植物区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着丰富而古老的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属种,并有一些主要的原始的科属和种类,可能是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18 951 945年 ,日本占领台湾期间 ,台湾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可歌可泣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在斗争中 ,台湾同胞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主义 ,始终认同祖国 ,这种强烈的祖国意识正是当今两岸人民反台独、反分裂、共促中华民族走向祖国统一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台湾天界神傩源自中原驱逐邪崇的理念,是中华远古傩文化在闽台信俗文化圈衍生的表演形态,较为完整地承袭了中华傩文化的核心思想与处事逻辑。它在借鉴传统“大神尪”傩舞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基于两岸民众信仰、情感与审美情趣,从神祇定位、身型扮相与行傩阵法等方面丰富“大神尪”傩仪的符号内容,使其融祭祀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塑造出正义凛然、俊美挺拔、不怒自威、武艺超群的将帅神尪形象,并从娱神娱人转化为两岸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蕴含着镌刻历史、传承艺脉进而根植人心的民俗意涵。两岸傩文化同根同源,台湾天界神傩是两岸信俗理念互渗与仪式互鉴的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和语言学的视域中,非通用词语是两岸现代汉语中的一类有特殊价值的词语,它的价值表现在既通用又不通用的矛盾中,也表现在从非通用向通用的转化过程中。对非通用词语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进行探讨,能使其在两岸交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促进两岸的无障碍交流。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商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商是美国华人移民中的特殊群体,在美国华人社会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它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和对华移民政策的变化而发生重大的历史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它不仅为美国早期华埠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主导着当今华人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895年中国战败,中日双方签署《马关条约》,根据规定,在台湾居住的中国人被整体加入日本国籍,称日籍台民,亦称台湾籍民。由于闽台之间自古以来贸易频繁,大量台湾籍民进入厦门,对厦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影响。而探讨这个特殊人群的流动与变迁,有助于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民国时期厦门的城市发展状况,以及加深我们对民国历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中关股市之间的联动性。针对两国主要股票指数,建立VAR模型,运用脉7中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股市波动对中国股市有一定的影响,但中国股市波动对美国股市的影响较小,中美股市存在一定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20.
张威 《科技信息》2008,(31):144-144
由于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等方面的不同,也给家庭教育孩子的观念带来不同。本文首先对中美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方式差异的原因。接着根据对比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几点适合中美家庭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