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旅游发展的3大基本要素,旅游经济是旅游业发展以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体现,据此构建了江西省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重力模型、旅游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结合ArcGIS可视化表达对2005~2015年江西省旅游发展进行评价,并对江西省旅游发展空间错位及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江西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各地市之间的差距都较大,但综合水平都不高,旅游设施成为江西省旅游发展的"短板",旅游资源逐渐成为影响江西省旅游均衡发展的关键;2)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重心整体向南迁移,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重心整体向北迁移,4个重心始终在江西省北部震荡徘徊,整体上呈现出布局分散的特点,而4个重心所形成的空间范围随着时间的演变在逐渐缩小;3)10 a间江西省旅游发展空间错位状况普遍存在且分异明显.高度错位区始终在江西省北部,错位程度逐渐南移,呈现出"北部凸显—中部凹陷—南部凸显"的空间布局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中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析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上以“胡焕庸人口线”为界,呈“东密西疏”的凝聚型分布特征;以“中心城市-城市群-旅游重点开发区”为依托,区域尺度上集中连片聚集分布;省级层面上其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空间分形特征显著且结构复杂.2) 乡村旅游重点村随着海拔升高而数目递减,具有明显的沿河流、海滨分布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东北农业文化地区、黄土高原等文化副区.3) 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客源市场和专业人才共同驱动其布局发展;另外,交通走廊串起乡村旅游“经济链”,推动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具潜力的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前沿,乡村旅游资源也逐渐进入游客和学者的视野.为有效保护和开发湖南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以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岳区;各县(市、区)之间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差异较大,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公路指向性及河流指向性;优势的旅游资源带动、强有力的旅游政策扶持、便利的景区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是影响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南省历年统计数据与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及旅行社等旅游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选用Hefindahl指数、区位熵系数、最临近点指数、空间联系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对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算,进而分析海南旅游业总体、旅游要素、区域内部、城市集聚现状及差异.结果表明:海南省旅游业总体上呈集聚增长趋势;东部旅游集聚程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琼北经济圈及三亚旅游圈构成海南岛南北各具特色并具较强竞争力的两大旅游集聚区;三亚、海口为海南省大尺度的旅游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业自身属性、区位条件、政府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海南省旅游空间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市615个休闲旅游点为例,按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休闲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呈主城区密集周边城区稀疏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4类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2)全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康娱游憩类主要沿传统商圈布局,文化休闲类在空间上分布较为稀疏,自然游憩类总体集聚度不高,专项休闲类具有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3)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且各类休闲旅游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不同;(4)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空间集聚等因素对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关联分析(GRA)与GM(1,1)预测模型对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贵州旅游业发展相关联的4个内部影响因素由大到小分别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接待设施;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则显示贵州省旅游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安“红色旅游消防安全承诺”单位名单: 思源酒店东阳酒店世纪大饭店邓小平故里广安大酒店, 瑞苑大酒店紫金山大酒店北辰宾馆宏云大酒店天池湖宾馆石林宾馆国新旅行社光大旅行社天马旅行社青年旅行社康辉旅行社阳光旅行社邮电旅行社交通旅行社蓝天旅行社华夏旅行社黄金旅行社金山旅行社金安宾馆嘉都大酒店电信宾馆鸿都宾馆帝豪大酒店教育宾馆天鹅大酒店天府饭店移动广安分公司联通广安分公司 电信广安分公司监督电话:广安市旅游局:(0826)2336486或96927 广安市公安消防支队:119或(0826)2334387 背景: 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同时也是四川进入三峡经济区的“东大门”, 是大三峡旅游区的重要节点。该市已经成功创建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3月16日,广安又作为四川唯一的代表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20大红色旅游观察报告点。小平故里掀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浪,成为了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仅今年1-2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183处工业旅游资源为研究样本,运用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工业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性分布,空间密度呈现“双核中心,次中心多点集聚”的格局,高密度区以淄博中部和德州西部地区为双核。(2)工业旅游资源分形特征显著且结构较为复杂,不均衡状态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3)工业旅游资源开发较为活跃,冷点区和热点区空间差异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块状”结构。(4)政策支持、交通条件和旅游市场规模是影响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核心因素,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工业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政策支持交互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优势突出,现已成为安徽省重点发展产业.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国际旅游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海外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空间分布、消费状况,着重探讨了其海外客源市场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今后的海外客源市场开拓、国际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城市引力模型从实际数据角度分析了决定天津蓟县游客数量及来源比例的主要条件是城市人口总数、国民收入水平(人均GDP)、空间距离等因素,并根据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游客的消费水平,对旅游资源的偏好,对旅游服务设施,交通路线以及交通工具选择上的差异.同时还介绍了天津蓟县的整体概况、旅游业目前发展的状态以及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在分析模型数据和蓟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天津蓟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根据不同游客的旅游偏好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根据不同地区游客消费水平上的差异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根据客源地和游客的消费水平进行交通路线的建设和维护,根据游客来源的比例进行不同力度的旅游产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11.
