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西部的鸟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内蒙古的鸟类,解放前有(1870)、Seys(1933)、Riley(1930)等人进行了研究和报导,解放后虽然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正式报导(郑作新等,1965,张荫荪,1963)却很少。已发表的材料也主要限于内蒙古东部和阴山山脉以南地区,而有关内蒙古境内面积辽阔、最具代表性的锡林郭勒草原的鸟类资料,则至今尚属空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按吉林省动物地理区划,分别列出各地鸟类,并进行了鸟类等级多样性计算.结果表明,吉林省共有鸟类350种,隶属19目55科168属.鸟类等级多样性以东部山地为最高,H′=3.252 5和H′=4.211 4;西部平原H′=3.149 6和H′=2.921 0.吉林省东部山地是我国鸟类重要的繁殖地,而西部平原则是鸟类迁徙的通道和驿站.吉林省珍稀濒危鸟类较多,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65种,省内珍稀和特有种19种.  相似文献   

3.
鸟类的白色变异虽较常见,但大嘴乌鸦、凤头百灵的白色变异较少.本文对上述鸟类的白色变异进行了报导.1 白化了的大嘴乌鸦1965年冬季,甘肃省天祝县莎玛乡居民发现白色鸟类1只,活捉送我校生物系,经鉴定为1只白化了的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 Wagler)。体型和鸣声与一般大嘴乌鸦相  相似文献   

4.
白腹蓝姬鹟(Ficedula cyanomelana)是古北界中国型鸟类,分布区较窄,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及小兴安岭,朝鲜,苏联乌苏里边区及日本等地繁殖;在我国台湾、海南岛至巽他群岛等地越冬。关于白腹蓝姬鹟的生态习性,赵正阶等(1981)曾做过报道;据笔者自1959年起,在吉林省东部及长白山区几十年有关该鸟生态习性的几个问题的调查,与前人的报道有些不同。为了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和对前人工作的补充,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北坡主要森林类型中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Odum(1969)曾把24个生态系统的属性归属于6个类型11个属性,其中群落结构有3个属性:总有机物质;群落的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种的均匀性。Beals(1960)曾对 Apostic Islands 的森林鸟类群落结构作过研究。Holmes 和Stureges(1975)对 Horwood 北部生态系统中鸟类群落动态及能量也作过报导。Smith 和 MacMahom(1981)以及 Wiens(1974)对鸟类群落结构都作过研究。国内对森林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尚少。我们于1979年、1980年和1982年5—7月鸟类繁殖期,在长白山北坡四个主要森林类型中,对鸟类群落结构作过研究,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留鸟和越冬鸟类生态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理分布规律并提供某些生态资料对制定地理区划和了解鸟类与人类的益害关系有重要意义。以往虽然有人如(Rothschild.L,常麟定等)对昆明地区的鸟类做过一些零星报导,但生态资料尚缺,因而对该地区鸟类的生态分布进行研究实属必要。 本文是根据1958年,1960年,1963年和1978年四个冬季对鸟类野外观察的总结。工作范围是昆明市所属的四区四县(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四区及呈贡、晋宁、安宁、富民四县),其重点是滇池、西山、筇竹寺、温泉等有代表性的地区(见图1)。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北坡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国外 Emlen(1972)和 Kricher(1975)曾有过专门报导。但是,他们研究的植物群落多为草地、灌丛、沿河森林和次生柞木林。未见对原始森林的研究。国内,对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尚少,还未见有专门报导,仅高玮(1982)对长白山北坡冬季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群落演替有过报导。为了深入探讨长白山北坡冬季鸟类群落的结构特点,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我们于1980年12月至1981年1月在长白山北坡三个植被垂直带6个植物群落5个工作点,作了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鸟类在吉林省分布的基本区域分异规律,继全国动物区划,对吉林省鸟类进行了区域划分:共包括两个鸟类地区,两个鸟类地带,8个鸟类区和42个鸟类群。此外,对鸟类区划的目的(乙心)义,原则与方法以及区划的等级单位系统等,作了一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各类动物血红蛋白的化学结构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迅速的进展。诸如血红蛋白的分离、结构的测定及其比较生物化学等各方面,均已提出不少评论或报导。在鸟类血红蛋白的研究中,首由Saha等报导把鸡、珠鸡(Guinea fowl)、鸽、鸭等鸟类的血红蛋白的纸电泳行为;而Matsuda对鸡的血红蛋白进行了柱层析纯化、肽链的裂解、与游离的α—氨基端结构的研究。但对其它鸟类血红蛋白的化学结构的研究;迄今的报导甚少。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东部山地次生阔叶林繁殖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次生阔叶林是原生针阔混交林被破坏后的次生森林。由于人们的经济活动,这样次生林将日益增多。因此,与人类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对它们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为掌握这种森林中的鸟类资源,阐明鸟类与环境关系,提供鸟类保护,都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我们于1983年5月9日至31日、7月20日至31日在吉林省松花湖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山地次生阔叶林中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福建几种鸟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  相似文献   

