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一生创作颇丰,被人提及更多的是他那至情至真的散文。而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闻名于文坛,并积极倡导和参与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引导了当时新诗的发展方向。同时他还在新诗创作、新诗评论、外国诗歌的译介、扶持新诗人等方面均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与之相应,必然会产生反映这一伟大事件的文学作品。作者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个方面搜集了一批史料,并作了相应的论述。该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弥补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的不足,填补这一段文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甲骨金石简帛文献中有大量押韵的诗歌、精美的散文,可以算作上古文学遗珠出世,它不但给人美的享受,还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形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们被长期忽视。要想反映上古文学的真实面貌,文学史就应当重写。  相似文献   

5.
杜海宝  刘伟 《科技信息》2007,(6):146-147
散文与诗歌是文学体裁中文学性最强的文学作品,它们所体现的美最直接,也最明显,因此在翻译散文与诗歌中,如何把它们所体现的美翻译出来,是散文与诗歌翻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也呈观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随着文学观念的变革,新时期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新的风貌,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在表观手法、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尤其是1990年代,在诗歌、小说、戏剧相继失去了轰动效应、从某种话语中心退却到边缘地位之后,散文领域忽然热闹起来,出现了一股引入注目的“散文热”。  相似文献   

7.
中国散文源远流长,成就辉煌。然,何谓散文,古今观念相去甚远.在古代,散文仅与韵文,骈文相别,包括许多非文学的种类.期间,有先秦时期诸子散文的鼎盛,唐宋八大家的繁富,明清小品的突出。五四以后,引进了西方文体划分的体系,便有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四分法。文学观念的变革使散文具有了鲜明而灵活的文学功能,以至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是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①但是,由于正处于社会历史剧变的重大转折时期,散文因其先天的“载道”性和灵活多变的特质,而自觉不自觉地被赋予强烈的使命感.虽有鲁迅、瞿秋白、茅盾、朱自清、冰心等一代散文大家及其散文精品的卓异,却不妨碍突出实用功能,张扬群体意识,弱化主体情感的散文的发展趋势以及观念的形成.这便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及其主要风貌,当然也是中国当代散文发生的文学背景。新中国的成  相似文献   

8.
在锡伯族文学发展史上,相对于诗歌和小说,锡伯族散文创作没有诗歌的历史悠久,也没有小说创作的影响大.但新疆锡伯族散文创作是锡伯族文学创作百花园里的玫瑰,有着无尽的爱、丰富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锡伯族作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抒写,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索,具有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相对小说、诗歌、戏剧而言,散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文体,因而也是很个性化很自由的文体。自五四新文学以来,凡随感录、杂文、美文、散文诗、游记、人物传记、报告文学和随笔等都归之于散文体裁。基于这样的事实,在散文评论中,我们的确遇到不少困惑,我们感觉到散文是个大口袋,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才华横溢且颇有争议,他的小说、散文、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人格精神也值得后人探究。本文试从他的成长历程和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斗争意志与必胜信心探讨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高考不写诗歌在于中语大纲的规定,中语大纲的规定来于当代文章分类理论的误导。文章应首先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类;韵文和散文既可写实,也可写虚;诗歌属于韵文,就其质料是否虚构来看,有的属于文章,有的属于文学,有的具有文章、文学的二重性;诗歌写作应当纳入中学写作训练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贾西里亚时期阿拉伯文学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主要是半岛的纳季德、希贾兹地区,以及半岛北部的沙漠地区。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歌和散文。由于没有书本的记载,诗歌和散文专靠口耳相传的形式完成传播。该文旨在通过阿拉伯贾西里亚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分析该时期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的文学史观以《诗经》为文学史源头,以汉魏诗歌为最高宗尚。船山认为诗歌自六朝以后开始衰颓,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学退化观;在论及文体的源流正变时,他更关注的是抒情诗体的演变;在王夫之看来,文学发展原因包括内、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由心生发的人类同情和《诗经》蕴含的"乐语"精神;外因主要包括文学与政治的联系,以及重要理论家、作家对文学的影响等。船山因其明遗臣的身份,其文学史观也浸染了他对明亡的深刻批判、反思以及巨大哀痛。  相似文献   

14.
文学研究会虽不是一个纯诗歌团体,但它在诗歌方面对新诗坛的贡献,远非当时的诗歌团体和其他文学社团所能比拟,它对新诗坛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一支阵营强大的新诗人队伍,创办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为中国新诗坛贡献了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创造了多种新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散文的现状,似乎令人担忧。粗疏考察新时期文学的创作,比起炫目飞彩,溢光斑驳的小说、诗歌、电影文学、美术等姐妹艺术,散文的园地似不免有点寂寞和萧条。创作上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上乘的妙品佳构鲜是少见,缺乏涤荡人心的惊世骇俗之作,题材也多半为怀旧伤情,小草小花之类,缺少发现新颖与独到,对改革的现实虽也表示关注与热情,但又少一些深层的开拓,艺术上也没有小说、诗歌灵活多变,翻新和创造。巴尔扎克说:“从来的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人的秘书。”散文也莫不如是,它们  相似文献   

16.
明代民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数量剧增,曲调众多,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明代民歌不仅流布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波及文坛,对明代文人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明代散文创作有巨大的推动力.民歌给明代散文创作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一、“都是乾坤清淑气,兴来移入画图问”——发人深思的文学现象中国传统诗歌经历过唐代的高峰、宋代的峻岭之后,随即而来的便是元代的一片丘陵。以至于当今的文学史家们宁可将眼光投向那委巷比门的小曲,也不愿对元代诗歌示以青眼。然而,在并不引人注目的元代传统诗歌中,却出现了一种异乎寻常而又发人深思的文学现象,那便是在数量上空前之多的题画(含咏画)诗。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哲学家,也是诗人,是中国哲理诗创作的先驱。一部《老子》,是哲理与诗歌的结合体。如果把《老子》整个算作“哲理诗”,那么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其它任何哲理诗作象它那样具有独创性,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广大深远的影响。《老子》又被看作诗歌与散文的结合体,人们或称之为诗,或称之为文,或说它文中有诗,或说它诗中有文。是诗、是文、是“散文诗”还是“诗散文”,从大处着眼,重要的不在于这称谓上的区别,而在于它们所共同揭示的《老子》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特异性。《老子》的体裁是春秋末年伟大哲人所独创的,所以我们不应以其后世的某些标准硬套它、苛求它,而不妨把它视为中国文人哲理诗作的开端和中国哲理诗的一种最早的、特殊的样式。 《老子》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析、把握它。  相似文献   

19.
一在讨论壮族当代文学的成就时,人们一般是谈小说和诗歌,散文往往被忽视和冷落。其实,壮族当代散文也是取得了较大成就的,只不过还没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而已。早在五、六个年代,就有一批壮族作家致力于散文创作了。周民震是以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成就闻名全国的。而他在五、六十年代,却是一位热心的散文作家。他在1980年出版的散文集《花中之花》,大多数篇什都是写于五、六十年代。集子中的作品,有的  相似文献   

20.
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学家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文学家在思想和创作上也靠近庄子,从中吸取文学营养,这在诗歌和散文中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