九华山国内旅游流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九华山国内旅游流时间分配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九华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划分思想。试图为九华山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点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目的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科学地认识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布局,对于开发、规划旅游市场以及优化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从一个地级市的视角,设计了基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排序数据的空间得分计算式以及客源市场稳定性的概率计算式;以南宁市为例,研究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格局变化的扩展模式,探析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稳定性;最后运用应用软件ArcGIS的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工具验证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格局及其稳定性,进而划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类型。结果表明:(1)南宁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扩展模式是近邻扩展、带状连片扩展和飞地扩展的复合空间格局扩张模式。(2)南宁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稳定性具有距离衰减规律特征。(3)南宁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集聚是显著的且空间格局是稳定的。(4)南宁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流域和武广高铁沿线的华南、西南地区;基于高速铁路网的关联,南宁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核心客源市场、重要客源市场、一般客源市场和潜在客源市场四种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13.
彭州市九峰山—银厂沟风景区深度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峰山-银厂沟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设施初具规模,为四川省省级风景区。本文对该风景区旅游资源作了较详实的评价,并提出了深度开发,改善风景区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以及旅游带动彭州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型升级是西部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西部已具备一定的旅游经济基础,具备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国家政策的推动、西部旅游资源的潜力、客源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西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西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达到旅游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综合发展、旅游效益不断增长的目标。具体路径包括:加快西部城市建设和营销,促进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施区域合作战略,以旅游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创新旅游市场机制,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旅游客源市场的有关理论及其意义.在客源市场调查和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武威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类型结构和人口特征结构进行了分析,为武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旅游市场愈发成熟的同时游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不断增加。在国家对旅游服务管理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旅游投诉数量的变化趋势如何,空间分布有什么样的特征,这对于旅游投诉认知和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目前受理投诉最多的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上2011.01.04~2015.12.31的3515份用户投诉数据,从全国整体、分省区和在线旅行社(OTA)三个层次对旅游投诉数量与内容进行分析,以探究国内旅游投诉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旅游投诉数量逐年增多;非OTA投诉省际差异明显,投诉对象主要集中在旅行社、景点、导游这三个方面;OTA发展中失信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区域旅游是在充分研究区域内旅游资源、客源和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同一性和差异性原则划分旅游区域、组织旅游活动、指导旅游业发展和开拓旅游经济的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陕西省旅游业面临的困难问题,有认识问题,也有实践问题。其解决途径是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重视区域旅游的研究和实践。陕西省可分为6个旅游地区,16个旅游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构建的旅游业发展效率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的DEA模型对河南省3种尺度下旅游业发展效率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空间分异机制.结果显示:①分区尺度下,豫中区、豫西区旅游业发展效率高,豫东区旅游业发展效率一般,豫南区旅游业发展效率较低.②市域尺度下,高值区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低值区逐渐减少,并向较低、较高值区转化,近期主要分布于中南部、东部和北部地区;较低、较高值区在数量上相对稳定,在空间分布上覆盖面较广.从"冷热点"看,热点区逐渐增加,并向中北部和西部方向发展,该区域空间关联性较强;冷点区在研究期内相对稳定,但在空间上由西南部逐渐向中南部和东部转移,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差异较大;次冷、次热点区呈微弱的波动变化,较稳定地分布于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③县域尺度下,高、较高值区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但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在空间上形成相对集中的片状分布格局;较低、低值区域占据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在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在空间上形成相对广泛的连绵分布区.从县域"冷热点"看,热点、次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郑-汴-洛区域,太行山前地带以及"T"字型集中分布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西南部和南北等区域,连绵的分布态势依旧明显.④空间分异机制方面,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是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是效率提升的基本保障,旅游资金投入保障是效率提升的重要支撑,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是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旅游投入与产出协调是持续提升效率的重要动力,旅游项目规划和运营策划的拉动是新时期效率提升的新引领点.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岛为研究区域,提取旅游服务设施的兴趣点(POI)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厦门岛不同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由于旅游住宿与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较为吻合,研究选取旅游日(2019年5月1-4日)和工作日(2019年3月11-15日)的浮动车数据,通过缓冲区分析选取旅游住宿影响范围内的浮动车出发地-目的地(OD)数据,并进一步构建旅游住宿与游客出行时空的耦合度模型.结果表明:旅游服务设施(除交通枢纽外)在空间上表现为沿景区集聚;旅游住宿与餐饮的空间布局与旅游景区的布局基本吻合,购物中心、文化娱乐与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与旅游景区的布局存在差异;旅游日相比工作日耦合度的分布区域范围较广,耦合性较好的区域在旅游日主要集中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及主要景区,部分景区可能存在旅游住宿供大于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基于安徽省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调研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安徽省非遗项目涵盖到名录中的全部10种类型,传统技艺类占比最高;(2)安徽省两级非遗项目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典型的强集聚型分布特征;(3)安徽省国家级与省级非遗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分别形成了“一核多团”与“一核两带”的分布特征;(4)在安徽省非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价值、资源稀缺与独特性等指标权重排序靠前,是影响安徽省非遗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5)安徽省非遗综合评价值为2.715 5,旅游开发价值较高,但非遗的社会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