12.
1965年于呼和浩特市、1973年于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1981年6月于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后旗,曾分别采得红骨顶、棕腹啄木鸟((Dendrocops hyperythrus)和波斑鸨标本各一只,实属内蒙古鸟类新记录。棕腹啄木鸟已列入锡林郭勒草原鸟类名录中(赵肯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63—1965年和1974—1976年的参季野外调查和定点于不同林带生境的资料,综合报道了长白山区的冬季鸟类组成、分布、数量以及生态习性。分析了参季鸟类在长白山区分布规律及生态习性方面的特点。根据冬季鸟类的组成及生态习性的特点,提出对各季狩猎鸟类资源和合理利用的(乙心)见。  相似文献   

14.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40年来鸟类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至2006年全区共见鸟类190种,隶属于17日、49科、103属,其中繁殖鸟(夏候鸟和留鸟)113种,占全区鸟类种数的59.5%.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种类30种;吉林省二级保护种类12种、三级保护种类21种.按照鸟类栖息的生境及植被特点,将自然保护区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群落,并对每个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其中次生林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2.980),均匀性指数也最高(0.611);次生群落与灌丛群落的相似性指数相对高一些,为0.339.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报导了鸟类原生殖细胞(PGC_s)的实验观察。初步提出了关于使用简易方法制备鸟类PGC_s标本的一系列技术(包括取胚、取胚血、制作胚血涂片、活胚标本、整胚装片和胚组织切片等)。实验观察表明,鸟类PGC_s可以在光镜下借助普通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三年至六五年间,我们对太湖地区鸟类寄生虫区系进行调查,共剖检各种鸟类三百只,经初步整理,获得吸虫卅五种,隶属于十三科二十属。其中Dendritobilharzia及Hyptiasmus二属在国内尚未报导,现整理报导如下:Dendritobilharzia Pulverulenta(Braun,1901) 在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主要食虫鸟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1981年在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期发表的《甘肃鸟类区系研究》,记述了甘肃鸟类500种及亚种,并对这些鸟类在本省的分布、居留情况和区系从属关系等都做了初步报导。此后又经采集调查,稍有增加,截至目前(1983年10月)有508种及亚种。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18.
长春地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包括长春市及榆树、九台、德惠、农安、双阳五县。该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处于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地亚区和松辽平原亚区(付桐生等,1981)。对本区鸟类的调查不仅为鸟类的保护利用提供基础材料,同时也为鸟类区系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过去,傅桐生等对本区鸟类曾做过部分调查,但系统全面的考察和报道尚少。为此,我们于1982年3月—1983年1月结合吉林省候鸟考察工作,对长春地区鸟类按季节分阶段进行四次调查,数量调查方法主要采取线路统计法。  相似文献   

19.
鹡鸰科鸟类在昆明地区较为习见,它们以有害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兼食杂草种籽,对农业、林业及卫生方面均有益处。然而,系统研究的资料却缺乏报导。为摸清此类鸟类的活动特点,集累必要的生态区系资料,以便为保护和招引它们提供根据,笔者曾于1963年4月至1964年3月对鹡鸰科鸟类的种群组成、生态分布、生活习性、微量变动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研究,还采得白鹡鸰(Motocilla alba)的白化型标本一只。  相似文献   

20.
鸟类迁徙是往返于繁殖地与越冬地的一种季节性行为。在2015年和2016年鸟类迁徙季节里,对广西九万山迁徙鸟类进行调查,2年共记录鸟类107种23 731只,隶属于12目27科。该地迁徙鸟类主要由鹭科Ardeidae、燕科Hirundinidae、杜鹃科Cuculidae等组成,其中优势种(5%)有池鹭Ardeola bacchus(27.44%)、白鹭Egretta garzetta(15.59%)、牛背鹭Bubulcus ibis(11.05%)、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6.42%)。调查发现此通道在迁徙季有大量候鸟经过,部分鸟类有替代型迁徙现象。本文同时补充了九万山迁徙鸟类名录,修订了替代型迁徙鸟类的居留型,并对当地鸟类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