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共识,建设韧性城市也成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新理念和新途径。梳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韧性城市研究进展;总结了美国波士顿、丹麦哥本哈根、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经验,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规划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应将低碳韧性理念纳入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而促进“双碳”目标和韧性城市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城市低碳发展方向及“双碳”战略内涵,审视国土空间规划在碳技术系统集成、碳效益量化评估、碳目标有效实施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在规划目标、规划尺度、规划视野、规划技术、规划对策等5个方面适应性转变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用途管制的特点,指出应以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为抓手,从资源足迹核算、全空间整体统筹、多层级有效传导和全周期系统监管4个维度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响应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降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的时代要求下,体育产业应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以整体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分析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内涵,指出数字技术能够赋能体育产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体育产业业态融合、产业链整合,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供需匹配;数字技术赋能还能够降低体育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促进体育产业降碳脱碳,助力体育产业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尚存在体育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认识不足、体育产业碳盘查难度大以及数字技术自身的高碳排放悖论等困境。鉴于此,提出政府端低碳政策规划引导、绿色金融扶持调节、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市场端加快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开展碳减排碳补偿等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与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指向,现已成为攀西康养旅游产业面临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价值指引。双碳目标为攀西康养旅游设定了新的发展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攀西康养旅游竞合模式创新的基本走向与发展维度。目前,攀西康养旅游相关产业相对较为传统,降碳潜力较大,但因理论研究上、实践发展上、政策行动上存在缺位,与低碳旅游发展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要实现攀西区域康养旅游的“双碳”目标,搭建协同有序的竞合模式,还面临诸多挑战,亟待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目标驱动—主体协同—工具整合—多元互动”的竞合发展新模式。应加大政策供给,夯实低碳康养旅游的制度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便捷完善的绿色交通网络;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大技术创新,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模式;紧跟市场脉搏,拓展低碳生态宜居康养新空间;拓宽人才供给,健全复合型跨界人才培育机制六个维度为抓手。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如何测度和评价科技创新对“双碳”的支撑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包含供给侧、需求侧和治理侧的科技创新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技术开发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碳汇能力6个一级指标。通过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支撑“双碳”,并且供给侧效果好于需求侧,治理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创新支撑“双碳”在时间维度上稳步上升;在空间维度上存在地理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工作压力巨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内蒙古亟待发挥比较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通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化解资源优势陷阱和生态环境困局。通过对内蒙古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本文对内蒙古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进行提炼,结合内蒙古能源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条件,从能源改革、降碳减排、循环经济、环境生态等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对策建议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2)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3)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4)能源生态深度融合,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5)加快新能源技术和脱碳技术研发,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控的理论转型、关键途径以及相应的碳中和管理策略,提出了未来适应“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规划应对的难点和重点,指出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建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双碳”责任区域分工体系、探索从“空中”到“落地”的减排增汇规划理论体系、研究助力碳中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规划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是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并在众多政策文件中作出重要部署。文章基于“双碳”目标背景,分析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讨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机遇,从而提出电力产业的转型发展路径,即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以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期为国内电力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眼于体育大数据与“双碳”目标,探讨智慧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模式和战略路径.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智慧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促进低碳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分析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赛事组织、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场馆服务四个关键领域中,大数据技术如何推动体育产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实际案例.提出了政策引导、产业推动、市场创新和企业转型四个战略路径,以指导体育产业实现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不仅有助于理解智慧体育产业在实现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为智慧体育产业提供了实现低碳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林敏知 《广东科技》2010,19(24):88-89,31
分析建立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碳评价体系的低碳经济背景及其研究意义,初步提出把碳汇率指标引入住区碳评价体系中作为衡量是否低碳住区的标准,同时建议以碳价格体系作为调控商品型住区产品开发及定价的杠杆,住区碳评价体系要与CDM要求接轨并最终实现开发商、设计师与业主等各方共建城市低碳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兴起于21世纪初期的低碳经济,以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低碳化发展为核心。概要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成就,指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绿色转型升级,节能减排降碳成效显著,植树造林和循环经济发展降低了碳强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时尚,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激发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活力,在分析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要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把经济结构优化作为重要任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努力方向,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保护全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并在全球迅速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碳排放大国,应承担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责任,而碳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低碳发展之路上的必然选择,如何发展碳会计和应用碳会计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探讨了建筑业中实现减碳目标的具体举措,分析了建筑业各个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场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结合政策、标准、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减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积极推动碳汇产品纳入碳市场、开展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创新、完善碳汇产品方法体系、健全碳汇调查监测技术方法、加强碳汇发展保障能力建设,是推动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碳限额及交易下考虑碳减排技术投入和制造商低碳宣传,分别建立了零售商不参与制造商低碳宣传计划、参与制造商低碳宣传计划的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的博弈模型,并指出零售商分摊制造商碳减排成本和低碳宣传成本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限额及交易机制下,碳减排率、低碳宣传水平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都与消费者低碳偏好对需求的影响系数、低碳宣传中宣传零售商品牌元素对线上线下需求的影响系数、低碳宣传对线上线下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系数成正向变化关系;碳减排率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正向变化关系,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而低碳宣传水平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U变化关系;碳减排率、低碳宣传水平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碳减排成本系数成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生态固碳的主要区域,在“双碳”目标下研究区域净碳汇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县域空间单元,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选取的751个区县的碳汇、碳排放以及净碳汇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量占比超过全国一半以上,在我国生态固碳中的地位显著而突出,且区域碳汇量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东北森林带、藏西北、藏东南等地年固碳水平较高,而东南部沿海、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固碳水平较低。(2)2000年以来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新疆部分地区以及中东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排放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3)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收支平衡压力相对最小,大兴安岭地区和青藏高原为明显的连片净碳汇区,然而大部分三北地带净碳汇为负值。在双碳目标下,一方面需要强化排放侧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生态固碳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既定战略目标。结合2005-2015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实证数据,运用TOPSIS模型对中国部分省份低碳发展进行评估、排序和分析。TOPSIS计算结果表明,本次统计的中国30个省份的低碳发展指数总体上较为稳定,一些省份的低碳指数表现出下降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30个省份分为表现最好、中上游、中下游、表现最差4个梯队,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梯队的低碳发展指数具有一定差异,表现差的省份与表现好的省份之间差距显著。为了检验省级低碳发展指数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计算了“莫兰指数I”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